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科学底下的经络奥秘(组图)

作者:张长琳 发表:2014-03-23 1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如果没有皮肤,情况又怎样?

日本人真有点武士道精神,为了研究“皮肤电阻测量”这个难题,日本的一位生理心理学家本山(Y. Motoyama)干脆用黏胶带把皮肤的角质层剥掉进行测量,这显然是很痛苦的实验。他发现只有30%的读数来自于皮肤,而70%的读数则来自于皮下。所以在经穴的测量中,真正的信号来自于皮下,而皮肤电阻只是对测量的一种干扰。

体液不可能是测量的资料来源

如果经穴电测量的资料并不是皮肤电阻,那么穴位上和非穴位区的这种巨大的电阻差是源自皮下的什么地方呢?是不是源自体液?或者说,我们所测得的是体液电阻吗?但众所周知,包括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细胞液等等所有的体液,导电能力都好得不得了,与海水一样。所以,在临床用的仪器中可以完全不考虑体液电阻的影响。

神经、血管、肌肉也不可能是测量的资料来源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生理学家和医生猜测是否经穴电测量的资料是源自神经活动、血管活动或肌肉活动呢?这种猜测是可理解的,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则说不通。众所周知,神经、肌肉、血管、淋巴管等等都浸在体液之中,于是测量电流就可以轻易地绕道而走。这情景就如浸在海水中的水草等生物一样,丝毫也影响不了海水的电阻和电导。

植物没有神经,但也有经穴

许多生理学家,就像“九五攀登计划:经络研究”的首席科学家谢益宽那样,一直企图把经络现象归成神经活动。但是身为认真的科学家,是不能采用鸵鸟政策,对许多重要的实验视而不见。例如植物上的低电阻点和高声强点的存在,又该怎样解释呢?

更重要的是,新疆森林研究所的中国科学家和匈牙利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首先在树上测出了低电阻点,再把毫针捻入低电阻点中,就如给人扎针一样。同时,他们又用红外线摄影机测定该树的温度。十分钟后,这棵树的温度升高了摄氏0.3-04度。两星期后,这棵树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的树木。这实验表明,植物表面的低电阻点也有穴位点功能。而众所周知,植物是没有神经系统的。所以,这也是把经络现象都归结为神经活动的难点之一。


经络也存在于动物和植物身上,具有低电阻、高声振动等特性。西瓜表面的低电阻点(蓝色,为穴位所在)和高声强点(红色),两者常平行分布。

测谎器的困境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权问题,测谎器已经很少使用了。其实,测谎器的工作原理,也一直是个未能解决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测谎器测的也是皮肤电阻,当被测者说谎时,手心就会出汗,于是皮肤的电阻就会下降。但如果只是一个手心出汗问题,当被测者说了谎、也出了汗,那么电阻就会一下子下降,不会在短时间再升上去。

但是事实上,当被测者突然面对一个棘手问题时,电阻值并不是单调下降,而是急剧上下波动。这样一来,就无法用出汗来简单解释,因为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飞快地出汗,又飞快地把汗吸收回去,如此反覆。

虽然测谎器并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但当我们对针灸的背景(尤其对背后电磁场的耗散结构)有了充分的认识,测谎器的原理就变得很简单了,因为在情绪波动时,电磁场的耗散结构会出现大幅涨落,从而导致身体电导能力的大幅度波动。至于什么是电磁场的耗散结构,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进一步讨论。

科学剖经络奥秘/穴位有多大?经络有多宽?

说来不好意思,这个非常孩子气的头号“傻问题”,也是我曾经常常问的问题,而且往往搞得许多知道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的大人很为难。

因为我就是个针灸的外行,尤其是偶然卷入针灸研究的头几年,几乎每遇到一位针灸大夫就问一遍。不单是中国的中医大夫,也问西方学过针灸的西医。

答案当然各式各样,有的说像黄豆那样大,有的说像绿豆那样大,有的说像指甲那样大……。不过,最有趣的是,我得到了两个非常典型的答案。一个来自于东方大夫,另一个来自于西方医生。

