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人味 学者谈蒋中正日记的内心世界(图)

作者:李彦霖 发表:2023-11-07 1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初版《蒋中正日记》与《寻找自己的蒋中正》书影
吕芳上主编《蒋中正日记》与《寻找自己的蒋中正──1948-1954日记解读》书影

【看中国2023年11月7日讯】今年九月,在海外流转多年的“蒋中正日记”终于回到台湾,并由国史馆授权民国历史文化学社,于10月31日正式付梓出版。前国史馆馆长、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员,同时是现任民国历史文化学社社长吕芳上,于新书发表会时曾致词谈论《蒋中正日记》的出版点滴和意义,昨(6)日并接受中广新闻网《千秋万事》节目采访。

蒋中正日记原件,1949年1月1日,翻摄自《蒋中正日记(1949)》(台北:民国历史文化学社,2023年)。
蒋中正日记原件,1949年1月1日,翻摄自《蒋中正日记(1949)》

用第一手资料 寻找自己的蒋中正

出版同时,为了辅助读者理解,吕芳上也主编《寻找自己的蒋中正──1948-1954日记解读》一书。他在书中说到自己阅读过《蒋中正日记》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套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资料”。从日记中可以看到一个人从“平凡人”到“领导者”的心路历程,因此无须刻意神圣化,也不必妖魔化。

在新书发表会的致词上,吕芳上以自己为例,提到台湾社会对蒋中正先生的认识过程。许多人对蒋介石的第一印象,是从小学课本的“蒋公看见鱼儿逆水上游”的故事开始。但对他伟大在哪里、历史的丰功伟业是什么,多半懵懂无知。后来随着年纪的成长,知道了蒋介石被很多人骂过,也骂过很多人;国民党封他为“先知先导”,共产党则骂他“人民公敌”。1980年代以后,与“民国热”互为表里,在中国大陆开展了对蒋的不同评价。而在台湾,经过民主化与本土化的社会进程,蒋介石早已由圣坛走入了凡间,有时甚至因“去中国化”而跌入深渊,令人生此一时彼一时之叹。

阅读日记,吕芳上看见了一个富有人味的“平凡人”。然而身为“平凡人”,能做出引人注目的不平凡事业,自然有他可敬可佩之处。

蒋介石是“失去中国的人”?是“胜利的失败者”抑或“失败的胜利者”?对于加诸于蒋的诸多标签,吕芳上引述清代赵翼〈论诗五首〉所说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认为单凭传闻或印象是不够的,建议读者亲自阅读他的日记,透过最贴近蒋的第一手资料,去“寻找自己的蒋中正”。

吕芳上〈“平凡人”与“大历史”〉,《寻找自己的蒋中正——1948-1954日记解读》
吕芳上〈“平凡人”与“大历史”〉,《寻找自己的蒋中正——1948-1954日记解读》书影。

1948-1954 风雨飘摇的剧变时代

《蒋中正日记》是用毛笔亲自书写,一天一天的长年坚持。起自1917年,迄至1972年7月止,除了1924年份佚失之外,基本完整保存了蒋介石横跨55年的人生轨迹。身为国家领导人,日记里除了内心世界,也涉及到许多军国大事。

由于卷帙浩繁,为求时效,这次先从蒋介石在行宪后的第一任总统任期1948-1954年的日记开始出版。预计在两年内根据任期与年度依序出齐。

吕芳上说到,1948-1954年这段时间,中国的局面迅速变化。《寻找自己的蒋中正》有对这方面的历史背景进行提示。

其间,从1948年行宪政府依法组成、国共内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到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中共建国、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在国际夹缝间风雨飘摇。后来1950年随着韩战爆发,在冷战的格局下美国重新拥护中华民国,派遣第七舰队协防台海,方使局面转危为安,也奠定至今“两岸分立”的格局。之后几年,也是蒋介石致力重新安定局面、力图反攻大陆的开始。其间的历史大事,包括党政军的各项整顿,及1951年《旧金山和约》、1952年《中(华民国)日和约》、1954年《中(华民国)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等等。

蒋介石在大事发生和决策前后的内心想法,都可以在日记中找到富有人味的蛛丝马迹。

吕芳上主编《蒋中正日记》序言书影
吕芳上主编《蒋中正日记》序言,其中提到蒋中正与共党领导人之间的对比。

孝顺、怀乡 与共产党人形成对比

吕芳上在《蒋中正日记》的序言中称,许多人知道蒋的生活用度非常节俭,补破衣、不吸烟、不喝酒、不挑食、只喝白开水,生活很是平淡。嗜好不多的他,“阅读”和“游历”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休闲活动。

