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曾国藩在他的家训中,对忍字是非常重视的。他曾有句名言:“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是说只有“和”这个字可以消解掉人与人之间的怨恨,所以“家和”才“万事兴”;而就个人的人生而言,只有“忍”这个字可以消解掉命运中的不幸和灾难,从而为人生的幸福与成就奠定基础。
我们一般人生活中都遇到过不顺心的事,甚至是憋屈的事儿,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忍,往往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忍气吞声,等忍多了,忍习惯了,最后就成了逆来顺受。这种忍,既是窝囊的忍,也是没有价值的忍。
而曾国藩强调的忍,是要能使它成为一个人,甚至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发愤图强的契机,这种忍才是有价值的忍,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忍,才是杜牧说的“包羞忍耻是男儿”的忍。
其次,对于这种有价值的忍,曾国藩还认为要能忍的彻底,忍得够狠。
对于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大多数人也能忍一时之痛,但常犯的一个错误是等忍过了那一阵,等心里麻木了,也就“好了伤疤忘了痛”。
正因为曾国藩忍得够狠,忍得够彻底,所以才为湘军的组建与训练赢得宝贵的时间。
清朝当时各地办团练的都没有成功,只有曾国藩成功了,把团练办成了实力巨大的湘军,曾国藩成功的秘诀是:学会了培养实力,储存实力、发展实力的“忍”。
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愚蠢的人都在找捷径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记得上初中时学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仲永年5岁,未尝识书具,便能“指物作诗,立就”,且“文理皆有可观者”。但后来整日“环谒于邑人,不便学。”最终浪费了天资,“泯然众人”。
如果能“一生磨一剑”,何惧宝剑不锋利?台上三分钟的光鲜,是台下十年功的辛苦。一个愿意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最终必然是个成功的人。
曾国藩小时候天资不算聪慧。某天夜里,他对一篇文章反复朗读多遍,还是背不下来,可是他依旧苦读,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碰巧,有个贼老早就潜入了曾家,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贼人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我听你念了三遍就能背的文章,你背了这么久还背不出来吗?”说完,当着曾国藩的面,流畅地将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这个贼是很聪明,至少其天赋要比曾国藩高许多,但是他却荒废了天赋,沦落为“梁上君子”。而曾国藩刻苦治学,奋发图强,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封建社会中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奇才。
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要靠时间去慢慢“熬”的。读书如此,著书亦然。每一部经典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下“笨功夫”流下的汗水。
左思写《三都赋》,“磨”了十年,“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司马迁毕其一生,写成一部“史家之绝唱”;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而今,作家大多高产,不知疲倦地写完一本以后马上写第二本,可质量就不好说了,应时、跟风、粗制滥造的太多。再比如,这几年宫廷剧氾滥成灾,一打开电视,“宫斗”成风群芳乱舞。戏说无底线,剧情拖沓、穿帮不断,无精巧雅致,浑然天成之感。
好的艺术作品,都是需要花时间反复修改,精心打磨,才能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那种靠偷工减料,投机取巧,速成的东西,大多是次品、赝品、废品,出世快湮没更快。
胡适有这么一句名言: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责任编辑:杰夫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