这位东方大夫任职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当时正在欧洲讲学,有五十多岁了。因为当时我是他的接待人,又与他年龄相近,再加上是私下聊天,所以就比较自在。听了我那个问题后,他不禁失笑地对我说:“张老师,不瞒您说,您这个问题,我当学生时就问过了。”我听了很高兴,赶紧问:“您老师怎么说?”他说:“被我老师狠狠地骂了一顿,我就再也不问了。”这好像不是答案,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答案。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在孔先生的教导下,学会了尊重权威,学会了不让老师为难。从那之后,我也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也懂事了许多,再也不向中国大夫们提这个孩子气的傻问题,免得老是让人为难。

然而,从另一位西方医生那儿,我却得到了完全不同、充满自信的答案。这位西方医生是德国人,年轻时受过良好的西医教育,又是医生世家,父亲还是电子针灸的发明人。当我问到腧穴的形状和大小时,他面无难色,立刻给我一个非常明确的回答:“哦!腧穴是正圆形的,直径为2.5公厘。”他的自信让我吃了一惊。不过,后来当我看到他的电针仪时就明白了,那架电针仪的探头顶部是平的、正圆形,直径就是2.5公厘。这真是典型的德国风格。

显然,这两个答案都不是好答案。真正让我停止问这个傻问题的还是一位名叫贝克(Robert O. Becker)的美国医生,也是纽约大学的教授。他不但早在1950年代就已经问过了这个傻问题,而且还自己设计了专用仪器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事实上,他也做了至今最漂亮的实验结果。这个实验结果不但回答了我的傻问题,还告诉我,这个问题不单是个傻问题,而且根本是错的。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我这个傻问题到底错在哪里?


腧穴即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针灸临床上的刺激点。此二图是美国医生贝克针对大肠经“合谷穴”及三焦经“阳池穴”所做的电测定记录,记录纸的中心点就是腧穴的中心,外面一圈圈都是电导等值线,可以看出腧穴的形状与大小。

图左边是大肠经上“合谷穴”的电测定记录,右边是三焦经上的“阳池穴”电测定记录;记录纸上写的数字是相对电导值。每张记录纸中有一个中心点,也就是腧穴的中心,相对电导值定为100%,也就是定为1.0。围绕这个中心,可以看到圈圈的电导等值线,分别标为0.9、0.8、0.7、0.6……,即分别具有90%、80%、70%、60%……的相对电导值。

如果我们把这种电导“等值线”看成是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就可看出原来穴位并不是像针灸铜人身上那样的小洞洞,具有清楚的边界和明确的深度;而是像一座边界不清的小山峰。

科学剖经络奥秘/经络和腧穴会不会移动?

显然,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不折不扣、非常孩子气的傻问题。因为不论翻开哪一本针灸教科书,所有腧穴的位置、所有经络线的走向,都用图画得一清二楚。

不但用图,还详细地用文字描述了如何用“同身寸”(“同身寸”是针灸专有名词,意思是同一个人身上的单位比例尺寸,即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高矮胖瘦,由其身体比例尺寸来确定穴点。)测出腧穴的正确部位。对于这样清清楚楚的事,还有什么可问的呢?

当然,这个傻问题还会让人联想到一些武侠小说,例如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西毒欧阳峰,他练功走火入魔,全身穴道都错了地方。不过人们也会想到,那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编造出来的故事,怎么可以当真。如果把这些当真,那不但一点都没有科学态度,也真是太孩子气了。


正常人手掌上的电导分布图,基本上来说,颜色越深,电导值越高,而电导值最高点是穴位。

不过在这儿,我还是请读者再翻到本书第二部第二章。其中的图可不是从武侠小说上抄来的,而是中国著名的针灸研究专家李定忠教授观察得来的,可靠性不用怀疑。而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经络可以大幅改变路线,当然腧穴的位置也会随之大幅改变。看来艺术家也不完全是胡诌的,用他们的话来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意思就是还是得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再添上了他们的想像和艺术加工。

其实,不要说是艺术家们可能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每个有经验的针灸大夫也都知道“气至病所”这个现象。说穿了,所谓“气至病所”就是当人生病时,经络已经自动改变了线路,当然腧穴的位置也不得不相应改变,就与西毒欧阳峰走火入魔一样。还有所谓的“阿是穴”,就是在某些病理状态下临时出现的腧穴,也就是说穴位临时变换了地方。