蒋介石喜欢在山林间旅游,颇有传统名士之风。一个让吕芳上印象深刻的例子是蒋1933年10月4日的日记。在国府正忙于应付日本侵略与对中共的问题时,蒋依旧拨空“与妻观月,独唱岳飞满江红词”,这与他平时给人严肃的刻板印象颇有落差。

读书方面,日记中显示蒋自认为学养不足,因此常师法圣贤,并勤读宋明理学,尤其特别欣赏王阳明与曾国藩,日记中常可看到他内心“天理”、“人欲”的自省与自勘。

蒋介石一个阅读习惯,就是除《圣经》会读特别篇章外,读书坚持从卷首到卷尾逐字阅读,且看完一书才开始看下一本书,便是对曾国藩的效仿。

吕芳上说蒋介石对母亲非常孝顺。他早年信佛,与太虚法师交往,就是受到他母亲影响。他对故乡也有深厚的乡谊和宗族之情,所以常回奉化老家、主导修订族谱。相比之下,很多共党的领导人大都对故乡没有太多感情,这在作风上彼此形成了强烈对比。

蒋中正1948年6月25日留影与日记,静思而悟消灭共匪之道
蒋介石日记中俯拾即是对基督的虔诚信仰,图为1948年6月25日留影,翻摄自《蒋中正日记(1948)》

蒋介石是虔诚的基督徒

吕芳上说如果平实的对蒋中正日记进行观察,会发现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是孙中山的信徒,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日记中每一天都可以看到“朝课”、“晚课”、“默祷”一类的记录。除此之外,蒋介石也时常在日记里摘录《圣经》的部分条文自许,例如1934年2月22日引述耶稣语:“领袖当为群众之奴仆”、5月4日说:“耶稣信徒必须克己忍辱耐苦,日日背着十字架跟从耶稣即继续耶稣主义,为众人赎罪”等等。

同为台湾民国史研究权威的刘维开,是最早阅读和利用《蒋中正日记》进行研究的学者。他曾说过,蒋介石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与一般人以为的不同,面临1949年蒋一生中最大的困顿局面,他其实并没有太过的挫折,相反的,他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毅的信念。国民政府在大陆一泻千里,很多人之所以愿意跟蒋介石到台湾,就是受到他的意志所感染。而这样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蒋介石虔诚的宗教信仰。

像是在1949年10月31日生日这天的日记,蒋介石说到“过去之一年实为平生所未有最黑暗、最悲惨之一年”。然而他接着回忆自己“当年幼时,命相家曾称余之命运至六十三岁而止,其意即谓余六十三岁死亡也,惟现在已过今年之生日而尚存于世,其或天父怜悯余一片虔诚,对上帝、对国家、对人民之热情赤忱,始终如一,有增无已,所以增添余之寿命,而留待余救国救民,护卫上帝教会,以完成其所赋予之使命乎?

在大厦将倾的飘摇之际,蒋介石依旧对上帝充满感激、对国民怀抱热情、对使命坚持希望。

蒋介石的基督教信仰是受宋美龄一家所影响。曾有怀疑论者认为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是政治联姻、蒋介石信仰基督教也是基于政治考量。然而吕芳上告诉我们,倘若实际阅读蒋介石长时段的日记,自会相信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是真实的互相倾慕、彼此扶持、鹣鲽情深。而他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也是没有人会怀疑的。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行视事,于宣誓致词中洋溢他对上帝的虔诚信仰(翻摄于《蒋中正日记(1950)》)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行视事,于宣誓致词中把一切归于上帝,翻摄自《蒋中正日记(1950)》(本文图片摄影:李彦霖/看中国)

日记出版只是开始

受到复杂的政治影响,对蒋介石的评价长年以来不同立场各执其是、莫衷一词。随着蒋介石日记在2006年于胡佛研究所的首次开放,吸引两岸、美日等各方学者前往阅读与研究。哈佛大学的陶涵(Jay Taylor)便是以日记为基础,为其立新传,首次颠覆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对蒋的负面评价。十多年来,各地学界重评蒋中正的会议也陆续召开。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千里远涉实在不易,无缘目睹日记的真容。

如今日记面向大众的全面公开和出版,吕芳上认为深具历史意义。这会使“伟人”更进一步走向凡俗,但同时也可做为让蒋中正盖棺终于可以论定的一种凭借。他提醒大家,日记史料毕竟不是一个人全部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需要其他材料的对应和比较,而断章取义、过度诠释、各取所需都非所宜。期望在新一波重评蒋中正的热潮下,能在未来迎接对这位近代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