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大腦潛力 7大妙方公開(組圖)

發表:2024-10-26 1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腦
激活大腦潛力人生開掛7大妙方首次公開。

這裡向大家公開7個簡單行之有效的技巧,可以激活你的大腦,讓大腦「火力全開」,靈感自由自在,讓你無論是學習還是思考,都能起到更高效、更專注的效果。

01.有節奏的音樂 激活前額葉皮質


聆聽有律動感和節奏感的音樂,可以借由讓身體產生一種有韻律的運動感,來間接刺激DLPFC。

對喜歡聽音樂的人,這是一個好消息。

我們前額葉皮質是大腦的「控制中心」,它是各種輸入信息匯總的樞紐,又經由它將信息分門別類地傳遞向其他腦區,協調整個大腦網路的活躍。可以說,它決定了我們的認知和思考能力,好比總司令部。

而這其中,又以背外側前額葉(DLPFC)尤為重要:它跟工作記憶、計畫、決策、推理以及信息的調用密切相關,甚至也是人類個體智力差異的重要生理基礎。

有什麼方式可以鍛練DLPFC、讓它強大呢?適當的音樂,能刺激到這個部位,讓它變得更活躍,從而人的頭腦變得更清醒,思維變得更高效。

研究發現,「適當的音樂」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這些音樂是你所喜愛的,能夠喚起你的興奮與愉悅感;二是它們必須有一定的律動感和節奏感,能夠讓你產生想要隨之搖擺的衝動。

這在道理上也是說得通的。DLPFC跟負責運動和感覺輸入的腦區是緊密相聯的。因此,聆聽有律動感和節奏感的音樂,可以借由讓身體產生一種有韻律的運動感,來間接刺激DLPFC。

當然,運動本身也能直接達到同樣的作用。不過顯然,聽音樂比運動是不是更簡單,門檻和難度也更低?

不僅如此,大腦會將快節奏的音樂跟快樂、興奮等感受聯繫起來。因此,聽快節奏的音樂還能改善情緒、振奮精神,提高大腦的喚醒程度,讓大腦變得更活躍。

因此,不妨有意識地尋找一些快節奏的音樂,讓它們成為你的助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在空閑的時候和工作之前聽,而不要在工作的同時聽音樂。研究發現:一邊工作一邊聽音樂(無論是歌曲還是純音樂),對創造力、記憶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害。

音樂本身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搶佔一部分認知資源,從而使得我們能夠投入到工作上的資源變得更少。

工作時可以使用白噪音,降低周圍環境的聲音和刺激對注意力的吸引;而在閑暇沒事時則聽聽音樂,喚醒你的大腦,尤其是在自己情緒較為低落、狀態不佳時,會更有振奮精神的幫助。

02.散步「按摩」大腦放鬆

很多人有走著走著,瓶頸問題可能就突然迎刃而解了。又或者,腦海裡會湧現出一些奇思妙想的點子,想到一些全新的思路和可能性……這些,都是坐在家裡所無法獲得的。

為什麼散步會有這樣的效果呢?散步對大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按摩,它能極大地改善大腦的認知能力,讓大腦變得更清醒。

步行時,腳步對身體的反作用力會在血管中形成細微的湍流。它可以讓更多的血液和氧氣進入大腦,從而提高大腦的工作能力。

而且,散步這種高度有節奏感、韻律感的活動,能夠讓大腦處於一種平衡的、舒適的狀態裡,對腦波活動進行調諧,讓各個腦區之間的協作更緊密高效。

同時:散步可以促進BNDF(腦源形神經營養因子)的釋放,提高突觸的可塑性,從而讓我們對知識記得更牢、思維更清晰。

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散步可以有效地提升創造力,並且這種效應在散步結束後還能持續一段時間

原理很簡單:當你的思維徹底放鬆下來時,你會暫時關閉外界的信息輸入,而任由思緒在後臺隨機地、踴躍地激活各種不同的節點。這時,就有機率產生「遠距聯繫」,把原本無關的節點聯繫起來。反映在外,就是產生創意或靈感。

