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前面一文簡要介紹了劉勰及其大作《文心雕龍》。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將文學體裁詳細歸類,分成了二十來種。但是「詞」這種文體卻不在其中。這是什麼原因?
我在《京劇知識淺談》文章曾經說過,唐詩,宋詞,元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朵藝術奇葩,也是中華文化歷史的三個階段。我在《京劇的起源》一文,曾經概括地簡述了唐詩,宋詞,元曲的傳承,發展和區別。因為劉勰是生活在南北朝時期,宋詞是在他以後形成的。漢朝和南北朝時「詞」處於萌芽時期,它形成於唐朝,而發展到宋朝,才達到了鼎盛時期。
宋詞相對於古體詩來說,它是一種新體裁的詩歌,是一種歌唱文學。它的句子有長句也有短句,它是因曲牌而譜寫的歌詞。因此也叫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等。因為它是按曲譜填詞,因此它的格律規定也是十分嚴格。南北朝時的「樂府詩」,就是「宋詞」的「前生」。前面說了,宋詞興起於南北朝,形成於唐朝,極盛期是在宋朝。
要說宋詞,還有兩個基本知識,不可忽略,一個是「工尺譜」,一個是「詩詞格律」。鑒於我在《淺談詩》的文章中,已經簡要介紹了詩詞格律。在此,再簡要說一下「工尺譜」。
我在談《京劇的音樂和唱腔》文章中曾提到過「工尺譜」。我們現代人能夠認識的曲譜,歌譜是五線譜或者簡譜,而在古代,是用特定的漢字,加上一些符號來記載曲譜的。
唐朝之前的古代音律是「五音六律」。五音者即:「宮,商,角,徵,羽」。六律者,乃指十二律中的六個陽律,即:「黃鐘,太簇,姑洗,蕤(rui)賓,夷則,之射」。五音六律它們之間的關係,《孟子・離婁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即:五音的「宮」發音為dao,「商」發音為rai,「角」發音為mi,「徵」發音為sao,「羽」發音為la。
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疏」有這樣的記載:「聲之清濁,差為五等,聖人因其有五,分配五行……土為宮,金為尚,木為角,火為徵,水為羽。」就是說,古代的五音是與陰陽五行相對應的,這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到了唐朝隨著唐玄宗創辦「梨園行」,為記錄音樂歌舞曲調,才開始興起「工尺譜」。工尺譜到宋朝已經廣為流行。以至於後來,傳播到了日本,越南,朝鮮,琉球等國。
工尺譜使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個漢字,代表中音的「do,re,mi,fa,sol,la,xi」,就是現在簡譜中的「1,2,3,4,5,6,7」七個音符。另外還有三個漢字代表低音,即:「合,四,一」,對應的發音是低音的「sao,la,xi」。
例如1930年出版的譚鑫培的《四郎探母》唱譜:「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這句西皮慢板,用「公尺」記譜就是:對應的「楊」字,譜記為「上尺」。對應「延」字,譜記為「尺尺上」。對應「輝」字,譜記為「工工凡工四」。對應「坐」字,譜記為「尺上」。對應「宮」字,譜記為「工尺」。對應「院」字,譜記為「尺上工」。中間的小過門,譜為「尺工六乙四上尺」。對於「自」字,譜記為「尺尺上尺」。對應「思」字,譜記為「公尺尺四上」。對應「自」字,譜記為「尺合四」。對應「嘆」字,譜記為「上上四公六尺工上尺尺尺」。
近代,簡譜在中國大陸尚未普及之前,昆曲和京劇曲譜,以及戲曲伴奏音樂,道家音樂等曲譜,都是用工尺譜來記錄的。
有了上述兩個基本知識,現在再來說宋詞。
漢語字發音有四聲,包括平聲,上聲,去聲,入聲這四聲。在古詩中,將陰平和陽平歸為平聲,將上聲,去聲和入聲歸為仄聲,因此四聲平仄就是古詩最基本的音調聲律因素。到了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傳入,在梵文聲調啟發下,詩人作詩開始有意識有規律的安排詩的格律。於是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發展到頂峰。唐詩既然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想再往下發展,只有探索新路子。於是出現了藉助於音樂而形成的「曲子詞」,也就是一種有嚴格規律要求的歌唱文學問世了,這就是詞的形成。
到了宋朝,文人中,填詞作長短句詩成為時髦,於是曲子詞又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就是宋詞的來源。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了詩的起源,大舜云:「詩言志,歌詠言」……「民生而志,詠歌所含。生發皇世,風流二南。神理共契,政序相參。英華彌縟,萬代永耽」。這裡的「二南」,系指堯時的《大唐》之歌和舜時的《南風》之詩。而到宋詞出現以後,便變成了「詩言志,詞言情」。
宋詞分類,按其音樂性質,可分為令,引,慢,三臺等九種。按拍節分,可分為令,引,近,慢四種,還有其他的分類方法,如按曲牌名稱的由來分等。
宋詞的流派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派。婉約派詞人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李清照,李後主,周邦彥等。他們作的詞,內容多側重於兒女風情,有的是描繪風花雪月。婉約派詞的結構慎密,音律諧婉,語調清新,但是內容狹窄。豪放派詞人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陸游等。他們詞的特點是,視野廣闊,語詞宏博,聲調悲壯,慷慨激昂。到蘇東坡時,宋詞已經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頂點。
寫到這裡,使我想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在胡耀邦當政時的一件事,就是我去北京廣華大廈劇院(前身為長安大戲院),觀看雲南納西古樂會進京演出的情景。當時為欣賞這場演出,我向工作單位請假,提前去排隊買票,然後又請假去看演出。納西古樂會,可以說是經歷「文革」以後,保存下來的唯一的民間古樂隊。演出者多為八十歲左右的老人,均著裝唐服,演出陣容龐大,器樂,聲樂融合交響,渾然一體。由於我比較喜歡詩琴書畫,看文藝演出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我一邊欣賞演出,一邊仔細觀察他們使用的樂器。這納西古月會,使用的樂器,我能辨認出來的有:古箏,琵琶,瑟,古琴,揚琴,箜篌,京胡,二胡,三弦,笙,笛,蕭,嗩吶,塤,大鑼,小鑼,鼓,鐃,鈸,雲鑼,編磬等。他們使用的樂器均為中國古代傳統樂器,有些樂器今人已經少見,例如塤(xun),瑟,箜篌,雲鑼,編磬,編鐘這些中華古代傳統樂器,在現代樂隊中已經幾乎絕跡。至今我還記得他們演出的宋詞《浪淘沙》,是後唐李後主李煜作的詞,曲調據說也是自唐朝流傳下來的。那悠揚頓挫,情意纏綿的音律節奏,令人陶醉。李煜是後唐最後一個君主,也是宋朝著名詞人,我在前面文章,《漫談文史常識》(十二)中,曾講過趙匡胤派曹彬逼迫他歸降宋朝,並迎接他歸宋的故事。納西古樂會演奏的這首《浪淘沙》詞,全文是:「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們演奏的《山坡羊》是北派曲調,歌詞是元朝張養浩按散曲《山坡羊》填寫的《潼關懷古》,詞的內容,是借懷古來抒發他對人民疾苦的同情。這首元曲的歌詞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憶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該曲調,至今仍傳承在京劇曲牌《山坡羊》中,我記得,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徐蘭沅先生出版的《操琴生活》一書中有此《山坡羊》曲譜。 (待續)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