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的故事】四十六:賢帝堯御駕征三苗 西王母沙棠果建功(圖)

作者:紫君 發表:2022-05-27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種箭法都是羿和逢蒙教授的,又遠又準。

這種箭法都是羿和逢蒙教授的,又遠又準。(圖片來源: 手繪插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接上集:【帝堯的故事】四十五:大司農回京覆命 三苗國陰謀叛亂

帝堯親率大兵,兵分六路,直奔豫州而去。途中路過王屋山,尹壽正值有病,帝堯前去探望。尹壽道:「帝此行出師必捷,可惜我病不能從行。弟子篯鏗頗有才略,可參軍事,請帝錄用。」帝堯應諾,稍談片時,即便告辭。那時篯鏗已二十多歲,既奉師命來輔佐帝堯,帝堯遂委以參謀之職。那玄元聞帝親征,亦來迎接。帝堯問起前方之事,玄元道:「臣探得驩兜現分兩路進兵,一路由白河向北,直攻外方山,以攻汝、潁,是一路正兵。一路連合育唐國之兵,溯丹水直攻華山,以攻雷首,是一路奇兵,大概想形成兩路包抄之勢。現在正兵已到方城山,奇兵到何處,尚未探悉確切。」帝堯聽了,遂召集群臣,商量應付辦法。決定以第一師、第三師合玄元之兵,以當驩兜之正兵。以第二師、第四師直趨丹水,以當他的奇兵。

第五師留做後備,居中往來策應。於是各師分頭預備迎敵。

且說驩兜父子為什麼要弄兵呢?原來他們兩個真是蓄謀已久了。從前所忌憚的只有一個羿,後來遇到十日並出之災,他國內元氣也損傷了不少,一時不能恢復,那併吞天下的陰謀,只能暫時停頓。又聽得九個太陽是羿射下的,大家都嚇得咋舌,說道:「這老不死的,竟有這樣大本領,幸虧得當時沒有去惹他。」自此以後,亦常常進貢於帝堯,不敢有異志了。

一日,有人來報,說道:「老將被人殺死,逢蒙亦不知去向,大司農又到西方去了。」狐功拍案大喜,急向三苗進言,說道:「時機到了,不可失去,請小主人作速預備出兵吧。現在平陽有才智的人,只剩了一個契了。其餘都是白面書生,不足慮,豈不是千載一時之機會嗎?」說著,便催三苗寫信給驩兜,叫他說動玄元,起兵作前驅,事成之後,封他一個大國。一面自己去集聚軍馬,操練兵士,期以三個月完畢,即便起兵。狐功還對三苗說:「小主人有所不知,這個就是兵法所謂『守如處子,動如脫兔』,趁他不備,愈速愈妙。從亳邑到平陽,至多不過半月路程,帝堯可擒矣!」

三苗聽了,就依言去做。哪知玄元雖然是自幼由驩兜等輔導,但是他長大之後,知道了從前父親被三凶所誤的歷史,對驩兜等心中不滿。後來又經帝堯的訓勉,頗能向學,人又聰明,覺得驩兜、三苗鬼鬼祟祟的時常通信,頗可疑心,恐怕他們不利於己,所以一方面竭力敷衍優容,一方面亦暗中防備。

這日驩兜接到三苗的信,暗想:「玄元是我自幼輔導起來的,平日待我亦很恭敬,想來說動他沒有問題。」於是就來和玄元閑談,要想用言語打動他。誰知被玄元覺察,卻不露聲色,順水推舟,滿口答應。到得驩兜退出,玄元立刻帶了數百個自己親信之人,直入驩兜家中,搜出了三苗父子之間來往的逆信,就將驩兜拘押起來,打算立即監送平陽,請帝堯治罪。

但那驩兜在亳都年久,權勢既重,死黨也多。當天晚間,就把驩兜劫奪逃去,又來攻玄元宮殿。幸而玄元平日甚得民心,群起相助,驩兜等見勢不敵,才率領黨羽竄回三苗國而去。如此一來,狐功的計畫就打破了。

事情既已敗露,只得隨機應變,分兩路急急進兵,要想趁帝堯未發兵之前,一直攻到平陽。不料一支兵剛過方山,一支兵剛到丹水,卻好與帝堯之師相遇,於是就開仗了。三苗之兵非常勇猛,而且箭頭上都敷以毒藥,中人即死。所以他自出兵以來,所到之處,無堅不摧,竟有迅如破竹之勢。