因此,如果你需要記憶知識、需要思考問題、需要回顧學到的材料,一邊散步,一邊在腦海中整理,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既運動了身體,又提高了思考效率,一舉兩得。

03.發呆讓大腦強固記憶

一個可能非常違背直覺的理論是:有時候,讓自己發呆,什麼也不做,比你去持續不斷地學習,效果其實要更好。

2004年,專門研究記憶的心理學家Nelson Cowan做了一項實驗。他請兩組記憶障礙患者聽一個故事,並在一個小時後回答問題。A組患者需要談話,不斷攝取新信息;B組患者則單獨待在房間裡,什麼也不做。結果令人驚訝:A組對故事信息的回憶正確率是7%,而B組則達到了79%——幾乎比正常人能做到的成績還好。

2012年,Cowan又做了一項實驗。這次他讓兩組正常人聽一個故事。聽完後,A組需要去玩一個遊戲,B組什麼也不做,保持10分鐘。結果發現,B組對故事細節的記憶效果顯著高於A組,甚至在實驗結束的7天後,這種效應依然存在。

當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其實在做一件事情:對我們今天學到的東西進行「回放」,把它進行加強鞏固。這種回放不僅僅發生在睡覺時,也發生在我們安靜休息、什麼也不做時。

進一步的神經科學研究也發現:當我們看起來「什麼也沒做」時,大腦海馬體中其實正在發生著高頻的放電。這種放電,實際上就是大腦在用數倍到數十倍的速度,在回放我們之前學習到的信息,讓它不斷強化鞏固,加深印象。

人在「長時間專注學習」時大腦其實是在疲於奔命的:它還沒有鞏固學到的舊信息,新的信息就進來了。長此以往,結果就只能是:我們學了很多東西,但卻什麼也沒記住。

因此,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想讓大腦變得更清晰、更有序,想擺脫「讀了很多的書,但卻什麼都沒記住」的情況——

那麼你需要的,可能不是「盡量抽出時間」看書、學東西,而是給自己一段什麼都不做的時間,讓大腦靜靜地醞釀、整理。

這比任何學習技巧都好用。

04.帶著問題去學習

如果你想快速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的話,有一個簡單而極其有效的辦法:先提問,再學習。

在正式上課之前,通過閱讀課程材料來預習,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降低學習效果。因為大腦會以為它已經是我們熟悉的知識,於是會降低對它的吸收和攝取,減少對它的資源供給,導致我們的學習效果變得更差。

2021年一項研究發現:當學生在學習前,先針對課程內容提出問題時,他們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進一步,這種學習效果的提升是跟「提出問題」的深度成正比的。如果你先試著去做一些練習、甚至試著去解決一些問題,再來有針對性地學習,那麼學習效果是最好的。

原因很簡單:這種「提問式」的學習方法,會激活大腦的警覺系統和預測加工系統,讓大腦更好地編碼學到的知識,並把它們放在對應的位置,從而更容易將知識鞏固和內化。

一個簡單的操作是:當你看到一篇感興趣的文章時,不要直接打開它,而是先問一問:針對這個主題,我都知道什麼?我想從中再知道一些別的什麼?

同樣,當你讀書時,看到一個章節、或者作者拋出的一個問題時,不要急著往下讀,而是先問一問自己:我會如何解答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和觀點是什麼?

然後,再將自己的思考結果,跟作者講的內容進行對比。去著重理解兩者的不同點,以及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點。

這是一個性價比極高的學習技巧。

05.新環境刺激大腦強固記憶

大腦有兩個非常底層的功能:

一是,它善於在事物之間創造聯繫;二是,它善於發現事物跟以往不同的地方,對新奇的事物更感興趣。

有沒有發現,將這兩個功能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非常有用的技巧:

當你想學習一些比較重要的知識時,不妨換一個新的環境去學習。

舉個例子:比如你天天待在家裡,現在想考一個證書,那麼更好的做法,不是在家裡學習,而是出門,找一個平時沒去過或很少去的地方,比如咖啡館、圖書館、自習室……在裡面學習。