除了针灸大夫的经验之外,“循经感传现象”这个专案中的大样本调查也表明:只有86.7 % 的感传线路是与教科书上画的经络图一致,而其他人或其他情况下,即使在同一人身上重复刺激同一穴位,一般都有1-2公分的漂移。

当然无论有多少人的观察和经验,像我这种搞惯自然科学研究的人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管有多少人说,我也不信;只有用仪器测量出来的,我才信。于是这就出现了图2和图3这样的彩色记录图。

图2和图3中的颜色并不是真实颜色,而是所谓的“假色技术”,就是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示不同的测量资料(见图2下方所标示的测量值),基本上来说,颜色越深,电导值越高。如前面说过的,腧穴的中心就是电导值最高点,经络的中间线也是电导值最高的线。从图2可以看出,掌心“劳宫穴”的电导值非常高。此外,手指肚上的“十宣穴”,电导值也相当高。

图3是在各种病理或异常生理状态下,手掌上的电导分布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十宣穴”是比较稳定的,其他穴位可变性都很大。

现在看来,第二个傻问题:“经络和腧穴会不会移动位置?”好像不算太傻。其实,这个傻问题也解决了另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用西医研究中最拿手的解剖学方法来研究经络没有成功?”因为经络是活的。

科学剖经络奥秘/皮肤上的电测量资料到底可不可靠?

与中医师正好相反,西方科学家对仪器的相信远远超过对人的相信,因为他们认为人会说谎,而仪器不会说谎。

说来不好意思,像我们这种从小就受西方科学教育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国人,也染上了这种坏习惯。因此对仪器测量结果的重视,远远超过循经感传这种主观感觉的问答纪录。

不过,仪器也有仪器的问题。即使仪器不说谎,并假定用仪器的人也不说谎,但是仪器会出毛病,使用仪器的人也可能犯错。这一切都会影响仪器测量的可靠性。所以,即使用仪器测出来的结果,也要在别人的实验室中能重复做出来才比较可靠。

例如从1947年发现经穴电现象开始,经穴电测量早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和使用。但是这种测量技术是否绝对可靠呢?其实这并不能算是一个傻问题,而是一个很严肃的科学标准问题。要是经穴电测量技术是不可靠的,那么不要说本书全错了,全世界几十万名用电针技术的医生和科学家都是自欺欺人,瞎胡闹了。


探头压力与皮肤电阻的关系这是中国科学家张世仪所做的实验。从图中可以看出,穴位上和非穴位区的皮肤电阻值差异大到十倍之多。虽然探头压力会影响测量的绝对值,但是穴位上和非穴位区的差值几乎与探头压力无关。

德国人是很有哲学头脑又极为认真的民族,所以既出了科隆医生、福尔医生这样电针的先驱,也出了许多极为认真的科学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反覆推敲,这样才能为一项全新的工作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

德国凯撒斯劳滕大学(Universitat Kaiserslautern)物理系主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是个电子学专家,对于针灸等东方医学也抱持开放态度,早在1980年代就想亲自试试经穴的电测量,也就是德国人所称的“皮肤电阻”测量。可惜,他实验室里的仪器实在太好、太灵敏了,因此测量结果把他搞糊涂了,他发现电针测量中存在着几个大问题。

首先,在皮肤上测量时,探头所受到的压力对测量结果影响极大。所以这种测量的可靠性就有问题。

第二,即使把压力稳定下来,测量资料还是不停地变;还有测量仪器的灵敏度越高,精度越高,所测得的资料就越不稳定,而且资料波动幅度很大,根本就得不到可靠的数值。

老实说,一般临床医生(不论是东方的或西方的)都不太会注意到这种测量技术问题。但所幸的是,中国也有这样极为认真的科学家,早在1970年代就对电针测量技术的可靠性进行了严格、有系统的研究。

从张世仪的实验中可以看出,穴位上和非穴位区的皮肤电阻值差异大到十倍之多。虽然加在探头上的压力会影响测量的绝对值,但是穴位上和非穴位区的差值几乎与压力无关。

于是,我们就可以比较放心地说:福尔电针采用的所谓“皮肤电阻测量”是可靠的。虽然从电子技术的角度来看,测量精度并不是很高,但是从临床实用的角度来看已经够好了。



来源:《人体的彩虹—见证科学底下的经络奥秘》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