〈两小儿辩日〉是出自于《列子·汤问》的一则寓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今天要介绍出自于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的重要著作《列子·汤问》的一则寓言〈两小儿辩日〉,内容讲述两个小孩争辩着太阳的远近。然而,经过的孔子在听完两孩童的观点后,居然无法断定谁说的是对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了解!
当时,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委。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列子的《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亡斧者”、“歧路亡羊”等。书中许多寓言都有警世的意义,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顺从自然、无用之用的境界。
而在这一篇寓言中,两小孩争辩的基点是根据自己的感知和类比逻辑推断太阳的远近。一个小孩依据目测的视角大小推断远近,这个逻辑并无问题,但没有考虑到观测条件的影响,像大气层会使得光线传播发生折射,所谓的大,实际上是光线折射造成的错觉;另一个小孩依靠触觉感知凉热推断远近,同样也是没有考虑到大气层和照射角度的影响因素。从早晨到中午的距离远近的变化,其实不足以让人能够目测或触感分辨出来,其它的干扰因素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所以说,很多情况下,人不知道或忽略的因素可能在起主导作用,而人按照自己的认知逻辑推断,却可能因为有限条件下产生了认知谬误。
有位历史学家说过:“不可据其所知,以疑其所不知;乃极精之认识论也。”这里点出了人们的习惯性认知方式中误区所在,习惯以所知臆测未知,而囿于自己所在的思想境界、认知层面和偏狭视角,更不要说突破未知的时空去探知生命和宇宙了。所以说,人类就是在重重的迷中,前人的认知又为后人布下了层层叠叠的迷雾、屏障和误导。唯有遵循道德的主线,攀援正道的天梯,才能从中走出来获得真知,同时找寻到宇宙的真相和生命的真正意义。
责任编辑:初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