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士銓之母鳴機夜課,教出優秀才子。(圖片來源:Thinkstock)
蔣士銓,字心余、清容、苕生、定甫等,號藏園,鉛山(今江西鉛山縣東南)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戲曲家、文學家。
蔣士銓小時候,家中十分貧困,剛剛四歲時,他的母親鐘令嘉,便每天教他讀書、識字。因為當時蔣士銓年齡尚小,不會握筆,鐘氏就將竹子削成絲,再彎曲成橫、豎、撇、捺等各種各樣的漢字筆劃,拼成字,教兒子認。待兒子學會了,就把它拆掉,另拼別的字,每天都堅持教蔣士銓十個字。到了第二天,又叫蔣士銓用竹絲,把上一天所教的十個字一一拼出來,直到拼寫沒有錯誤,才肯罷休。
鐘氏教兒子讀書時,總是把紡織的工具,全都放在身邊,膝蓋上放著書,叫兒子坐在她的膝上朗讀。她一面紡織,一面嘴裡不斷地講解。讀書聲、講解聲和紡織聲,交織在一起。如果蔣士銓讀書稍有鬆懈,鐘氏總是要稍加責打。但每次責罰過兒子以後,她又立刻抱著兒子,傷心落淚道:「你現在不學習,叫我有什麼臉面,見你離家在外的父親!」
秋冬季節,到夜半時,十分寒冷,蔣母就坐在床上,用被子裹住腳,解開衣服,暖著兒子,和蔣士銓一道朗讀書籍。讀到疲倦了,年幼的蔣士銓,就睡在母親的懷中。過一會兒,鐘氏就搖醒兒子,說:「可以醒了。」又叫蔣士銓繼續讀書,往往就這樣讀書讀到雞叫才睡覺。鐘氏的姐姐們曾勸鐘氏說:「妹妹你就這麼一個兒子,何苦要這樣呢?」
鐘令嘉回答姐姐們說;「兒子多,倒也罷了,正因為就只有一個兒子,如果不成材,將來指望誰呢?」
蔣士銓長到九歲,稍稍懂事了,鐘氏便開始教他讀《詩經》等古籍,又教他詩歌。尤其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如果鐘氏生了病,只要聽到蔣士銓讀書的聲音,就能減輕病情,甚至痊癒。
蔣士銓就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長大成人的。他考中舉人後,即在朝中任中書令。乾隆二十二年(1757),他考中了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編修、御史等職。但蔣士銓的一生,不以做官出名,他工詩能文,擅寫戲曲,文名極盛。著有雜劇、傳奇劇本十六種,其中如寫湯顯祖藝術生涯的《臨川夢》,寫民族英雄文天祥事跡的《冬青樹》等,都十分有名,在戲曲史上有很大影響。他又是清代的著名詩人,與袁枚、趙翼兩位傑出詩人齊名,並稱「三大家」,有《忠雅堂全集》。
蔣士銓所取得的文學成就中,無疑蘊含著他母親鐘令嘉的諄諄教導。
(《清史稿•蔣士銓傳》、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