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来最有哲理的诗词(组图)

作者:古典文学与诗词 发表:2024-01-23 19: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图片来源:手绘插画志清/看中国)

就读小学期间,学到了苏轼的哲理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少时懵懵懂懂,拥有一些体会,但不是太多,但此句诗却扎实的印在了记忆中,挥之不去。诗词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运用简短文字点出深刻哲理,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中国五千年来最有哲理的12句诗词,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点醒无数人。今天就来介绍苏轼、王之涣、李白、李世民、黄蘖禅师、陆游、李商隐等人所创作,且深深影响着后人的知名作品。

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也许是传播得最广的一句唐诗,老少皆宜,妇孺皆知。

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和勇敢向上。

一个人的人生何曾不是这样,要想看到更远,就的爬的更高。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想要得到更多,就要不停地奋斗,人是如此,国家民族也是如此。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上天造就了我,一定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又何必悲伤,相信我一定能再次获得。

我既然生存在这世上,我必然有我存在的价值。

自信,永远是一个人创造巨大成就的品质。

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只有经过烈风狂吹之后,才知道哪棵草是刚劲的韧草;只有经过危难和动荡,才知道哪个人是忠臣良将。

时间能识人,落难能知心,经得住考验的,才是对的人。不经一事,不懂一人,时间自会证明。

大起大落,然后知世间冷暖;同甘共苦,然后懂真情可贵。

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不经历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怎能闻到梅花扑鼻的清香。

不经霜打柿子不甜,不经严寒梅花不香。只有经历了风雨,吸取了教训,才会有所成就。

创造幸福的代价,是泪水、汗水和苦痛。

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陆游在山村中游走,山路逐渐难认,溪流曲曲折折,正迷惑之际,突然看见前面柳暗花明,村庄也出现在眼前,瞬间豁然开朗。

人生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坎坷。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走出阴霾。

黑夜过后是黎明,我们终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重逢。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前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图片来源:手绘插画志清/看中国)

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地上人类本就有悲欢离合,天上月亮则有阴晴圆缺,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月亮,一旦圆满了,却又马上要出现亏损;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七、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虽然身上穿着粗劣的衣服,可是,腹中有学问,气质都显得高华。

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仅仅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去改革。

年龄越大,经历的越多,就会越加明白:读书,是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书读得越多,翻脸越少,翻跟头也会越少。

八、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佚名《金缕衣》

青春是最美好的年华,但也最是“易耗品”。转瞬间人到中年,才会遗憾曾经的时光为什么荒废?年少何必因惧怕失败而退缩?

有人因为胆怯,错过了一个爱你的女孩,有人因为懒惰,错过了一段努力的时光,最后,人生,只剩怅惘。

人们总是期待能遇到最好的,殊不知,生命中的有些机会,错过了就再难回头。

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夕阳是最美好的,唯一的缺憾就是到了黄昏,它维持不了多久了。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美好的东西,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夕阳美好,也是黑夜的开始。

最美好的,往往也是最短暂的,最容易失去的。

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全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你看不清局势,迷惑其中时,不如跳出来看,也许就会豁然开朗了。

责任编辑:清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