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教师及职员会主席张星炜指出,“内地学者、院士比香港人更容易申请到经费,不少香港大学都会看学者能拿到多少经费,多于学术研究成果”。(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5月15日讯】(看中国记者钟灵综合报导)最近北京宣布,开放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予香港高等院校,未来学者在内地获批的研究经费可以跨境到香港使用。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有关计划将引进更多内地学者到香港,除了削弱本地学者竞争力外,也可藉香港学术机构名义吸纳海外高端技术。
陆媒报导,目前虽未公布具体措施内容,但新华社称“目前院士来信反映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并披露“下一步将会支持爱国爱港科研人员深入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有序扩大和深化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根据资料显示,香港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46名,其中24名院士去年曾联署上书北京,指内地取得的经费来港受阻、并且有关税障碍。
据悉港科院创院院长徐立之也是联署人之一,他接受港台采访时表示,“香港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是必然的事”,并称香港本地的学者“许多研究结果往往没有转化成下游产业”,是“不良生态”,因此“与内地的合作必须包括与产业界的合作。”而港府也发表声明表示欢迎有关计划。
香港学者:忧虑影响竞争力
有香港学者表示欢迎,认为以后可将在大陆申请的研究经费带往香港。也有学者忧虑,现时高等院校看重学者带给学校的研究经费多于实质学术研究成果,长远将削弱本地学者的竞争力,“在大陆申请经费须有一定审查程序,也非所有学术课题都可以过关,加上北京明言有关科研也要‘爱国爱港’,有一定政治因素”。
香港大学教师及职员会主席张星炜认为,因内地研究项目经费动辄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元,而且申请门槛相比较低,过去因经费不能“跨境”到港,所以香港学者一般不会申请。不过张指出,如果内地经费可“跨境”到港,同时将引入更多内地学者。“内地学者、院士比香港人更容易申请到经费,不少香港大学都会看学者能拿到多少经费,多于学术研究成果”,因此计划下,预料更多内地学者可以在香港取得教席,并在升迁上比香港学者有优势。
此外,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大陆学者都利用香港作为跳板,以大学名义取得国外高端技术后,再带回国内获利,而非真正出于学术目的。这令不少港人联想到最近大陆芯片危机,引起热议。
大陆学术质量参差引忧虑
除此之外,事实上在香港各大学任职的内地学者质量参差一直为人诟病。除了难以适应英语环境、用英语教学外,部分在学术操守上也有问题存在。今年2月,香港大学工业及制造系统系机器人与自动化讲座教授、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日前涉嫌诈骗在美国被捕。控罪书指出,席宁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透过重复申报、假收据等手段骗取了密歇根州立大学及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超过330万港元的报销开支;
香港大学陆籍讲座教授席宁,2月涉嫌诈骗在美国被捕。(图片来源:官方资料)
2012年获得颁授年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香港大学化学学系知名教授杨丹,2014年被港大学者揭露其2014年7月一篇刊登于《美国化学学会期刊(JACS)》上有关过氧亚硝酸盐(Peroxynitrite)萤光探针“HKGreen-4”的论文涉及造假;
2015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因涉及造假所撤销的43篇论文中,41篇产自中国;8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所撤销的64篇论文,绝大多数也来自中国;10月,国际出版巨头爱思唯尔在旗下5种杂志中撤销的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科学美国人》发布的调查文章称,中国存在“论文工厂”,只要花钱就能将名字挂到该机构批量生产的论文上。该杂志最先识别的100篇涉嫌抄袭的论文中,24篇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另外17篇的科研津贴来自其他中共政府部门。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