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延續注水?(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0月20日訊】10月1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經濟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722786億元,實際同比增長0.7%。
01 GDP延續注水?
名義GDP-實際GDP=廣義通脹。
2019年前三季度GDP累計712845.40億人民幣,2020年前三季度GDP累計722786億人民幣。計算得出,GDP同比名義增長1.4%,而實際增長0.7%,兩者之差(0.7%),就是GDP的廣義口徑通脹。
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前9個月官方消費領域通脹(CPI)均值為3.32%,同為官方通脹口徑,兩個數據相差近5倍,數據不匹配現象延續了2季度情況。
兩個數據之間存在嚴重不匹配情況,似乎指向廣義口徑通脹有調低的嫌疑。換句話說,似乎有通過調低廣義口徑通脹,調高實際GDP增長的嫌疑。
02 錢去哪了?誰在飆漲?
從M2-GDP-CPI來看,三季度數值6.88,雖然較二季度數值(8.85)有所下降,但仍為較高的正值,顯示仍有大量的貨幣游離於實體部門之外。
這些游離的貨幣是有資金成本的,長期持幣觀望在成本上是無法接受的,資金勢必會加速選擇進入某種領域去獲取收益。
那麼這些貨幣去哪了呢?或者說,這些資金正在驅動何種領域價格上漲?
03 大宗商品飆漲,預判的驗證
2020年1月1日,筆者在開年預測中做出大宗商品上行的預測。8月,筆者繼續陳述大宗商品上行的邏輯。
從8月份黃金連續衝擊開始,通脹預期明顯上升,這種預期反過來開始驅動大宗商品上行。8月至今,大宗商品持續飆漲。
待大宗商品從原料到通脹的傳導落地,預期又會反過來驅動黃金上行。
循環往復,實現通脹的螺旋式上升。
04 大宗商品飆漲與CPI下行的背離
但奇怪的是,8月份左右啟動大宗商品上行趨勢似乎並沒有影響到CPI,中國9月CPI下行至1.7%。
原因或為:
1)大宗商品價格上行由流動性驅動,與需求端萎靡並存,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行並未充分傳導至需求端,產生了原料價格上漲但商品出廠價格並沒有同步跟隨現象。
2)9月人民幣匯率飆漲產生輸入性通縮效果,對沖了通脹因素。
3)2019年同期通脹較高,影響2020年CPI同比口徑計算數據偏低。
但大宗商品一經啟動,耀眼的回報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苦尋獲利機會無果的有成本的資金湧入,並加速驅動原料價格上漲,進而向商品出廠價格傳遞,刺激通脹上升。
流動性驅動的通脹(而非需求驅動的通脹)將加速,並在大宗商品收益的刺激下螺旋式上漲。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