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但教育的失误,却可能导致了一生的遗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也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待,今天这几个故事的主人翁是天才中的天才,却因为教育的失误,导致了一生的遗憾。
(一)
大约在1910年,一位名叫鲍里斯·西迪斯(Boris Sidis)的哈佛心理学教授也在不余遗力地宣扬自己培养孩子的方式方法。
很多人都说,他的儿子——威廉·詹姆斯·西迪斯(William James Sidis)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而他,正是这个天才传奇的缔造者。
1898年,小Sidis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了惊人的才智,被称为20世纪初的神童。
他有多聪明呢?
2岁可以阅读《纽约时报》;
4岁可以用希腊文阅读《荷马史诗》,以拉丁文阅读《高卢战争》;
6岁自学解剖学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8岁通过MIT的入学测试;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拉丁语、法语、德语、俄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以及亚美尼亚语。
并且在他11岁那年,正式进入哈佛大学,成为该校史上最年轻的学生之一,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天纵奇才”。
鲍里斯·席德斯是20世纪幼教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妻子萨拉是名医生,在当时,能够获得医学学位的女性寥寥无几。两人都是乌克兰犹太移民,由于政治和宗教迫害,他们逃离了乌克兰,决定定居纽约。
Sidis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仅将鲍里斯和萨拉的基因结合起来就知道,他们的孩子一定天资聪颖,头脑灵活,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天才!
鲍里斯认为,人脑和肌肉一样,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震惊世人的天才型人物,夫妇俩在自己的儿子身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实验”,为此妻子萨拉甚至辞去了医学专业的工作,一心一意培养儿子。
他们将全家的积蓄都花在购买书籍、地图,以及其他学习工具上,并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安排了满满当当的“早教课程”。
他们在Sidis的小床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并且不断地在孩子身边拼读这些字母。紧接着,他们又用各类教科书代替了儿童玩具。于是,Sidis的整个幼儿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几何、地理,以及外语知识包围了……
利用鲍里斯的创新心理学技术,Sidis被教导在几个月内识别并读出字母表中的字母。在6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使用一些初级的词汇。
根据鲍里斯的言论,早教的效果似乎卓有成效:“席德思在出生时只能说是一般聪明,但经过我的实验后,他逐渐能够自我学习,并对各类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整个婴幼儿时期,Sidis都在独自苦读,他没有可以交往的朋友;没有单纯娱乐的玩具;搞不懂同龄人的生活,更谈不上享受童年的乐趣,很多时候,他都表现得过分沉着和压抑,不像一个孩子。
与此同时,他的日常行为伴有严重的强迫症,例如:他无法容忍餐厅侍者哪怕是晚一分钟的上菜,如果不小心迟了,他就会难受地双脚乱蹬,并用叉子用力地敲打桌面,整个人写满了焦躁不安……
Sidis的父母对儿子的教育要求太高,远远超过了一个孩子所能接受的界限。小Sidis虽然智商超群,但在心理和情感上还是个孩子,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慢慢地,大家发现了这个天才儿童的不寻常,比如在不该笑的时候长久而怪异的痴笑,甚至因此被当作精神病患者送进医院。
5年后,Sidis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然而他在哈佛的日子并不快乐。毕业那天,他看着聚集而来的记者,说:“我想要过上完美的生活,而实现完美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让自己隐居,我讨厌群众。”
毕业之后,他决心告别过去,于是只选择从事类似于体力活的工作,这种改变一部分源自于媒体对他的过分追逐,迫使他想要把自己封闭起来。
此后漫长的人生里,他隐姓埋名,写了许多书,其中就包括了一本多达1200页的美国历史。他的一生,至少使用了8个笔名,大部分书籍从来未被广泛出版过,或者说,没有人知道他到底默默无闻地进行了多少创作。
1944年7月的一个夏日,Sidis的房东发现他在波士顿的一间小公寓里昏迷了,因为严重的中风,他在家中奄奄一息,而那之后,他再也没有恢复知觉。死时一贫如洗。
(二)
魏永康,被叫做“东方神童”。
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完成初中课程,13岁就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魏妈妈为了让儿子全心全意的学习,二十几年如一日,对他进行事无钜细的照顾:每天早上把牙膏挤好,把要穿的衣服搭配好……
从小到大,魏永康没有洗过一双袜子,即使在17岁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之前,他也是一边看书,一边让母亲喂饭……
正因如此,在离开了母亲的照顾后,魏永康的生活完全失控,他无法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生活邋遢难以自理。而且,他的知识结构也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在他读研三的那一年,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好在他回家之后,母亲意识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误,开始教导儿子为人处世等生活之道,魏永康又重新振作起来,不仅顺利步入了社会,还拥有了美满的家庭。
天才不惧高山,却被土丘绊倒,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三)
对电竞有了解的人,可能听说过一个名字“小新”,2015年小新打上了LOL电信一区的王者,被称为“王者少年”。
后来王思聪看上了这个孩子,签约了熊猫TV,邀请他做了主播,月入3万;
为了让他专心做主播,家长没有让他继续读书;可是直播的热度来的快去的也快。后来,随着熊猫TV的破产,小新也彻底销声匿迹了。
我们无法了解小新父母的做法,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难道他们就没想过孩子以后吃多大的亏吗?
(四)
好莱坞著名童星德鲁·巴里摩尔(Drew Barrymore),因为参加电影成为家喻户晓的童星。但是她并不喜欢这样的成长痕迹,在10岁的时候就堕落成了一名瘾君子。
她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了一句特别戳心的话:“我只是一个7岁的孩子,却被期待做出29岁的成熟姿态。”
日剧《legal high》中男主角古美门说:童星,要么是像玩偶一样被大人操控、被鞭子追打的可悲的赚钱机器,要么就是懂得察言观色,颐指气使的早熟毛孩。
无论哪种人生,都是可怜可叹的,孩子的人生也堪忧啊!而正因为他们有不负责任的父母,“伤仲永”的故事隔了1000多年,依然在不断的上演。
我们有很多家长,总是着眼于未来,未雨绸缪,仔细规划,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当下与眼前,更忘了培养孩子承担本应该由他自身责任的能力……
(五)
还记得那个在北京奥运会上穿红色连衣裙的漂亮小女孩吗?她叫林妙可,当时9岁。
不说歌声,单单是她名利可爱的外貌、毫不怯场的姿态、活泼灵动的表现力,当时有谁不认为她前途不可限量呢?然而,事情的发展走向并不是这样的……
林妙可走红之后,影视剧、广告等拍摄的邀约如雪片般飞来,她妈妈担起了她的经纪人,几乎来者不拒。
而迎接她的是什么呢?最近一次的大曝光,是她在参加艺考的时候,先是被多所院校拒之门外,然后又因为摇头接受采访而被大家排斥。
所以,好的父母应该把孩子的天赋当作一件礼物去珍藏,交给时间去酝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活出自己的闪光点,用自信的目光朝着前路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愿世间再无“伤仲永”,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活出自己应有的模样!
责任编辑:杰夫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