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共产党制度的虚妄标准而言,张海迪这个典型不成功,什么大公无私,为共产主义奋头终身等等,在张海迪身上再也找不到影子。但是,与共产党树立的其他典型相比,如烧鸦片的张思德,违章操作的王杰等等,张还是一个相对正面的面谱。这里更难得的是,张海迪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已的思想,不论对错,她发出自已独立的声音,而中共长年所树的典型,大多是死典型,可以任由官方描画编造事迹,比如雷峰日记等等。
在挺江倒胡的声浪中,抨击张海迪的无非是其入团介绍人找不到了,是不是团员还不清楚,在共产制度中,这实在是小事一件,即使那些非党员,都可以死后追认党员,张海迪在被宣传前就已经基层团组织确认组织关系,只是找不到介绍人。那些中共高层老干部,是不是也要一个个核对入党介绍人,如果介绍人因战争文革等原因消失了,莫非他们也要撤销党籍?江泽民自已什么时候入党?介绍人到底是谁,不也被人质疑吗?
张海迪主要事迹,在于身残志不残,这个胸部以下就失去知觉的女性,26岁成名前的一直挣扎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从农村到城市,她所能交往的对象,大多是农民与待业青年,经历过失恋的痛苦,在中国这样一个对残疾人极端不公正的社会,可以想像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残疾小人物饱受了多少歧视与白眼。她的毅力与成就也是惊人的,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完成译着与自写作品有一百多万字,在成名前,她也自学了医学知识并为农民治病。即使在83年以后成为名人以后,她也时时真诚地表示自已身为典型的不自在。
去年张海迪曾经因为反对网吧一事,招致一些网民炮轰。其实张海迪本人对网络是非常热爱的,带着笔记本电脑经常上网,只是在网吧游戏影响学生学业一事,的确代表了部分家长意见,也正巧有利于中共的封网。但也不能就此抹杀她的人格与言论自由。
中共的官方媒体,真正对宣传张海迪的消音,是始于89年6.4。作为一个活着的典型,张海迪公开表态支持学生,反对官倒反对腐败,要求民主改革。张海迪的公开表态引起中共元老震怒,从此以后,在官方媒体上再也看不到对张的宣传。一直到了去年,当胡锦涛的接班态势明显后,以中国青年报等团派媒体牵线,关于张海迪的公开报道再次频频见报,似乎张的政治行情又跟着胡锦涛看涨了。
六四是中共的心头之痛,唯其如此,年年都要服一些解痛片。今年的解痛片是网上一篇篇“小人物”的文章,以个人自已的无耻来抹黑整个六四,什么六三晚上我在喝酒啦,我的同学又乘免费火车去旅游啦,好象只要证明了他自已的下作无耻(这需要证明吗),就能够抹黑那一代的英难!
人无完人,六四这一代青年人(不限于学生)也不例外。但是,相对于中共建国后的几代青年,这一代青年是既有文化也有理想的一代。这一代青年人,还敢于捍卫自已的理想,面对坦克机枪站稳脚跟,挺起头颅。再往后的青年人,没有谁敢对他们有这种奢望,不论是在收容所被打死,被毒酒毒死,被隐瞒的疫情击倒,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张张恐惧无奈的脸,一声声的“我很满意”,一个个自私地逃跑行为。
六四以后,整个民族的精神溃散了,中共极权似乎从精神上彻底地整垮了年青人,网上网下,整个中国到处游荡大大小小的张海迪们。
真正的张海迪女士只是胸部以下失去知觉,她仍然保持着一个人的大脑人的尊严而顽强地活着,而现在的假张海迪们,则是胸部以上失去知觉,如行尸走肉般在生活在肉欲与贪婪中。如果胸部以下也会产生痛觉的话,他们就要亵渎一下六四的英雄们,来宽慰自已的自私与无耻。
但是,中共极权体制并不因为当代青年人的麻木而真正变得安全。如同北韩,伊拉克,既使将全体国民都在思想与人格上修理成了残废人群,极权者知道,一个制度能否长期生存,还在于自身体制的免疫力。长年的内部争权纷斗,已经让体制内部伤痕累累,陈希同,杨尚昆这些六四最坚定的镇压者,已经在内部权斗中出局的出局,坐牢的坐牢。就连邓小平家族的人,也是人走茶凉,成了反腐败的对象,最可怜的是象杨尚昆这样的历史罪人,死后还不忘让无耻文人给自已作一下政治整容,表示自已亲改革,亲民主,六四中的选择实在是无奈云云,而去年李鹏下台时,也要抛出一篇回忆录,强调自已在57年就是亲右派的!太晚了,这群历史的丑类!
每一个中共高层权贵都明白,对这个体制的冲击从来是内外交攻的,而无民主规则的权力内斗是一切极权体制所不可避免的。有什么法治能保证和平交权后做人的尊严?有什么民主可以保证领导生理死亡后家人平安?没有,自然不能交权,还要争更多的权,还要更起劲地拉帮结派。
这个极权体制的内在免疫力已经象晚清一样不堪一碰,那怕一声轻轻的咳嗽,都有可能突然撕裂整个极权的心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