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年度統計公報掩蓋人口危機 歪曲人口紅利(圖)

發表:2024-03-01 22: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分析指人口紅利消失不能再推動經濟,對中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指人口紅利消失不能再推動經濟,對中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3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人口出生率不斷下滑,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掩蓋人口危機,並稱人口紅利加快向人才紅利轉化。但分析指人口紅利消失不能再推動經濟,對中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發布《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月2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公報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260582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9755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82589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688238億元,增長5.8%。

公報並顯示,年末全國人口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32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死亡率為7.87‰;自然增長率為-1.48‰。

中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發表對《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的解讀並稱,當前大國博弈競爭和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中國仍處於經濟恢復和轉型升級關鍵期,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困難挑戰。

盛來運說,從要素稟賦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紅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紅利」轉化。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較前一年減少208萬人。中國人口在2022年末同比減少85萬人,為1961年大飢荒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上海社科院原常務副院長兼經濟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科與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首席專家左學金去年11月出席研討會時指出,中國人口負增長趨勢可能延續到下世紀,應加速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和需求結構轉型。

中南海智庫發布人口危機預測報告

中國去年的人口出生率為6.39‰,這也意味著再次創下歷史新低。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人口出生率還在10‰以上,2021年則為7.52‰,「三孩」政策後2022年進一步下降到6.77‰,2023年人口出生率為6.39‰。

著名人口專家梁建章發文稱,2023年出生人口創下1949年以來最低記錄,出生率創下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總和生育率在1.0左右,還不到更替水平的一半,在世界範圍內是最低的之一(僅僅比韓國略高),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1.5左右,也遠遠低於嚴重少子化的日本的1.3。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官方數據存在水平的問題廣為人知。本次公布的2023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數量同樣遭到各界的質疑。

時政人士分析人士蔡慎坤在推特(X平臺發文)表示,人口數字造假絕不是始於現在,而是從1949年新政權建立之後就已經成為慣例。從浙江某地不小心公布的火化人數來看,2023年中國實際人口恐怕減少了800萬甚至上千萬,扭曲的人口統計數據,也必然導致經濟決策的失誤和混亂。

而作為中南海決策層的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研中心)發布了相關預測報告。

國研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3》(下稱「報告」)提出,近12年來,中國先後出現了勞動年齡人口達峰和人口總量達峰兩個重大轉折點,未來較長時間內將保持下降趨勢。

報告認為,計畫生育政策使中國生育水平下降更快。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總和生育率從1971年的5.5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的2.1用了20年,東亞國家平均用時30年,世界平均水平從5下降到當前的2.3用了58年。

報告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總和生育率將保持在 1-1.5的水平,低於理論上2.1的世代更替水平。出生率延續降低水平將主導中國人口變化的長期趨勢,預計未來年度出生人口約每十年下一個百萬台階。

報告認為,未來出生率可能將延續較低水平,主要原因有四個,一是結婚年齡延後,2010-2020年,中國初婚平均年齡從24.9歲升至28.7歲;二是年輕人生育意願下降,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從2017年的1.76個下降到2021年的1.64個,其中「90後」「00後」分別僅為1.54個和1.48個,呈持續下降態勢;三是育齡婦女減少,未來15年內15-49歲的生理育齡婦女規模年均減少286萬人。四是不孕不育比例偏高。

分析指人口紅利消失不能再推動經濟

從深層次來看,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將引發一系列深遠的影響,進而影響中國經濟增長。而中國人未富先老,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趨勢加大,更對經濟產生衝擊,少子化和老齡化的危機在共振。

據美國之音2月11日報導,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經濟學家謝田教授說,人口紅利,一是有人口,再一個是廉價的勞動力。中國目前的情況是不僅人口在減少,勞動力成本也在大幅升高。因此,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外流到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等國家。

謝田教授說:「人口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一個大國也好,強國也好,人口開始衰落的話,它的國力一定可能要跟著衰落下去,這在歷史上也經常見到。因為你人口多了,生育也高的話,對人口的持續增長,才會刺激經濟增長,然後刺激更多的創新,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機會。如果沒有這些的話,全部變成一個衰老的社會,因為人口減少的話,往往就是年輕人不生孩子,人又變老了,創造力也好,生產力也好,這些都開始走下坡路,那這個國家可能也要走下坡路。」

中國經濟走下坡路的標誌

實際上,在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之前,中國就有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開始外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等國家。近幾年,三星將在中國生產的手機、電腦等工廠轉移到越南;蘋果將8個代工廠從中國遷到印度;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更是先行一步,將代工廠遷往印尼、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國家。

廣東等東部沿海城市工廠林立的繁榮景象,隨著一個又一個工廠的外遷或倒閉,已經不能同日而語。隨之而來的是一批又一批年輕人失去了棲身大城市,或養家餬口的飯碗。

日前一份以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為名發出的民調報告顯示,2023年廣州市民對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跌穿六成至55%,這說明經濟狀況評價不僅回落到疫情前的2019年,而是「跌至2015年水平」。在可與2022年對比的20多項指標中,多達20個指標的滿意度下降。研究中心說,這是30多年來從未出現過的。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廣州市民對「民營企業發展」的滿意度跌穿三成,是2008年以來最低。

進行民調的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據稱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民調專業平臺」,並自稱「民辦非營利法人機構」。但實際上,該機構由官方研究機構和國企合作組建。不過,這篇以《2023年廣州民意特點》為題的特稿在發出後不久遭到刪除及網路屏蔽。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