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跟屈原無關?!(圖)

發表:2023-06-21 15: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元吳廷暉龍舟奪標 軸 局部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元 吳廷暉《龍舟奪標》軸 局部(圖片來源: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這是唐代詩人文秀的〈端午〉詩。又要到黃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每年端午節的時候,總少不了吃粽子、划龍舟的習俗。小時候呀,我們都聽過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古時候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因為不斷勸諫楚王而不被採納信任,甚至還被小人所傷,以致遭到流放。不願與世同流合污、又不忍親眼看著楚國敗亡的屈原,就在五月初五的這一天跳下汨羅江殉國。人們知道後,為了避免魚蝦吃掉屈原,就紛紛把飯糰丟進江裡。然後又用賽龍舟的方式,一方面打鼓嚇跑無蝦,一方面希望打撈屈原屍體。雖然始終找不到屈原的屍體,但後來人們就習慣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划龍舟、包粽子,也促成了端午節的由來。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雖然這樣的傳說流傳甚久,歷代也把端午節稱作「詩人節」,古往今來不斷紀念著屈原,但五四以來的許多學者受到疑古思潮影響,紛紛結合文化人類學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聞一多:祭龍說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聞一多1947年發表的〈端午考〉。據他研究,早在屈原所處的時代以前,就已經有吃粽子和競渡的習俗了。而他認為這兩種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都跟「龍圖騰」有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競渡用的也正是龍舟。且相關傳說都流行在南方崇拜龍圖騰的吳越一帶,因此他推斷端午節原本跟屈原無關,可能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民族的風俗。而自從東漢以來,吳、越地域漸被開闢,在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對流中,端午這節日才漸漸傳播到長江上游以及北方各地。

不過後來學者通過各種考證,一般認為聞一多的立論稍顯穿鑿附會。

黃石:逐疫禳災說

另一個重量級的研究當屬民俗學家黃石1963年的《端午禮俗史》。他指出古往今來,「為屈原招魂」是對端午節意義最有影響力的解說,但黃石考證端午節最初的實際意義上是夏至時候為了「逐疫」,集中表現了送瘟禳災的願望,一切端午禮俗都是圍繞這一中心展開。包括端午的兩大活動:角黍和龍舟。

角黍(粽子)其實原本和逐疫沒有太大關係。角黍本是薦新之祭(以時鮮的食品祭獻),而不是逐疫、禳災。只是後來薦新之禮廢除後,因為時序接近,角黍逐漸與端午發生了直接聯繫,而流傳了下來。龍舟實際上是法船,端午划龍舟的目的是送瘟禳災。而且競渡的根本原因也是為了維護生命。因為五月是一年中「萬物滿長,初實有成,陰氣萌作,疫病流行」的特殊節氣,所以端午的各種禮俗,都是人們為了「順時氣」,以「驅疫禳災」的具體表現。

總而言之,這些學者是認為早在屈原以前,就已經出於其他目的,而存在有「粽子」、「龍舟競渡」等端午節的傳統活動了。也就是說,端午的祭祀對象,最早並不是屈原。只是他們沒能否認的是,後來隨著屈原在這一天自沉汨羅,而讓端午這一天與屈原連繫在了一起,甚至後來反客為主,成為人們至今紀念的那位忠貞詩人。

責任編輯:章振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