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图)

作者:刘超祺博士 发表:2023-12-20 10: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img5.secretchina.com/pic/2022/8-23/p3202234a466579453-ss.jpg
二十四节气(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冬至”,又称“冬节”,意思是“冬至的节日”;我年纪小的时候,听过有些大人叫“冬至”做“亚岁”,“亚”是“亚军”的“亚”,“岁”是“年岁”的“岁”,是“年”的意思,“亚岁”就是重要性仅次于黄历新年的节日,可见“冬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些中国人说“冬至大过年”,更见到“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亦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个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亦都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冬至”当日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夜间最长的一日,与“夏至”相对,“夏至”当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间最短的一日。在北半球,“冬至”一般都在每年的西历12月21日或12月22日,今年是在12月22日(星期五)。

二十四节气

黄道

中国的华夏祖先观察太阳的位置,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又称黄道,即是太阳运行的轨道,当时人认为太阳是围绕地球转动的,太阳运动的轨迹重复的时候就是一年,再将一年分为廿四个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计算和实践出来的一套历法,至今已广泛运用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

土圭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人们用“土圭”去测“日影”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变化,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按照每个等份的特性起名,由此得出“二十四节气”。

现代天文学

用现代天文学去演绎:夏至大概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所以是北半球最炎热、日间时间最长、晚间时间最短的一日;冬至大概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最寒冷、日间时间最短、晚间时间最长的一日;春分和秋分大概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的中间,所以一日的日夜时间长短都一样。

天文学以春分、夏至、秋分及冬至为四个主要季节的座标。根据这些指标,气象学画分每年的西历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实践

前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二十四节气”的命名都是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农耕的规划和大自然的生态对气候的反应,以便人民在生活上和农夫在耕耘上作出适当的反应。

四季

一年有四季,每季有三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约15天。春季共有6个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夏季共有6个节气,包括:立夏、小满、芒(粤音“忙”)种、夏至、小暑和大暑;秋季也是共有6个节气,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亦都是有6个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一年就共有24个节气。有了这二十四个节气,四季的月份就可以厘定出来,就是:春季在每年黄历的一月、二月和三月,夏季在四月、五月和六月,秋季在七月、八月和九月,冬季在十月、十一和十二月。

二、二十四节气发展

华夏祖先

中国古代华夏祖先利用“土圭”来测地上的日影的方向和长度。“土圭”是古时一个简单的天文仪器,制造方法十分简单,是在地上插一支竹竿,然后在地上画下一些刻度作为量度的记号,当阳光照射竹竿,在地上会留下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从中记录和计算时间和气候的变化。记得我以前在中学科学堂也做过类似的实验。

古代华夏的祖先他们发现:每年有一日的日影最长,定为“日长至”,即是后来所称的“冬至”;每年有一日的日影最短,定为“日短至”,即是后来所称的“夏至”;在“冬至”和“夏至”之间各有一日的日夜时间长短一样,即是后来所称的“春分”和“秋分”。

商周

到了商朝,他们就将前人发现的四个日子,配合天气的变化,编定了四个节气,即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于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观念基本上形成。

到了周朝,当时的人将天气与大自然的现象配合起来,形成八个节气。

秦汉

到秦汉年间,当时的人又将天气与大自然的现象和农耕、人民生活方式配合起来,形成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由西汉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为历法的一部分,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在气象、天文的地位。

三、冬节习俗

冬至一阳生

冬至,又称“冬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古人认为:过了冬至,日间的时间一日比一日长,而夜晚的时间又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那一天开始,阳气就会慢慢回升,主要因为日间的时间长了,接受到阳光照射的机会多了,冬至又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一年的终结,也算是一个吉日,应该庆祝一番。

周朝

早在周朝,在冬至会举行国家祭典来敬神、祭天,希望得到神灵的庇护,也祈求未来一年国泰民安。

汉朝

到了汉朝,除了举行国家祭典来敬神、祭天之外,各文武百官、外族的士臣都要上朝朝拜皇帝。在汉朝,冬至亦成为了民间的节日,除了敬神、祭天之外,还须祭祖、敬老、尊师。离家的要回乡、回家拜祭神灵、祖先;后生的要向在生的父母叔伯、爷爷嫲嫲、公公婆婆、曾祖父母等长辈敬礼、请安;做学生的要到老师、师傅家中拜候老师、师母。自始,冬至就成为了一个民间节日,叫“冬节”,而且定为假期。

清朝

到了清朝,宫廷的敬神、祭天、朝拜仪式更复杂、隆重,视为国家大典。之后,民间有所谓“冬至大过年”、或者讲“肥冬瘦年”,可见冬至真是一个非常受人重视的节日。那天,大大小小都要回家敬老、祭天、祭祖,希望得到神灵和祖宗庇佑,也祈求未来一年家宅平安、事事顺境;然后一起吃晚饭,聚首一堂,亦是一个一家人庆贺团圆的大好日子,也是促使中国人的宗亲、宗族的关系得以延续的其中之一的因素。

现今

香港人“过冬节”叫做“做冬”,名称虽然有了,但是对“冬至”这个节日已渐趋冷淡,对冬至这个节日的目的已一知半解,还好,有些家庭一家大细还会坐下来一起吃一顿晚饭。

我希望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一家大小、或者一个宗亲、宗族的人能聚首一堂,一齐吃一顿晚饭,分享一下宗族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使在海外的华人能团结一起,做一个懂中国文化的中国人,将中国文化一代代承传下去。

因为要祭祖、祭神和庆祝节日,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当晚的饭餸通常都极其丰富,大鱼大肉在所难免,除此之外,吃饺子、馄饨和包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寓意丰衣足食;南方人就吃汤丸、糯米糍,寓意团团圆圆;吃长寿面,象征孩子快高长大、成人长命百岁。以上都是比较普遍的应节食品,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四、传统智慧

我年轻的时候,当时妈妈还在世,到了冬至,就听到她说:“过几日做冬,冬至大过年,你们全部都要返家吃饭呀!”就是有她这类记挂传统观念的人,中国人的一些文化才得以继往开来;我又听到她说“干冬湿年”,即是说:若果冬至不下雨,黄历新年就一定下雨;我又曾经听到她说“冬至唔冻,过年冻,记得穿着多件衫呀!”即是说:若果冬至当天的天气不冻,过黄历新年就一定会冻。妈妈讲的时候好像顺口开河,到时候又发觉几灵验,后来才知道那些说话是中国古人几千年来累积的智慧。

五、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人遭难、遭灾、遭变、遭厄、遭罪是磨练,不经磨练,不能锻炼成为真金,经历冬寒之后,像松柏一样不凋谢,才能尝到春天的生机。

六、小结

愿祝各位能够做一位可以经历冬寒、排除假恶斗思想,像松柏一样坚忍的中国人!

来源:看中国投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