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先生創建國民黨,1924年在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國共兩黨的入黨誓詞,存在著巨大的本質性區別。國民黨的入黨誓詞強調信奉「三民主義」,維護中華傳統文化和道德,做人講「忠勇、孝順、仁愛、信義」;而共產黨的入黨誓詞則強調「黨的利益高於一切」,反中華傳統文化和道德,黨員要為其黨「隨時準備犧牲個人的一切」。
一、中國國民黨入黨誓詞
總理立承先啟後救國救民之大志,創造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之宏規,領導國民革命,興中華,建民國,於今全國同胞,皆能一德一心,共承遺教者,斯乃我總理大智大仁大勇之所化,亦即中國列祖列宗所遺天下為公大道大德之所感。
今革命基礎大立,革命主義大行,而內憂外患,與革命之進展,同時加重。凡我同志,應知吾黨上對億萬世之祖宗,下對億萬世之後代,中對全國國民與世界人類,所負之責任,更千百倍於往昔。
我總理深知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國家之治亂,繫於社會之隆污,社會之隆污,繫於人心之振靡。又知往古聖人誠正修齊治平之一貫大道,與修身為本之唯一至德,為救國救民救濟全世界人類之無上要義,故不憚於遺教中,再四諄諄告誡。
本大會懍於遺教之偉大深切,與國難之嚴重,更鑒於世界人類禍患之方興未已,確信自立為立人之基,自救為救人之始。特製為全黨黨員守則十二條,通令全體同志,一致遵行。務期父以教子,師以教弟,長官以教屬僚,將帥以教士兵,共信共行,互切互磋,親愛精誠,始終無間。
人人能成為世界上頂天立地之人,斯中華民國成為世界上富強康樂之國,然後三民主義能實行於全國,弘揚於世界,千年萬世,永垂無疆之休。
惟我負革命建國大責重任之全黨同志共守之。
一、忠勇為愛國之本
二、孝順為齊家之本
三、仁愛為接物之本
四、信義為立業之本
五、和平為處世之本
六、禮節為治事之本
七、服從為負責之本
八、勤儉為服務之本
九、整潔為強身之本
十、助人為快樂之本
十一、學問為濟世之本
十二、有恆為成功之本
二、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在黨的一大和二大上,分別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章程》。《綱領》和《章程》都對黨員的言行提出了較為明確的要求,並在以後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上,對黨章不斷進行了修改,從而對黨員的要求作了進一步的約束。
紅軍時期:嚴守秘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鬥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
抗日戰爭時期: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堅持執行黨的紀律,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
國共戰爭時期: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作如下宣誓:一、終身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二、黨的利益高於一切。三、遵守黨的紀律。四、不怕困難,永遠為黨工作。五、要做群眾的模範。六、保守黨的秘密。七、對黨有信心。八、百折不撓永不叛黨。
建政初期: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承認黨綱黨章,執行黨的決議,遵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隨時準備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全人類徹底解放奮鬥終身。
十二大以後: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三、本質性區別:共產黨反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國民黨」的入黨誓詞有3大段,其中包含有4個「黨」字,16個「國」字,13個「人」字,8個「民」字,除此以外,還有2個「仁」字,2個「道」字,3個「德」字。
「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歷經4次變化,但大同小異,都只有一小段,最新版的有12小句,其中有10個「黨」字,1個「國」字,1個「人」字,1個「民」字。「人民」兩字是1982年中共十二大時加上去的,放在「黨」字的後面。「仁、道、德」這幾個字卻沒有在入黨誓詞裡出現。
國共兩黨的入黨誓詞,存在著巨大的本質性區別。中國國民黨的入黨誓詞強調信奉總理孫中山創立的「三民主義」,維護中華傳統文化和道德,做人講「忠勇、孝順、仁愛、信義」,救國救民。
而中國共產黨的入黨誓詞則強調「黨的利益高於一切」,反中華傳統文化,不講「仁義道德」,黨員要為其黨「隨時準備犧牲個人的一切」,並為外來的馬列共產主義奮鬥終生。
四、中美兩國警察誓詞之差異
另外,無獨有偶,還有網友比較了美國警察「入警誓詞」和中國大陸警察的「入警誓詞」。
中國大陸警察入警誓詞中,警察首先要「保證忠於中國共產黨」。
而美國警察入警誓詞中,首先說的是「我最基本的職責是為公民服務」。
常言道: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對比國共兩黨的入黨誓詞,您有什麼感想和看法呢?
責任編輯:李曉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