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闻避暑山庄的大名,最初只道它是当年皇帝消夏避暑的地方,后来又渐渐了解到它更是一个政治中心,康熙、乾隆在这里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有两个皇帝死在这里;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也逃到这里;更有咸丰在这里签署了那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割了不少土地。这里充满着清朝的宫闱争斗、历史兴衰,神秘而又令人心驰神往。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世界最大的皇家狩猎场、世界最大的木制佛等等。
踏进这个个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映入眼帘的只是几座古朴的大殿,甚至不及王府的规格,样式与普通的清朝建筑无异,并无别致之处。据介绍,清帝为了在此接见少数民族时显示自己简朴从政,大殿没有雕梁画栋,全是青砖灰瓦。
转过主殿、藏书阁,就到了后宫。当年谁要是踏入这里半步可是杀头之罪,今天我们大摇大摆地进来看个明白。这里和其他的清朝皇家建筑类似,无非就是按照等级森严的帝制,将皇帝、妃子的起居分开。不过令我惊异的是,皇帝老儿的居所虽然是豪华装修、高档家具,但也就是“三室一厅”,象糖葫芦似的排成一串。中间是接见臣子的“客厅”,中悬一匾,上书“烟波致爽”;东首是“餐厅”,皇帝不想出去,便在此用些便餐,据说有时也在这里和皇后妃子侃侃大山。客厅的西首是一个很小的佛堂,供奉一些用来参拜的佛像。再往里才是真正的“卧室”,又称西暖阁,里面只不过是一床、一案,靠近窗户有一个便榻。
卧室不过十五、六个平方,想不到诺大一个皇家园林,皇帝竟蜗居在这么个小屋里睡觉,当年嘉庆、咸丰二位皇帝就病死在此。再往后转,东、西两个小院中是两宫皇后的住所,和前面大同小异,只不过卧室更小一些。尤其西院的小小屋舍中,慈禧在此策划了“辛酉政变”,改变了中国历史。看看屋中的摆设,想象当年皇帝皇后在此居住的情景,沧桑百年,物是人非,不禁感叹。
穿过建筑群继续向北,眼前一亮。原来这皇帝老儿院子弄的拥挤不堪,后花园却宽敞非凡。透过一大片松林,远远望去,西边山峦起伏,中间是诺大的一个湖,一条小路延伸到湖中的岛上;东边的湖畔又有许多亭台楼阁,美不胜收。忙向导游打听,这才知道山庄内分为四个部分:宫殿区、山岳区、湖泊区、平原区,内中有康熙亲题的三十六景和乾隆亲题的三十六景,共七十二景。刚才拜访是宫殿区;山岳区巍峨险峻,登峰远眺,可以饱览千山万壑,风光无限;平原区开阔豪放,绿色的草地上,麋鹿奔跑,流水淙淙;湖泊区秀丽多娇,更是令人神魂颠倒,流连忘返。除山岳区外,其余几区均为人工开拓建成,历时九十年,其耗资之巨大可想而知。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选择了景色最美的湖泊区。沿着通向湖心的道路向“莲心岛”走去,穿过“月色江声”的“冷香亭”和荷塘,原来岛上也别有洞天。水清清,树成荫,人造山上,繁花铺锦,碧涧如玉,真谓“花红涧碧粉烂漫。”当之无愧的北国“江南”。岛上有几座规模不小的别院,都有乾隆、康熙的题字,当年皇帝理政完毕,就在此间游玩,或在院中读书。最北端,是一座颇为壮观的“烟雨楼”,此楼四周环水,登楼眺望,可以一览周围的湖光山色。我们去的时候,虽没逢上下雨,不能目睹其景观,但不难想象:密密的雨丝,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灰白柔软的、半透明的帏幔,把整个“山庄”罩住;帏幔中,青山隐隐,绿树迷朦,淡淡的湖面上生起一层轻雾,并渐渐向上升腾着,又向四周漫开。如果这时你站在楼上,看着周围的树木,楼、台、亭、谢等景物若隐若现,一切都觉得如此神秘莫测,虚幻瞟缈,便会认为自己是置身于空中楼阁,有一种飘然欲仙之感。
出了山庄北行,在避暑山庄的东北部,环列着12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寺庙(统称外八庙),是为了顺应蒙、藏等少数民族信奉喇嘛教的习俗而修建的,“因其教而不易其俗”,通过“深仁厚泽”来“柔远能迩”,以达到清王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当年皇帝在此接待各少数民族的领导人,避暑山庄加上外八庙,俨然就是个古代版的“人民大会堂”。这些寺庙,建筑精湛、风格各异。我们有幸游览了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陀宗乘之庙,和拥有世界最大千手观音木佛像的普宁寺。与避暑山庄不同,这里可以说是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尤其小布达拉宫里的“金顶”,全部由镀金的鱼鳞瓦铺成,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雄伟壮观,与避暑山庄古朴典雅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此,不难看出,清代康乾俩帝之良苦用心。
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避暑山庄只有五百多公顷,但是它是浓缩了中国的地貌和地形,浓缩了清代的历史。身在山庄,你就能了解到完整的一个清代的一个兴衰过程。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