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焱诗集自序(图)

作者:熊焱 发表:2020-07-09 09: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熊焱诗集自序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存在与跳跃》(一)诗集曾在2009年刊出,当时没有放到书店和网上出售,只是在朋友中赠送。倒是有一小部分当时放在一个专门的诗词网站上,颇获网友青睐,令我着实高兴许久,鼓舞良多(这大概是写诗的动力之一了)。现在再版的这本诗集删去旧版中一些过时的、粗躁的,加上近十年来未出版的合成一集,取名《存在与跳跃》(二)。

出版诗集纯然是为了娱乐,就像写诗填词一样;若是能得到朋友的感应,那真是高度诠释了夫子的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甚至大可以说“人生得一诗友足矣!”不过坦白地说,写诗填词真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耗时,绞尽脑汁不说,写不出来时就真没有什么办法写出来(打油诗例外,本人最擅长写打油诗,因为无需考虑艺术形式,只要有点思想火花,捡几个押韵的字就可以了,我的可批量生产)。所以我最近几年的这些诗词就是忽然有时就立刻记下来,有的很好,有的当然就很差啦。例如这一首是我在一分钟内写成的诗,当时有一个特殊的情境和小事件(在Arizona 亚利桑那州爬山且忽然严重摔倒)。这首小诗竟成为我本人的最爱。

诗一首

我与存在了亿万年的石头
有一秒相遇
我沉重地摔倒
给石头留下轻微的痕迹
带着一片血丝
我依依不舍
回头
石头不动
依旧在阳光中枕着山脉
我醉心于石头的岿然不动
用双手捧起“你必须存在”的书本
在夕阳里莫名其妙地闲逛

于2019年5月27日

我不知道自己解读自己的诗有什么奥秘,我仔细来读自己写的诗,竟发现这基本上是我诗歌创作的一个形态,因为是在一分钟内写成,可以作为解读的一个例子。此诗中毫无疑问有中国古典诗词的印记,例如,““依旧在阳光中枕着山脉”,自然受到那句“ 山形依旧枕寒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肯定有西方哲学和神学的影响,“用双手捧起‘你必须存在’的书本”等等。总之,我力图在诗中镶入一点对永恒的盼望。这是我写诗的核心情愫。

就像我在第一版自自序中简单提到的,近现代诗与古典诗最大的不同“就是要记得诗人席勒说过的一段话:‘古代诗人的力量是建立在有限物的艺术上面,而近代诗人的力量则是建立在无限物的艺术上面。’(席勒 “论朴素的诗和感伤的诗”)所以我试图写现代诗,虽然我诗中的许多意像和辞藻深深烙上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印记,然而基督教神学和圣经的影响也很明显。”

讲到中国古典诗词,容许我多说几句。我从小喜欢唐诗宋词,但是那时很难找到全唐诗,更不要说互联网了,念唐诗宋词是偷了父亲藏在枕头底下的唐诗三百首开始的,现在还记得翻到的第一首是李白大哥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啊呀,对于一个少年来说,那简直就是看电影了。可惜,那时教育畸形、文化贫瘠,没有多少资源让我醉心于我最喜欢的唐诗宋词。后来被高考指挥棒指挥,人生也就必须跟上世界的洪流了,浪打浪。有趣的是后来在北京秦城监狱 ,一个难友恰好带有一本唐诗三百首,在那特定的环境里我们不仅相赌谁背得多甚至全书,有时竟读得泪流满面,原来,虽然我们年纪那时也不大,经历不能和李白杜甫比,监狱环境无意中给我们造就了一个体会古人诗歌的心境,被囚禁的身体自然会强烈地追寻青山流水、夕阳明月,于是听雨层楼也就不难体会了,及至读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自然就勃然而怒。困顿时当然就是“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再加上我大学时代常常踏青游览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自然就好像真明白了许多古人写诗时的情感。还有最让我有点感触的是那句“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不过说起来好笑,在秦城监狱最受用的竟是那几句“三月三日气象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和“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杜大哥是蛮现代的啊!好了,总之,中国的唐诗诗词在我离开中国大陆以前,成为我颇为享受的业余爱好。中国文化中的琴棋书画我一概不会(试过),倒是那唐诗宋词我总是觉得自己很行。

1992年我离开了中国,实际也就是离开了中国文化 环境和人群,失去了听汉文讲汉文看汉文的环境,等于一棵树被连根拔起,栽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土壤里。这个中的喜怒哀乐是一言难尽的。埋藏在心底的唐诗宋词渐渐远去,偶尔以反抗的方式强烈回到我的意识中来,不过总是带给我温暖和微微的伤感。有一事值得一记。1994年二月,我加入美国陆军,以大龄参军,接受世界上最恐怖最激动人心的军事训练。出汗,累极,紧张,兴奋,高度兴奋,这个不要说,时间也是每日4点多起床,要到太阳西下差不多了,有时甚至能看见星星月亮才被大车拖进军营。因为当年陆军的训练潜规则(或哲学)实际就是,只要你不死,就把你往死里练(这是我现在的归纳总结)。所有的辛劳都记不得了,唯一事永远记得而且常常回忆起来。当年我的军训在夏季的南卡,每到傍晚,在山里一天的训练结束时,连队被一辆灰白色的大车(类似校车,稍长点)拖回军营,这个时候,教官不再咋呼呼撕牙裂嘴,十八九岁的本土年轻美国战士们可以放松大笑 欢乐充满一车。我,一个近30岁的大龄新兵,被搞死十几个小时后,坐在车里,看着夕阳美丽无比(虽然西下),群山环绕,劳累一天的肉体得到放松,而那远去的的唐诗宋词以暖流般的方式来到我心间抚慰我完全被淹没了的角色:一个大龄青年,一个北京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一个政治流亡者,据说也自认为有点名气的中国人。非常奇怪的是,来到我心间的唐诗宋词不多—- 毕竟我已身心疲惫,亟待休息恢复体力和心力。我永远记得那唯一来到我心间的是刘禹锡大哥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此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也许是大卡车送我们回军营时,夕阳西下的美景里 青山慢慢出现在眼前又慢慢退后之故,这一电影般的的场景和动感又加上我的身世造成了一种天然的“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更不要说那句“今逢四海为家日”,简直就是刘大哥为我定制的。我非常惊讶的是,每晚回军营,看到青山就自然的品尝禹锡大哥的诗,更惊奇的是,念完以后身心极为舒坦,如饮甘露。当然,有一事必须提到,那时我已是基督徒,已经知道如何向救主耶稣基督祷告,使我最终顺利通过军训并度过许多人生坎坷的绝对是我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一真神的爱和恩典。不过这又是另一篇文章另一个故事表述。对于这篇文章来说,这个唐诗宋词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给我一种无法忘记的力量和美感。后来,美国的生活又浪打浪了,唐诗宋词几乎是隐没的无影无踪了。

