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的聚寶盆:中國房產暴利黑幕曝光

發表:2005-03-14 00: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房價飛漲,百姓不堪重負,已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強烈關注,中國人大代表吳菊仙、李志斌等公開表示,房地產利潤率高達30%-40%。但開發商卻紛紛表示:利潤越來越薄,開發越來越艱難,房價還會上升。

前不久,曾經在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從事過近十年投資研究工作的李清明,經過大半年的調查分析,拋出了房地產暴利論,在業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昨日(11日),他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大曝房地產開發暴利黑幕,認為房價完全理論上具有下調的空間。

李清明1986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在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從事近十年投資研究工作之後,現在某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任副總裁。李清明告訴記者,憑藉近20年的工作經歷,經過大半年潛心研究透析得出結論:房地產業的確存在暴利現象!

李清明說,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我國的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房地產業率先向民營開放。20世紀90年代後期取消行政事業和國營單位的福利分房制度,極大地刺激了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個人買房比例從不到1%上升到95%以上,同時全國的平均房價也從每平米的幾百元上漲到現在的接近 2800元,房地產業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盈利行業。

從統計數據看,世界房地產業的平均利潤率一般都在5%左右,而我國卻在10%以上,中高檔房地產的平均利潤率更達到30%甚至40%。在房地產最火爆的北京,地段較好的二三環之間平均利潤率為20.4%。

在短短的20年內,中國的房地產業以超乎常規的速度催生了眾多的億萬富翁。其中很多富翁都是從「一窮二白」狀態起家的,而且很多人有著和億萬身家極不相稱的年紀。最近三年公布的中國100名富豪榜中,從事房地產的富豪逐年增加。2000年是25家,2003年就增加到37家。

李清明大致算了一下:2004年,北京全市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249.1億元,按20%的利潤率計算,該行業一年的利潤高達249.8億元,不到兩天就要催生一個億萬富翁。廣州、上海等也是如此。2004年廣州房價飆升18.8%,一手商品房交易金額增長了26.2%,達到560.2億元。按20%的利潤率計算,廣州房地產年利潤高達112億元,約三天產生一個億萬富翁。

李清明認為,目前一方面房價高企,百姓不堪重負,而另一方面,房地產開發商卻在享受30%-40%的暴利。從這個意義上講,房價完全具有下降的空間。

為什麼房價不但沒有大幅下降,去年全國商品房均價反而大幅上漲了14.4%呢?他認為,這主要是供求關係不平衡所決定的。目前我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速,人口流動更加頻繁,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的集聚效應使大量人口湧入,客觀上增加了城市商品房的需求,拉動房價上漲。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鎮化步伐還將加速,還有8億多農村人口希望住上好房子,想方設法往城裡鑽。因此從長期看,房地產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在供求失衡的情況下,房價也會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如果在個別地方出現小幅下降,也只是升幅後的一個調整,下降幅度不會很大。

至於目前過高的房價,李清明認為,政府有義務也有責任出面進行干預,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等手段對房價進行調控,避免出現過高的上漲。在目前召開的兩會上,吳菊仙等全國人大代表也呼籲,政府應制定相應政策法規,限定建築企業一個合理的利潤率空間,運用市場和行政手段,綜合調控房價。

事實上,目前許多地方的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關注房價問題,並出臺了相應的措施。廣州市國土管理局在春節期間展開巡查,並嚴查預售證;春節之後廣州市房協又公開炮轟十大發展商,目的就是杜絕發展商聯盟哄抬房價,打壓房價增長過快的勢頭。

與此同時,上海市也開始了對上海樓市的整頓。從3月1日起,上海市房地資源局將嚴查違規銷售情況,到3月3日,短短3天之內,查封了7個因涉嫌合同作假、違規售房、抬高房價的樓盤。

不過,即便如此,李清明還是深表憂慮。他說,房地產業在中國應該是一個商品化程度較高的行業,用行政手段來進行調控力度相當有限。而百姓關於房價過高的呼聲,恰恰又反映市民購房的強烈願望和旺盛需求。很可能在經過行政手段的短暫打壓控制之後,房價將展開新一輪瘋漲。

