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顯臣到一代商聖 范蠡明得失知進退(圖)

作者:賈小凡 發表:2025-01-05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特大

三千越甲終吞吳 范蠡 勾踐
從春秋顯臣到一代商聖,范蠡明得失知進退。(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春秋戰國五百年,湧現出無數空前絕後的偉大人物和傳世經典,令人心神激盪。其中一大歷史場景始終為後世所不能忘,即勾踐范蠡,文種三英雄聚首越王宮,發憤圖強,興越滅吳、復國雪恥之事跡。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終吞吳為中國人感佩至今,而輔佐勾踐使瀕臨滅亡的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范蠡,是一位極為關鍵的人物。范蠡,在政治上,興越滅吳,青史留名;在經濟上,從商十九年中三度富甲天下,成為一代商聖,後來見國家有難,百姓流離,就又散盡家財,救濟蒼生,被世人奉為文財神,民間一直供奉。范蠡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商業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直到民國時期,生意店鋪中還常掛有「陶朱事業,端木生涯」的對聯(陶朱公是范蠡的自稱)。

范蠡(前536年~前448年),楚國宛地三戶人。宛地就是今天的河南南陽,自古南北交匯之地,南陽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發跡處,故有「南都」、「帝鄉」之稱,說來也奇,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謀聖」姜子牙、「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及「智聖」諸葛亮這些響噹噹的人物,很是為今天的南陽人驕傲。所以范蠡也被稱為中華「南陽五聖」之一。李白在其名篇〈南都行〉中,提到很多南陽名人,包括諸葛亮等,而首先提到的是范蠡。

話說春秋楚國本是列國中的霸主,然而皇親貴族結黨專權,范蠡便攜文種一起投奔越國(東南揚州地帶)。越王允常早年間與吳王闔閭龍爭虎鬥,角逐霸權,兩國結成世仇。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兵敗而亡。吳越相爭持續不下,允常之子勾踐繼位後在前494年出兵伐吳,不料兵敗,屍橫遍野,僅剩五千餘人,勾踐倉皇逃入會稽山(位於今浙江)中,「吳王追而圍之」,勾踐全軍覆滅、國破身亡,命懸一線。有道是「國亂顯忠臣」,生死存亡之際,范蠡向勾踐獻策,道了一句千古名言:「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國語‧越語下》)後人把這句話當作范蠡思想的精髓。也就是說,國家強盛時要設法保持下去,順從天道才符合天理;國家將傾覆時怎麼辦?要設法轉危為安,應順從「人道」,平時處理國家政事要得當,應順從「地道」。

勾踐問:怎樣才能做到呢?范蠡解釋,管理國家「持盈」最關鍵。「持盈」即在盈滿的狀態下保持長盛不衰。范蠡認為天下事都要向「天道」借鑑。天地亙古存在,無所欲求,故能包羅萬物,生生不息。人順天應人,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盈為滿,滿則溢,這是規律。對應到國家,君王若要長久保持國家富強,就要按照「不溢、不驕、不矜」的「天道」行事。勾踐聽了表示同意,暫且按耐下焦慮之心。

「定傾者與人」,說到了關鍵之中的關鍵。原來,到了國家社稷的生死存亡關頭,求天拜地都沒用,要用「人道」來扭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洞察人心,從人性上下功夫。首先要清楚吳王夫差是個甚麼人,吳國雖然「兵無敵於天下,勇強於諸侯」,但范蠡評價吳王夫差「卑辭尊禮,玩好女樂」。在看透夫差秉性之上,范蠡給勾踐出了一個無比大膽的主意——「入吳為奴」。勾踐聽從,便進獻厚禮和美人取悅夫差,再由范蠡陪同下,君臣竟到吳國去當下人。吳王夫差對勾踐不屑一顧,但卻稀罕范蠡是個奇才,幾次勸范蠡離開勾踐,歸屬吳國封賜顯爵,范蠡不為所動,和勾踐一起三年為奴,住馬圈,同勤耕作、共進粗食,時刻護主,寸步不離,讓吳王心底暗自羨慕。每當夫差乘車出行,勾踐必須在車駕兩廂奔跑,照料幾匹膘肥體壯的御馬,呵斥,唾罵,凌辱如家常便飯。這種情況下,范蠡與勾踐一起卑膝求全。吳王夫差要出門時,勾踐趴在地上讓夫差踩著自己的背上馬,夫差生病時,依照范蠡的主意,勾踐舔舐夫差的糞便為其診病,這些匍匐在地的行為舉止,終於麻痺了不可一世的吳王夫差,三年後夫差放勾踐君臣歸國。范蠡與文種規劃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滅吳九術」等興國滅吳的策略。

勾踐回國又坐上王位後,急不可耐要攻打吳國復仇雪恥。范蠡進諫說:現在天時、地利、人事,條件都不成熟。范蠡認為「節事者與地」,應以開發地利資源、發展生產、繁殖人口、獎勵耕織,壯大國力為先。後來吳王昏庸殺了伍子胥,勾踐又要趁機攻吳,范蠡再次阻止,還是說機會沒到。七年後,勾踐再次提出伐吳,依然被范蠡攔下。十年後,吳國與晉國爭霸,發重兵與晉國會盟,吳國空虛,又遇天災,稻種無收,此時范蠡告訴勾踐:天時、地利、人事都已齊備,可以出兵了。越國於是發傾國之兵,徹底覆滅了吳國。由於范蠡的奇謀,勾踐也成為了史上留名的唯一一位忍受巨大屈辱與折磨,在逆境中懷大志,臥薪嘗膽,最終滅敵復國的君王。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在〈俠客行〉中寫下這兩句詩表達俠客般瀟灑,事實上李白是非常崇尚范蠡功成身退的精神的,正如他在〈悲歌行〉中曰「范子何曾愛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滅吳後,越國一舉成為中原霸主,勾踐封范蠡為上將軍。然而,范蠡功成名就立即激流勇退,再次體現出他的辯證哲學的智慧,在政治生涯達到頂峰時向勾踐辭官,勾踐以平分天下為條件來挽留范蠡。幾天後,范蠡「泛舟五湖」,悄然離去了。他還在離開越國前留給文種一封信,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以共樂。子何不去?敵國破,謀臣亡。」范蠡開誠布公,將歷史命數說得再明白不過,力勸文種也快點離開勾踐,可惜文種有著根深蒂固的儒家「食君祿,報君恩」的思想,不聽勸告,果然,功勞僅次於范蠡的文種很快被勾踐賜一把「屬鏤之劍」而自戕。

范蠡來到齊國,化名鴟夷子皮,在海邊的土地上開墾種田,兼營漁業捕撈、開鹽田等。他和妻兒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進粗食。他寬厚對待雇工,遇到災年減產,就減租,有饑荒,就賑濟災民。他在商業上的策略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秘訣是:「水則資車,旱則資舟」。水災時當然做車的生意,旱災時就做船的生意,也就是避開潮流的高峰,利用「一貴一賤,極而復反」的規律。短短幾年時間,范蠡成為齊國首富。據說在齊國鬧災時,災民千里之外都來投奔,領取施舍,被頌稱為「富行其德者」。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