只有一个例外。2004到2005年我远赴伊拉克,那是一个绝对现代的真实战场生活,飞机大炮坦克机枪,大食堂人山人海,热得鸡蛋不要煮。可是竟然那绝对现代的战场把我偶尔无意识地带到了古代。因为中国的唐诗宋词里有相当的部分涉及到古代军事生活。这两者的意象连接自然是那战场上不得不有的帐篷了,当然外加一望无际的沙漠,炮声隆隆和烽火,以及心理上的孤单 远离家庭,生死 等等。这些与古代无异。在长达一年的伊拉克,有好几次把我带到梦境般的古代世界,自然,那些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唐诗宋词意境慢慢浮想,尤其伊拉克夜晚绝对明亮的月光整个地让我对唐诗宋词中的和月亮有关的句子来了个大折腾,就是说伊拉克岁月让我明白古人写月亮时的心境和情感及隐藏在词句后面的秘密。简单说一点。在伊拉克有时我们总是半夜出发送小股部队出去执行任务,我和助手坐在装甲车里,远处的炮声隐隐阵阵,近处的马达低鸣,头上的月亮啊 比美国中国的大六倍亮八倍(非科学性描述),那句“清辉玉臂寒”就总是不请自来,一直我总是把她放在首位,然后才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然后从“大漠孤烟直”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最后又回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当然,不瞒您说,最感性的还是那句“清辉玉臂寒”。 我要说的是伊拉克战场时不时把我带回到写唐诗宋词的古人情景,大大地帮助了我体会古人的心境加深了对他们作品的理解。一当回到美国过上平常的生活,生活就又是浪打浪,远离了中文环境的我,这唐诗宋词又从我记忆中逃跑的无影无踪。及至这次新冠疫情出现,整个世界好像停顿,感觉生命奇异有点不可捉摸,偶尔有些古代世界的情愫在心中涌现。可不是?忽然我做出来几首像模像样忆秦娥。其中一首如下:

忆秦娥

世界封城
(平水韵)

樱花别,
颈垂泪尽清明绝。
清明绝。
草深城阙
乱世残雪。

怎叹人间豺狼穴,
数万哀民炉边诀。
炉边诀,
祸缘新冠,
怒冲天裂。

于2020年4月5日

当然,涉及到思想的事,是人人不同,情感自然也有差异。不过这首忆秦娥却完全符合了该词的要求,花了我好几个小时才弄出来。

此序到此一气合成,但总得收尾。虽然我总是说了不起的精美唐诗宋词,但是他们的局限性还是有的。一方面是时代的问题 谁叫我们分出个古代现代呢? 另一个原因是文化土壤的问题。那么牛牛的了不起的李杜白为什么写不出《诗篇》中大卫那样的诗呢,当然是大文化背景的问题,无法叫李白杜甫白居易写出类似诗篇27那样的诗。

1“耶和华是我的光,我的拯救,
我还怕谁?
耶和华是我的堡垒,
我还怕谁?


当恶人来吞吃我,
仇敌来攻击我时,
必失足跌倒。


虽然大军围攻我,
我心中却一无所惧;”(节选诗篇27)

我要说的当然不是在比较,是说,中国的唐诗宋词虽然足够精美,却缺少对永恒的盼望。(这是一个高深和艰难的课题)我曾试图在听雨层楼, 游子故国,明月清风中寻找蛛丝永恒的迹象,很难;最能引起共鸣的西风古道,夕阳西下已经很靠近这个永恒主题了,可是坦白地说,中国的古代诗人们缺那信心的一跃。至少他们没有足够的暗示。我也曾试图顺着“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去品尝永恒,甚至直接“从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当中喊出永恒,但是这样还是不那么理直气壮的。当然,我们丝毫不能因此贬低他们也不能责怪他们,我们应该继承他们并向前发展。所以,每想到此处,我总是有点白日梦,何时能够把唐诗宋词好好的仔细的领会领会,并能探究一下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了不起的古人们他们对于永恒永生救赎这些思想和情怀是到底是一个如何的光景。但是,这是一个毕生的事业,我好像也只是叶公好龙而已。不过,带着这个梦想,我写诗填词是总是有意无意要在我的诗词中镶入一点对永生的盼望以颂赞那创始成终的慈爱的永生上帝。阿门。

所以,读者若有兴趣,可以从这一角度解读我的诗词。

愿上帝的恩典与你们同在!阿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李静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