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演义小说家所不具备的,因此冯梦龙逐一根据古书和史书,对《列国志传》作了更正和改订。(绘图:志清/看中国)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长篇历史章回演义小说,为明代余邵鱼、冯梦龙所撰,清代的蔡元放编评。由于冯梦龙和蔡元放都非常强调历史演义必须忠于史实,所以《东周列国志》的史学价值很高,影响相当大。
《东周列国志》叙写的史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一)余邵鱼草创《列国志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时期,列国之间战争的故事历代被人传诵。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根据先代历史书籍的记述,吸取民间流传的话本成果,加工写成《列国志传》,使列国故事初具规模。全书8卷226则,约28万字。从商纣起,到秦皇统一天下,较为全面、生动地记载了列国历史,但其中穿插许多与史实严重不符的部分。
(二)冯梦龙依据经史重新编写、更正、整理 《新列国志》诞生
对于余邵鱼草创的《列国志传》,冯梦龙非常不满意其中不合史实之处,逐一根据古书和史书作了更正和改订。对于《列国志传》中不符合史实的部分,冯梦龙断然删去,因此《列国志传》被大量删减。
同时,冯梦龙依据经史也对其作了大量补充,许多重要内容被加入。根据专家统计,冯梦龙用了五分之四的篇幅叙春秋五霸之间的事情,用五分之一的内容写七雄的消长。以五霸七雄为主干,穿插若干小国的历史。由此,全书文字从原来的8卷本28万约字,发展为约76万字,被可观道人赞誉为“雅俗之巨览”。
冯梦龙为了让读者相信他的叙述,甚至不惜在小说中穿插考据笔墨,足见冯梦龙对事实真实性的重视。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后世专家指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冯梦龙对《春秋》做过极为深入的研究,他对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史实了若指掌,特别是对《春秋》义理的深入把握,“他由此产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余邵鱼这一类演义小说家所不具备的”。
冯梦龙凭据经史,在《列国志传》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形成了《新列国志》一书,共108回,增至76万字左右,于明末刊行。冯梦龙依据《左传》、《史记》等书,删除了旧本《列国志传》中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故事传说,同时增添了不少重要内容。在改编中,他还删去了武王伐纣到西周衰亡这部分内容,集中写春秋、战国,即东周的历史。
根据专家的解读,“冯梦龙撰《新列国志》也有少量虚构润色之处,但都限于细节的加工,目的是话正史的简约为演义的详细,或使相关情节更为连贯,并不在大局上影响事件的真实性”。“冯梦龙的‘添饰’,主要是弥补正史所留下的叙事空白,使之更合情理,而并非对‘添饰’本身感兴趣。”
专家指出,“冯梦龙編著《新列国志》,一方面是要传授历史知识,另一方面是要总结历史经验。”“冯梦龙是把《新列国志》当作通俗历史教材来写的,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即不只是客观准确地叙述政治、军事史实,而且致力于表达他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意义的理解,换句话说,即致力于揭示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读者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序》中指出,“凡国家之废兴存亡,行事之是非存毁,人品之好丑贞淫,一一胪列,如指诸掌。”
可观道人再次强调了《新列国志》的史学价值,“若引法为诫,其利益亦与六经诸史相埒,宁惟区区稗官野史资人口吻而已哉?”专家指出,“所谓‘法诫’,强调的是与正史功能相同的‘资治’的作用,冯梦龙是不屑与通常的‘稗官野史’为伍的。”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敬,夫和妇顺。自是万古不易之理,亦人情至允之论。(绘图:志清/看中国)
(三)蔡元放进一步编评修改 《东周列国志》广为流传
清代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蔡元放对《新列国志》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共27卷108回。此书只能说是《新列国志》的评点本,但是近200年来它成了最流行的本子,使《列国志传》和《新列国志》都鲜为人知了。
蔡元放曾专门写了一篇《东周列国全志读法》,主要强调了《东周列国志》的两个特点:所著的都是真实的事实,有助于读者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所写的内容于读者有益,有助于读者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蔡元放点明:《列国志》“有一件说一件,有一句说一句,连记实事也,记不了那里还有功夫去添造?故读《列国志》全要把作正史书看,莫作小说一列看了。”“小说是假的,好做。……可以随意补截联络成文。《列国志》全是实事,便只得一段一段各自分说,没处可用补截联络之巧了。所以文字反不如假的好看,然之就其一段一段之事,看来却也是绝妙小说。”
蔡元放还指出,“我今所评《列国志》若说是正经书,却毕竟是小说样子,子弟也喜去看,不至扞格不入。但要说它是小说,它却件件都从经传上来,子弟读了,便如把一部《春秋》《左传》《国语》《国策》都读熟了,岂非快事?”