暴利手法揭秘,手法一:土地交易黑箱操作

在國外,土地佔整個房地產成本的一半甚至還要多,但在我國也就是20%左右,超過25%的少有。李清明說,這與我國早期的土地制度不完善有很大的關係,土地供應的不規範和不透明,開發商違規拿地造就了暴利。

據他調查,開發商違規拿地的途徑多達10多個。許多房地產商採用與某些政府官員勾結的手段,使用各種「灰色手段」拿到土地,降低拿地成本。這點在房地產業內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僅僅用於批地一項的賄賂成本就高達地價的30%左右。

李清明說,除了賄賂政府官員等手段之外,最常見還包括城市中的「危房改造」土地和掠奪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等。在我國早期的房地產開發中,許多開發商就坦言,他們從來就沒從正規渠道上取得過土地。據瞭解,北京現有房地產開發商近4000家,真正有開發實力的不足500家,大部分開發商靠土地運作照樣生存。

據李清明介紹,在招投標之前,違規拿地手段主要出現在「協議出讓」土地的方式中。2003年以前,全國城鎮有償出讓的土地中,以招標、拍賣等方式出讓的僅佔5%,其他高達95%是協議出讓。2003年12月8日,北京市首宗國有土地拍賣底價4.3億元,最終9.05億元成交,要是以協議出讓,暴利空間可想而知。據他估計,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我國違規土地出讓、轉讓所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每年要達100億元以上。

手法二:假按揭大肆圈錢;李清明介紹,房地產企業一般都具有高達70%-80%的資產負債率,而且90%以上的也不在少數。「四兩撥千斤」,以1000萬元的資金建造1億元的項目,以1億元的資金建造10億元的項目屢見不鮮。

據李清明介紹,開發商對國家和銀行的各項規定,都有自己的對策。比如開發商通過特殊渠道打聽並聯繫到銀行有關人員,通過交流和溝通,開發商就會知道一些銀行的「機密」信息,如評分是否達標等信息,以便修改資產負債表,達到貸款的目的。

開發商通過抵押批文和樓盤從銀行獲取建設資金後,接下來就是用「假按揭」的辦法套取資金。其典型操作手法是,蒐集員工的身份證或一些不知情的人的身份證,簽訂虛假售房合同,然後和真合同混在一起從銀行獲得按揭貸款。

如果追查房地產公司的資金流向,樓盤銷售實際上在「假按揭」階段就已完成。先期的抵押貸款可以讓開發商的資金退出來,而按揭貸款則讓他們提前獲得利潤,後期銷售不過是把銀行的貸款填平而已。買方和賣方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悄悄發生了轉移,而建築成本和樓盤風險實際上由銀行承擔,這就是房地產商津津樂道的「空手套白狼」。如果銷售不理想,房地產開發商則另有妙計,按市價評估,將房屋抵押給銀行。

據瞭解,在廣州,假按揭現象也廣泛存在。僅2003年底查出的廣地花園一個樓盤的假按揭金額就達2億多元,共有2000多戶業主的房產涉嫌被重複抵押。

手法三:偷稅漏稅比較普遍;房地產企業偷漏稅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造成暴利的重要途徑之一。2003年某市地稅局稽查分局耗費半年時間,對2002年度納稅額較大的88戶房地產企業進行了稅收專項檢查,竟然發現87戶有偷漏稅問題。

李清明說,他在調查中發現,而這種現像在中國相當普遍,多數盈利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的是「微利」或者「虧損」。他們採取的手段一是少報收入,二是模糊成本。

為什麼房地產業偷稅漏稅如此普遍?而稅務局卻難以發覺其中的蹊蹺呢?李清明介紹說,房地產企業一般都是跨時間、跨地域滾動開發,他們會同時開發幾個項目,這就給房地產稅收檢查帶來困難。

