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中国人发明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图)

发表:2020-05-19 01:1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俄国马车。
中国夏王朝初年的奚仲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是谁发明世界上第一辆马车?据史料记载,马车的发明者是4000多年前生活于夏王朝初年的奚仲。马车的发明,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但解决了落后的交通问题,而且促进了道路设施的发展,扩大了商贸运输和文化交流活动。

奚仲造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车的出现使“引重致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远程交通条件。在商代马车被大规模地应用到战争中,更是大大提高了战争的机动性,从而加速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奚仲等人被尊为挚地“三圣”

河南省平舆古有舆侯祠,又名三圣祠,乡人俗称三圣庙,是为纪念奚仲的父亲番禺造舟、奚仲造车、奚仲的儿子吉光驯马的。奚仲等被尊为挚地“三圣”,为舟神、车神、马神,长年祭拜。

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生禺号虎,禺号虎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帝俊就是帝挚的父亲帝喾,帝喾生而能言,自己给自己取个名字叫俊。这段话告诉我们,番禺是黄帝的六世孙,帝喾的重孙,该叫帝挚爷爷。

番禺是位造船的专家,《山海经》曾记载“番禺始作舟”,说是黄帝的曾孙番禺首先发明了船。那时还没有船。这个名叫番禺的小伙子和伙伴们在河里游泳时,发现了从河的上游漂下来的大树干,从而得到启示。认为如果在树干上挖一个槽,人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坐在里面了,这就是最早的船的雏形,他给它命名为“船”。但是,他发现他做的船只能顺水漂流,继而又发明了船篙和船桨。后来,人们就把番禺当成造船的祖师爷。

番禺的儿子奚仲,在船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车,即可以在陆地上跑、且又快又省力的工具。奚仲在平舆造车,被后人尊为“造车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正”,平舆之名也由此而来。《左传》记载了奚仲曾担任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的“车正”官。《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都记述了奚仲造车的史事。

奚仲的儿子吉光,协助奚仲造车。《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而《世本》则说:“奚仲始作车。”东晋郭璞注《世本》,承认是奚仲吉光父子共同的功劳。后来,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认定,“车,夏后时奚仲所造。”

奚仲发明的车

据文献记载,夏初部落方国之间战争,主要实行车战,车下有步兵配合。一辆战车有四匹马拉车,车上共有三人,左边的一人持马,称为车左;右边的一人持戈矛,称为车右;驾驭者居于中央。车上的三人通称为甲士,车下跟随的步兵被称为“继卒”。这是一般进攻用的战车,另外还有作战用的指挥车,规模比普通战车要大,乘坐的人员也多。这样的车辆,不可能是奚仲一开始发明的车形,很可能是从实践的需要,重新加工改进位作而成的更为先进的一种车辆。

奚仲创造的车质量如何?《管子》一书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奚仲之为车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施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奚仲发明的车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并已在战争及生产生活中推广应用。

一说吉光在协助父亲造车成功后,又成功地驯服了野马,用于拉车,大大提高了车行的速度,被大禹王封为“马神”。另一说吉光死后转生为马,不死。所以吉光又是神马之名,又名腾黄。王者德御四方则至,乘之寿三千岁。此马不死,成语“飞黄腾达”即由此而来。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云:“腾黄之马,吉光之兽。”按上述文献所云,是吉光把鬃黄色的骏马“腾黄”驯服驾车的。“乘”者,一车四马的总称。这些被驯服的马,能听懂吉光的语言。呼行则行,呼停则停,当时人们称为“神马”。当时挚国给夏王朝的主要贡品便是车辆和神马“腾黄”。所以吉光不仅是挚国国君,还是一个大发明家。以后吉光后裔制造的各种车辆,除作为贡品向夏王朝纳贡外,大部分被各方国部族君长购置使用,或作为最华贵的礼物互相赠送,故“挚”又作为“礼物”,异书为“贽”。

试验取得初步成功

平舆民间相传,奚仲因协助夏禹王治水有功,夏禹王便将挚地分封给他。奚仲到了挚地以后,看到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很适合居住和劳作,便选择在一条小溪边定居下来。这条小溪就是今日穿平舆城而过的小清河。

奚仲带领族人在这里砍伐树木,建造房屋,开垦土地,种植庄稼,生活环境很快得到了改善。族人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但也多有不方便的时候,最大的困难还是运输问题。所有的东西都要人肩扛背驮,长距离搬运就显得十分吃力。要把一些很笨重的大物件从远处运回来,除了运用滚木撬棒一步步挪移之外,别无他法。

看着经常一身汗水辛苦搬运东西的族人,奚仲想,能不能制作出一种新的物件,来代替人搬运东西,以减轻人的劳动量呢?经过细致的观察,他发现人把东西放在滚木上移动,要比搬运省力得多。如果制作出一个物件,在它下面装上类似滚木的东西,会不会省力呢?他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试验。

他先选择一棵粗大的树木,把它用刀砍为几截,使之成为一个个圆木轮子。圆轮的中间掏上孔,两轮的孔上穿一根横木,人推动轮子一试,果然转动十分轻便。为了能在两个轮子的中间放东西,他就在两轮的正中部位装上一根长木,使之和中间的横木成十字交叉状。他让儿子吉光在前面扶着长木,自己把一些物件放在十字架的中间。吉光试着推了推,果然不费多少力气就能推出老远。

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靠两个轮子转动而前进的运载工具诞生了。奚仲给它取名为舆。

试验取得初步成功,奚仲高兴极了。为了能在上面装更多的东西,他在十字交叉处又加上了一些木板,这样地方大了,自然可以多放一些东西在上面。他的儿子吉光还提议给木板加上围栏,这样可以使装在上面的东西不会因车子晃动而掉落下来。两轮“舆”的诞生,大大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

然而,两轮“舆”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平衡能力差。上面装的物件略有轻重不同,就会发生倾斜和滑落,有时甚至会砸伤人。

“太平车”诞生

为解决这个问题,奚仲决定对“舆”再做一次重大的改革,即对轮子的所在位置进行调整。他让儿子吉光先做成长方形的车厢,原来放在车中间的两个轮子,现在改放到车的前部分,后面的部分再增加两个同样大小的轮子。这样四个轮子着地,不但平衡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而且载重量也大大增加了。这样的四轮车就诞生了。四轮车因为轻便灵活、坚固耐用,深受世人的喜爱,后来被人赞誉为“太平车”。

奚仲因为造车有功,上报朝廷后,夏王大禹“龙心大悦”,立刻封他为“车正”官,让他负责“舆”的制造、运用和推广。挚地平舆也因此成为中国车辆的发源地,名传古今。

到了春秋时期,鲁班发明锯以后,造车的工艺流程更趋完美。载重量为一两千斤,晴天可以日行三十里。由于挚地人造的车轻便灵活、坚固耐用,因而声名远播。列国不论近远,皆携带重金来挚地购买,供不应求。

平舆东八里官道南有个车庄,传说就是当时的车舆会展场所。客商来了,先到车庄参观,相中哪个样式,需要多少辆车,签下合约,留下定金,然后再依样打造,到期发货,包客商满意。

平舆古代人民为了铭记奚仲祖孙三代人的发明创造,就在挚地修建了舆侯祠,供奉其为舟神、车神、马神,长年祭拜。据知情人士说,原平舆县二工局针织厂所在地,就是舆侯祠遗址。



责任编辑:岳君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