蔡元放在冯梦龙的《新列国志》的基础上,修改、整理并最后定名的《东周列国志》,就是这几百年来流行的通行本。后世专家认为,《东周列国志》的畅销与长销,蔡元放功不可没。
蔡元放寄言读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虽是两句熟话,却是亘古不易之言。试看《列国志》中,许多君相、卿士、大夫,起初任隋径遂,不听好言;及到祸乱已成,身名已败,却才思想善言,自羞自恨,已无及了。吾愿普天下贤士大夫、读书学者与良朋密戚,逆耳言来,莫便愤然加怒,且将那言语细细详味一番,即使其言不是,于己亦无所损。倘事有可疑,理有足采,便可及时补救,免到后来懊悔也。”
蔡元放还指出,“贪人不顾天理,昧却良心,做上许多坏事,其意不过图终身受用耳。却不知坏却良心,依旧不得受用,枉落千古骂名,有何便宜处?乃前人跌倒,后人偏不晓得把滑,如《列国志》中,乱臣贼子接踵而起,饕餮嗜金,蚺蛇甘鸠,可胜浩叹!”
“‘义’、‘利’二字,其机甚微,到后来便有天渊之隔。即如臣弑君,子弑父,是天地间非常大变。然原其心,却不过从“利”上起耳。若肯将名位富贵看得轻,便自然没有此事了。”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敬,夫和妇顺。自是万古不易之理,亦人情至允之论。然圣人教人,只是自尽。为人父者,只是自尽其慈,不必因慈而遂责子之孝。为子者亦只是自尽其孝,不可因孝而望父之慈。推之君臣、兄弟、夫妇,都是一般。便自然不至有人伦之变了。《列国志》中许多人伦之变,总由望于人者深耳。”
“父以慈而责孝,子以孝而望慈,已是不可;况又有父不慈而专责子之孝,子不孝而专望父之慈。君臣、兄弟、夫妇间,总不自尽,一味责人,岂不可笑。居心如此,安得不做出把戏来。然世又偏多此一辈人,可叹也。”
“为善难而为恶易,故常亲善人,未必便善;而不与善者处,便容容易易走入邪径。”
“圣人之书,善恶并存,但取善足以为劝,恶足以为戒而已。”
“若《列国志》之善恶施报,皆一本于古经书,真所谓善足以为劝,恶足以为戒者,又何嫌于骄奢淫逸、丧心蔑理也哉!《列国志》是一部劝惩之书,只看他忠奸厚薄无有不报,即不报之于身,子孙也终究逃不过。真是有益世道人心不小。”
“他书亦讲报应,亦欲劝惩,但他书劝惩多是寓言。惟《列国志》中,件件皆是实事,则其劝惩为更切也。”
(四)《东周列国志》的大概内容
《东周列国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内容涵盖春秋、战国时代约五百余年的东周时期历史,包含春秋五霸、吴越之争以及战国七雄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
全书以古代著名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作为基本叙写依据,把曲折动人而又纷繁复杂的东周历史很有条理地贯穿起来,在语言上也比阅读史籍原著更为流畅明快。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作者以西周由盛而衰的大背景为引子,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为主线,叙写到六国、秦,最后天下统一。《东周列国志》叙写了春秋战国许多寓意深刻、可歌可泣、生动有趣的历史事件。
参考资料:
1.《东周列国志》(注释本)
2.《〈东周列国志〉前言》,崇文书局,2015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