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政為官之要義 中國傳統精英的輝煌(圖)

作者:戴東尼 發表:2024-12-29 09: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曾國藩家族延續八九代,沒有出現過一個「敗家子」,不能不說是曾國藩家庭教育的巨大成功。
曾國藩家族延續八九代,沒有出現過一個「敗家子」,不能不說是曾國藩家庭教育的巨大成功。(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曾國藩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四大名臣」。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國藩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所處的年代,正是國家由盛轉衰,動盪不安的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努力,晚清一度呈現出同治中興的盛況,他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積極推進洋務運動,主張對外堅守「以羈縻為上」;對內修明政事,急求賢才,引進西方的軍事和技術。

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太平天國進軍湖南時,曾組建起一支具有正規軍規模的地主武裝團練——湘軍。他主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新式槍炮。咸豐十年(1860年)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奉命統轄蘇、皖、贛、浙四省軍務。同治七年(1868年)調任直隸總督。同治九年(1870年)回任兩江總督,病死南京。曾國藩集軍事、理學、政治、文學、書法家於一身。他一生為師、為將、為相頗有建樹,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曾國藩以儒家「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訓示嚴格砥礪自己,他篤於修身,精研理學,格物致知,雅好詩文,自成一格。其軍事思想內涵有很多過人之處,曾國藩認為「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他的選將標準是德才兼備,智勇雙全,並把德放在首位,並把德的內涵在軍事上概括為「忠義」。曾國藩在治軍方略上主張用儒家學說治軍,用「忠義理智信」去陶冶官兵,維繫軍心,因此,湘軍組建之初就確定了「精兵」原則。湘軍各營只服從營官一人,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曾國藩治軍以嚴明軍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合氣」,將士同心,「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曾國藩知人善用,並以身作則遵守軍紀,大軍所到之處百姓皆「各行其是」,「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曾國藩認為,為官之要重在於「廉」。觀其從政一生,他把不貪財,清正廉潔作為做官第一底線。他說:「身後蕭索,無以自庇,不特廉吏不可為」。就是說不要想著去攀附權貴,也不給別人阿臾奉承的機會,不求權貴的庇護,拒絕別人的拉攏,也不當別人的保護傘,那麼你的身後(門庭)就很冷清,(如果)不是特別清廉的官員就做不到這些。

曾國藩注重養心,他認為一定要清心寡慾,能夠慎獨的人自我反省時不感到愧疚,面對天地和神靈時,才絕對不會有行為無悔恨而心卻退縮的時候。人假如沒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對天地便神色泰然,這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是最好的藥方,是修身養性的第一件大事。曾國藩雖身處高位,卻依然性情淡泊,行居簡約。他認為,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墨子摩頂放踵以有利於天下,都是極儉樸以修身、極勤勞以救百姓的實例。所以勤勞能使人長壽,安逸能使人夭亡;勤勉則人盡其才,安逸則無能而被人拋棄;勤能夠廣濟百姓,而神靈敬佩,安逸對人無好處,鬼也不羨慕。

曾國藩又認為,聰明智慧,都是從「敬」中產生的。如果不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麼身體的強健,還有什麼令人懷疑的呢?曾國藩還認為,如果只知道謀求私利,而對百姓不知道寬仁,對萬物不知道愛護,這是和「同出一源」的道理相違背的。至於高官厚祿,高居在百姓之上,就有拯救百姓於水火、饑餓之中的責任。

曾國藩能從一個守節賦閒的地方小官到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與其勤勉廉潔的為政風範不無關係。他用理學家的眼光洞悉為政為官之道的要義,並時刻不怠,身體力行。清正廉明是為官從政者的官德修養,也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更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曾國藩一生篤好學問,作文每日不輟,是名副其實的儒家士大夫。他最著名作品,就是《曾文正公家書》,其中有許多嘉言名句,對後世有甚大影響。曾國藩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

曾國藩經常倡導「治家八訣」、「八本」、「三致祥」等理念,同時還將「勤、孝、儉、仁、恆、謙」六項內容,全面深入地傳授給子女侄孫,謹守家規,傳承家風。八訣是「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即讀書、種菜、養魚、餵豬、早起、掃屋、祭祖、睦鄰。「八本」,即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他認為,孝順父母、勤勞節儉、寬厚待人,是能夠為家族帶來祥瑞並且必須遵循的品行。他鼓勵兒女們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自律的良好習慣。比如說誠,那就從不說假話做起;勤,從不睡懶覺做起;戒驕,就從不譏笑別人做起。一件件小事做好了,日積月累,整個人的境界就提升了。

曾國藩在書法上也取得突出成就。他一生勤勉於書法創作,他的楷書勁健剛拔,他的行書勁健遒俊而華美,他的小楷與行書成為當時的典範。曾國藩的書法,最初,他學習的是柳誠懸(公權)。中年開始,曾國藩的書法又學習黃山谷(庭堅)。到了晚年,曾國藩的書法,又學李北海(邕)。另外,晚年時,曾國藩的書法,除學習李北海之外,還參學劉石庵(墉)。所以,看曾國藩晚年的書法,其挺拔穩健之中,讓人覺得,又富含嫵媚之態。

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曾國藩不但書藝與日俱進,對書法的領悟也日益加深。從用筆結體到臨帖作書,他都有不少獨到的見解。在執筆方法上,曾國藩能夠不為成法所囿,悟出「修腳法」,他說:「偶思寫字之道,如修腳匠之修腳。古人所謂『撥燈法』,較空靈,余所謂『修腳法』,較平穩。」「修腳法」則猶如捉刀,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筆,以食指使筆前後活動,以小指使筆左右活動,故運筆沉著有力,「較平穩」。

曾國藩的遺囑對其子孫後世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其子曾紀澤在曾國藩死後才承蔭出仕,從事外交;曾紀鴻一生鑽研數學;孫子曾廣鈞中進士後,終老翰林;曾孫、玄孫輩中大都出國留學,曾氏後代子孫沒有一個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極少有人出仕。曾家後裔恪遵先祖遺言,潔身自好,大隱於世,實現了曾氏「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遺願。古人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難以打破的「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而曾國藩家族延續八九代,有成就的多達240餘人,沒有出現過一個「敗家子」,不能不說是曾國藩家庭教育的巨大成功,眾多留學歐美或日本等國,其中取得博士、碩士和獲得院士、教授、研究員等職稱的多達百餘人,構成了一個名聲遠播的華夏望族。



責任編輯:古風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