為什麼?因為當你處於一個全新的環境的時候,大腦會被高強度地激活起來。這時,它會更容易將這個「新的環境」跟你所學習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繫,從而把它跟「舊的知識」所區分開來,讓你對新知識記得更牢固、更深刻。

甚至,你可以人為地創造一些「新場景」,比如:不要在一個座位待太久,每幾天就換一個位置,高頻度刺激大腦;

試著去不同的地點和場所學習,每一個場所學習相似的內容,增強聯繫;

在特定的日子學習更重要的內容,比如,在大雨傾盆的時候學習更困難的知識,讓「壞天氣+新場景」成為一個更強的記憶線索……

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是:當你回憶某個知識點時,你未必能立刻想起來;但一旦你回想起看到這個知識點的場景,比如回想起當時所在的場所、當時的天氣、周圍的人群、甚至包括聽到的聲音和嗅到的氣味……這個知識就會鮮明地湧現出來。

所以,如果你需要高強度地學習和思考,那麼,一定不要長期待在同一個地方,而是不斷給大腦新的刺激。

這會讓這些新的知識,在你腦海中變得更牢固、更穩定。

06.用紙筆來輔助思考

看電子書和記電子筆記,以及看紙質書和用紙筆記筆記,哪種效果更好呢?

這個問題其實有一個簡明扼要的回答:任何時候,看紙質書和用紙筆做筆記,效果都是更好的。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紙質書和紙質筆記可以提供更多的記憶線索,讓我們把知識更好地聯繫和鞏固起來。

舉個例子:比如你讀一本書,看到某個很有趣的知識點。那麼當你回憶這個知識點時,你可能不記得它具體在這本書的第幾頁,但你一定會記得它在這本書的「大概什麼位置」——是前面、中間還是後面,大概佔了多少頁,等等。

這種情況,就是這本書本身的物理形態——它的厚度、頁碼、翻頁的手感和記憶等信息綜合起來,為你提供了關於這個知識點的更多的線索,幫你牢牢地把它記住。

同樣,你用紙筆記下的筆記,也總是會記得更牢,原因就在於:你寫字時所調動的腦區和使用的資源,會比打字多得多。這些更多的腦區調用和資源都會提供更多的信息,幫助你將這段記憶更好地鞏固起來。

但是,紙質書和紙質筆記確實不太方便儲存和整理。日常閱讀電子書,用筆記軟體做筆記。當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時,我會用筆在紙上把它畫下來,理一下它的邏輯脈絡,畫一下它的結構。

畫圖、梳理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是在訓練大腦更好地注意和記憶它了。

07.輸出知識想忘都忘不掉


把這個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講給這個「心裏的聽眾」聽。(以上圖片均來源: Adobe stock)

最後,是一個十分經典的方法:費曼學習法。

當你學到一個自己非常感興趣的知識點時,可以心裏想像有一個聽眾,然後用自己的話,把這個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講給這個「心裏的聽眾」聽。務求讓完全零基礎的人也能聽懂。

基本上,這樣講完一遍,對這個知識點的記憶也就非常深刻了,可以持續非常長的時間。如果在講解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遇到阻礙,有一些地方不知道該怎麼講,或者無法用自己的話去表述——那麼,這就是一個推動你去加深理解的好機會。它正是在告訴你:你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存在這些漏洞需要去彌補。

許多文章,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更高階的費曼學習法:它們往往都是作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一個主題進行研究、學習、思考和實踐的成果。借由寫一篇文章,能把這些經歷匯總整理起來,讓它們形成一個牢固的知識結構,嵌入人的知識體系之中。

如果覺得寫文章太困難,可以把它講給心裏的聽眾。這樣會更簡單。但一定要注意「用自己的話」,否則,你就只是在照搬作者的思考而已,並沒有真的去消化這些知識點。

一旦你養成了這個習慣,你會發現,你學到的知識,想忘也忘不掉。



責任編輯:紫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