幸喜帝堯之兵,個個都佩有避箭藥在身上,一到陣上,三苗兵箭如蝗的射來,才到帝堯兵面前,都已紛紛落地,三苗兵都看得呆了。帝堯之兵膽氣愈壯,萬矢齊發,回射過去。這種箭法都是羿和逢蒙教授的,又遠又準。那三苗兵中傷身死者不計其數,一時無人敢抵禦,大喊一聲,向後便逃,這裡帝堯兵乘勝追逐過去。這是起初兩路兵接仗,大略相同的情形。

到了後來,外方山一路的三苗兵盡數退去,只有丹水一路的三苗兵兀自頑固抵抗。他們先將水中所有船隻一齊毀去,扼水而守。帝堯五師兵到此都已會合,竟然不能過去,只得就近安營。一面斬伐山林,製造木排船隻,以期應用。哪知一到夜間,就有無數苗兵渡過水來攻打,雖則不為大患,然而不免有所損失,且徹夜不安。一到天明,他們已不知去向了。大司馬等甚為疑心,看看那丹水,闊而且深,別無船隻,不知道他們從何處而來,只得下令嚴防。然而每到深夜,總來騷擾,足足相持了十多日。

那時木排已經造成了許多,下水試試,哪知水底忽有百十支矛戟向木排底戳上來,出其不意,木排上的兵士受傷的不少,有些站腳不穩,溺水而死。有些忙逃上岸,那木排亦隨水衝動,向下流而去。大司馬等看了,更為詫異,說道:「那苗兵莫非住在水底嗎?」正自不解,忽見對岸有大隊苗兵,一手持盾,一手持刀,都從水面上飛奔而來。帝堯兵看得非常奇怪,以為是神兵,忘記了射箭抵禦。那苗兵走到岸上,東衝西突,舍死忘生。帝堯兵驚疑之餘,不覺慌亂,遂至大敗,死傷無數。幸得第二師、第五師之兵從旁斜出救援,苗兵不敢深入,方才漸退,仍從水面上步行回去。

當下帝堯收拾敗潰之兵,再開軍事會議,說:「苗兵竟有如此魔術,非常可怪。」篯鏗道:「臣聞龍巢山下丹水之中,有一種魚,名叫丹魚。每年在夏至前十天夜間,它總要浮到水面上來的,浮起的時候,赤光如火,倘若在此時網而取之,割它的血塗在人腳上,人就可以步行水面,或長居淵中。臣想苗民到丹水的時候,正在夏至之前,恐怕他們亦知道這個方法,所以能如此,並不是魔術呢?」帝堯道:「那麼如之奈何?」篯鏗道:「臣思得二物,或者可用,不過很難得。一種是履水珠,其色純黑如墨,大如雞卵,其上鱗皺,其中有竅,人拿來掛在身上,可以履水如平地,但是恐無處去尋,且二三粒亦不濟事。還有一種是沙棠果,出在崑崙山上,服之可以治水,使人不溺。」帝堯、大司馬等不待他說完,齊聲說道:「是了,是了,原來是這個用處。」於是一面趕快叫人到平陽去取那十大簍沙棠果,一面又將西王母贈給的話告訴篯鏗。篯鏗道:「既有此物,破敵必矣。」至此先按兵不動。

過了多日,沙棠果取到,打開一看,足足有四、五千枚。大司馬頒給軍士,每人兩枚,總共二千餘人。吃了之後,先教他們到水裡試試,果然在水中能行動自如,不沉不溺。帝堯大喜。

大司馬遂發命令,將前日所造船隻悉數陳列在岸邊,裝出一種欲渡過去的形狀,將那潛伏水底的苗兵統統誘到他這面。然後再叫那吃過沙棠果的兵士,每人備二十支箭,從上流十幾里遠的地方浮水渡過去。果然苗兵中計,只向有船的地方視察,而不防到後面,二千多帝堯之兵,早已渡水了。

那苗兵一則持久而懈怠,二則乘勝而驕,以為帝堯兵決不能渡水的,霎時之間,不及防禦,大敗而去。那潛伏水底的苗兵,沒有了食物的接濟,逃上岸來,都被生擒。於是大兵就坐了船,安穩的渡過丹水去,先將育唐國的兵盡數解決了,然後一路窮追到漢水地方,又大打一仗,苗兵又大敗。這時驩兜等知道不能抵抗了,只得派人來求降。帝堯又召集群臣商議,是否受降。大家一致說:「非滅去他不可。驩兜父子蓄謀反叛已久,此次竟敢發兵犯順,若不誅之,何以威四方而警其餘。況且他國內所行的政治,又都是愚民害民虐民的政治,帝此次出師,為救民起見,尤宜徹底解決,救百姓出水火,望帝切勿接受他的投降。」

帝堯受降沒有呢?

 

主要參考文獻:鐘毓龍《上古神話演義》

(待續)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