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惩恶霸 扬州八怪郑板桥在对联上写什么? (图)

郑燮扬善惩恶的故事

作者:园丁 发表:2023-09-10 08: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叶衍兰所绘的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中的郑板桥
叶衍兰所绘的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中的郑板桥。(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郑燮是谁?可能有年轻人不知道他是谁,我如果提示一下,他字克柔,号理庵,可能还有人有疑问。如果我再提他的另外一个“号”,你就会知道我说的是谁了,他的另外一个号叫板桥。他是清朝有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做的官不大,却因在遇到灾年时,他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却遭到小人参本(举报朝廷),他怒而辞官。辞官以后隐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最擅长画竹。他的籍贯是江苏省,他做官主要是在山东省,政绩显著,爱民如子,妒恶如仇,深得百姓称赞。至今民间仍有他的故事在流传。下面我就说几个关于他的故事。

(一)救济穷人

郑燮在当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县令时,有一次他穿着便服,只要一两个穿便服的随从,从县衙到乡间视察。当他们来到一个农村,见到一家人破旧的门上写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还有一个横批“又是一年”。他就停了下来,若有所思。随从就问道:“老爷,您在看什么?”郑燮吩咐道:“你们马上回去,拿些我的衣服和米面来这里,我要救济人,要速去速回”。随从听命。等他们拿来东西,郑燮就叫随从叫门,门一打开,只见是一个白发苍苍衣不遮体的的老农民,郑燮说明来意,把衣服和米面送老人,随从告诉说:“这是我们的县太爷”。老人感激不尽。

事后,随从问:“老爷,您怎么知道他家穷啊?”郑燮解释说,他的家门上写着呐,这些数字没有一,意思就是“无衣”,“三四”就是老三是男的死了,可能上面还有两个女孩出嫁了,家里没有了主要劳动力,“五六”就是屋漏雨,“七八九”,就是被恶霸欺负已久。这些数字就说明了,这家人,无衣,儿子排行第三,儿子死了,房屋破旧漏雨,遭恶霸欺负已有一年之久了,实属可怜,我能帮助他就帮他。

又有一次,郑燮在县城私访,看到一家门上写有一副对联,字写的很俊秀,写的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于是郑燮判断,这家需要帮助,于是他叫门。出来开门的果然是一个穷秀才。进家拉拉家常。他是外省人到山东做官,他从家访中可以了解当地民情。这次私访,他得知秀才家贫,需要帮助,临走他给秀才留下银两,帮他度过难关,并嘱咐他继续深造,参加科举。

郑燮怎么就能从门联上判断这家有个穷秀才呢?原来这上联中缺少个“一”字,下联中缺少个“十”字,上下门联缺少的字,谐音是“衣”和“食”,从整个门联反映出的意思是“缺衣少食,家里没有东西”。

郑燮这启蒙知识来源于他的博学。上面这个门联的原创作者是吕蒙正。在宋朝,宋太宗时的宰相,是吕蒙正。吕蒙正当年没有做官以前,就是个穷秀才。吕蒙正在家门曾经贴的门联就是这“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横批“南北”。可是他的亲戚知道他穷,没人帮助他,也不和他往来。在他中榜当了高官后,远亲近邻都来巴结他。他于是在家门上贴出一副新对联。上联是“旧时饥荒内亲外戚无人雪中送炭”,下联是“金科侥幸张三李四皆来锦上添花”。横批“世态炎凉”。

(二)题写门匾

有一个外县的土豪劣绅,依仗衙门里有他的后台,狡猾奸诈,欺行霸市。但是他又善于伪装,爱虚荣。他听说郑燮的书法有名,就特意拜访郑燮,请他给自己写一门匾。郑燮就给他写了“雅闻起敬”四个大字,这个土豪很高兴。在制作门匾时,郑燮嘱咐油漆匠,对“雅”、“起”、“敬”三个字,只油漆左边,对“闻”一字,只油漆“门”字。当这个门匾做好后,土豪就把它固定到门楣上。岂不知,日久天长,这个门匾经过风吹雨打,褪色了,留下的最显眼的四个字成了“牙门走苟”,谐音就是“衙门走狗”。他不知道这是郑燮有意戏弄他,郑燮就是故意让人知道此人不善。

(三)题联讽刺府台

郑燮在山东范县做县令时,莱州黄金府台孙嘉新派人来请他给写副门联。郑燮知道此人爱搜刮民财巴结上司,但自己不出力。于是提笔给他写了一副门联。上联是“交忠朝廷”,下联是“因赐百姓”,横批是“前程金修”。这个府台(知县)看了还很满意。

这副对联按常规,应该是:“効忠朝廷,恩赐百姓”,上联中的“効”字,少了一个“力”,下联中的“恩”字少了一个“心”,意思就变成了“效忠朝廷不出力,是因为他没有心思给黎民百姓办事”。古时“効”与“效”发音都是(xiao),二字通用。现在人把汉字简化了,就用一个效字了。还有上行下效的效字,古时写做“俲”。

(四)“难得糊涂”

官场是名利权势斗争的是非之地,但是郑燮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一尘不染,他是一个亲民有德的好官。但是有人会想,他写的“难得糊涂”为什么出名哪?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哪?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我在2017年写的《清心寡欲和难得糊涂》一文。此文刊登在该网2017年7月27日的《看文化》和《原创精华》栏目。现在,在这里我只简要说几句。“难得糊涂”这四个字,可以说是郑燮对自己的人生和为官仕途经验的总结。写这几个字的背景,简要说,就是他在山东做官时,有一次,他到莱州的云峰山游玩,在山上只顾欣赏美景和观赏文化古迹,却忘了时间,到下山时,夜幕已经降临。他只好在山上找个地方借宿。他来到一个石屋借宿。主人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屋里陈设典雅,有一大端砚引起他注目。主人请他题字,他就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大字,落款写的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老人写了“跋”,落款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燮由落款知道此老者是个隐士。郑燮又写了一行小字,即:“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zhao),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这里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康熙进士”是郑燮的另一个号,意思是表达他考取功名的艰难历程。由此可知这“难得糊涂”四个字,也是他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从内心发出来的激愤之词。

从以上几个小故事,可知,中国汉字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有人会问,古人为什么既有姓名,还有“字”和“号”哪?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因为古人是信神的,相信人有灵魂,也叫元神,人死了,元神不死,可以投胎转生。人一出生,父亲就给取名,名是代表灵魂。中国有名的《严氏家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人取“名”是为区分彼此,而取“字”是为了表明尊卑。古人到到成年时才取“字”。“字”是对“名”的解释或对含义的补充。而“号”,只在文人中流行,是文人给自己取的“雅号”。“号”表示志向、兴趣、爱好或居住环境等。一般古人称呼别人时,用“字”不用“名”,以表示尊重,称自己时,用“名”不用“字”,以表示谦逊。如果写文章或说事,对第三者的称呼,“名”、“字”、“号”皆可用。

汉字是神传文化,中共不但专制独裁不允许人民有信仰自由,而且还用无神论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中共把汉字简化,有些简化字,就失去了许多原有内涵,而且会造成文化变异。中共末代党魁,应名是个清华博士生,他却在作报告读稿时,经常念错字或当众出丑,由此也映出中共的党文化,对现代中国教育的毒害之深。

责任编辑:李云飞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