因為稅務局檢查稅收情況時,一般都以年度為單位,但事實上,房地產企業的項目決算要等到整個項目工程通過驗收之後才能進行,也就是說,一天沒通過驗收,項目本身就不能算出利潤,而此時,很多房地產企業又會把前一項目中賺來的錢投入到下一個項目中去。因此,從賬面看來,房地產企業就是虧本的。

目前,房地產開發商在繳稅納稅中普遍存在以下六個主要問題:一是在扣繳個人所得稅時普遍都存在少計稅收入;二是預收款不繳稅或延遲申報納稅;三是項目連續滾動開發,項目決算期又有意無意地滯後,導致成本難以理清,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難以確定;四是借合作建房政策偷稅漏稅;五是故意遺漏土地增值稅和印花稅;六是繳稅時能拖就拖,欠著不繳。

手法四:偷工減料大減成本;我國有3萬多家房地產公司,但真正有建築能力的卻寥寥無幾。在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從設計、到施工、監理、驗收,絕大多數開發商都是請另外的專業公司進行操作。這樣,某個項目由誰來承包、預算是多少就有名堂了。

據李清明介紹,發展商外界炒作的工程招標多半是作秀的,因為開發商內部也存在著不同的利益群體,他們會把工程分包給和自己有關係的人。另外,一些官員也會推薦一些承包商。而層層轉包的直接後果就是層層盤剝,層層盤剝的結果是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建築商為了保證利潤,只有偷工減料。

這就是質量問題層出不窮的根源。那些包工頭就成為房地產生物鏈中利潤最低的一環,而他們要發家致富,就只能靠盤剝工人和偷工減料了。由此可見,房屋建成後諸如「面積縮水」、「房屋滲漏」、「延遲交樓」等問題其實早在開工之初就埋下了伏筆,這是必然結果,開發商和建築公司都心知肚明。

按規定,建築施工必須請監理公司現場監理。但目前的監理公司是買方市場,開發商佔絕對的主動權,監理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形同虛設。開發商為了抬高樓盤身價,請一些知名監理公司監理,但這並不能改變監理公司的被動角色。而有關職能部門的例行檢查不過是走走形式而已。

手法五:私改規劃獲利豐厚;正常的方法是在「容積率」方面做文章。住宅樓規定得比較死,不好見縫插「樓」,更多的開發商就將目光盯在了商住樓、公寓樓、高檔別墅等項目上面,以儘可能擴大建築面積。而「非正規」的手段則有「欺上瞞下」、「假公建私」、「同流合污」等等。「欺上瞞下」是通過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等方法,達到將宅基地樓、經濟適用樓等變換成商住樓,以牟取暴利:「假公建私」是將公用性的樓盤「打造」成商住樓出售:「同流合污」的方法更為直接,地產商直接將有關方面的官員拖下水,低價征地,高價賣樓。

此外,通常的做法還有讓經濟房不經濟。雖然政府三番五次強調落實經濟適用房政策,其目的是讓廣大消費者都能圓住房夢,可是經濟適用房項目到了開發商手裡就變得不經濟了。為了盡快收回成本,開發商不可能面向中低收入家庭銷售,而是儘可能朝向高收入家庭。

隨著汽車的普及,車位在城市中日益顯示出稀缺,讓車庫變「金庫」也成了發展商暴利的一個手段。一般開發商做銷售統計時不會把車庫售價計算在內。但實際上,開發商都會銷售車庫,從中獲得驚人的收入。例如一個300個單元樓盤擁有可售車位100個,車位20萬元一個,則開發商可以獲得2000萬元的額外利潤。

不久前,廣州番禺某房地產集團換帥,新領導班子集體亮相。新任總裁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坦承:「一個商人做過房地產之後,從事其它行業便覺得沒有味道」。不經意間,他說出了所有房地產開發商共同的感受。

10年前,廣州房地產開發商敢說自己有千萬身家的恐怕屈指可數,可如今不少已登上「中國內地百強富豪排行榜」。據不完全統計,最近三年公布的中國富豪百強,從事房地產開發的越來越多,2002年是25家,2003年增加到37家,2004年更多達45家。可見,利潤豐富的房地產業成了中國富豪的聚寶盆。

南方日報李有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