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得知他已回美,记者打电话问候。他说,从中国回来后天天忙着跑步减肥,因为在中国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顿顿大餐",长了十几磅肉,使原本就肥胖的身体更加臃肿。
安德森说,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使他觉得当了回皇帝。他现在担心的是,一旦中国客人今后来到美国,他真不知该如何接待。倒不是美国缺乏美味佳肴,而是他的公司实在承担不起"顿顿大餐"的费用,再说他本人也没那么多时间奉陪。
听了他的话,记者想起一名常驻美国的中国商人的抱怨。他说,他过去从未饿过肚子,然而在食品高度丰富的美国却时常饥肠辘辘。原来,他的美国客户经常掐着饭点搞社交活动,可是却从来不备足食品,最多准备一些饮料和一些用小签子串起来的小吃,因为吃时用手指捏,所以美其名曰"手指餐"。这种小吃只能塞塞牙缝,根本填不饱肚子。每当活动结束后,这位商人便要"补餐"。
美国人"抠门"到了"死心眼"的地步。记者就曾多次经历,前些日子,记者为国内某单位联系访问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某家知名网络公司,公司的公关小姐问代表团有几个人,记者说4人。那天,代表团去公司访问时,负责帮助联络的3名当地朋友陪同前往。入座后,公司小姐只按代表团人数端上4杯茶。在洽谈业务的3个小时中,那几个坐在旁边的"多余之人"连一口水也没喝上。
如果说美国公司这么做是因为没钱,恐怕没人信。或者说是节省开支?可是为客人准备一个汉堡、让客人都能喝杯水又能花几个钱?美国朋友对此解释,美国公司如此待客不排除节省开支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美国公司搞社交活动不在于"吃",而在于为客人提供交流的机会。如果客人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吃上,那么社交活动就达不到目的了,这是美国人讲究实效而不"虚情假意"的明证。
公司如此,美国个人又如何呢?记者当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进修时,有一天教授邀请班上的各国学生到餐馆聚餐。大家如约而至。没想到教授只为自己买了一份快餐,然后自顾自地在一个角落坐下开口便吃。学生们先是大眼瞪小眼,接着也只好各买各的食品。一名柬埔寨学生没带够钱,只得向别的学生借。事后,这名柬埔寨学生抱怨说:"既然那么‘抠门',为何还请大家聚餐?我实在不理解美国人的这种待客方式。"同班的一名美国学生说,教授每年都向慈善机构捐款,而且还收养了一个孤儿,一个"抠门"的人是做不到这点的。教授说的"邀请大家聚餐",无非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坐在一起聊天的机会,而非真要掏钱请客。
美国人在请客吃饭问题上十分慎重。在大学,学生每年要为老师讲课打分,教授为了避嫌,所以不轻易请学生吃饭。美国一些州政府也有明确规定,官员不能随便接受利益集团宴请,即便出席州长的竞选筹款活动,吃饭也要自掏腰包。别说政府官员,同事朋友聚餐也很"矫情",大都是各付各的钱。
为什么要这样?美国朋友解释说,这是美国人独立性格使然,谁也不想欠谁的。对同事熟人来说,今天别人请了你,明日你就得还这笔"感情债"。工作上正常交往,感情上泾渭分明,这是美国人的一种处世之道,这或许是美国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的原因之一吧。
话题再次转回到返美后忙于减肥的安德森。他对记者说,他多次到中国,开始对中国人的"胡吃海喝"很不习惯,但后来发现,中国人很注重感情。在中国办事,只要感情深,事情就好办,这和美国人办事时不带感情色彩大不一样。
对来自异国他乡的客人,中国人就更加热情。有一次,安德森到一个中国朋友家做客,主人为了让他尝尝正宗的茅台酒,提前托人千里迢迢用高价从贵州原产地购回两瓶茅台酒,一瓶筵席上喝,一瓶让他带走。安德森听说后心里很不安。他对主人说,"你这么热情,我真不知以后如何回报"。主人说,"我怎么能让你第一次喝茅台就喝到假酒呢"。
安德森说,中国人的实在往往让他感动。他认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待人接物方式,两者都有可取之处,最好的适应方法就是入乡随俗。
来源:网文转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