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明上河图看中医

发表:2013-10-21 14: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10月21日讯】《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作,反映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节繁荣景象的名画。后世有不少画家临摹、复制,较有名的是清代画院陈枚、孙祜、金昆等画家合作的复制品。《清明上河图》 中有不少反映宋代医药事业的真实描绘。画中的四眼井旁,有一家临街的店铺,门上高悬“赵太丞家”的横匾,门旁的对联一联被一个高大的招牌挡住,另一联直书“五劳六损”,招牌上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其旁边的幡上还可见到“口理小儿贫不计利”的字样,室内有一柜台,旁边一医者正聚精会神地给一妇人怀中的小孩诊病。

“丞”是宋代太府寺所属的具有商业性质的医药机构——药局中的官名,兼管医药。“五劳六损”是一般内伤外感病的统称,依据画面,这个赵太丞大概是位擅长儿科、内科的医官。他热心行医,注重医德,深明“医乃仁术”,故才能做到“贫不计利”。

画中另一临街小店,门旁挂着“专门接骨”的招牌,其上有一个醒目的”十”字,这在当时表示什么还有待考证。门前的街道上,有人背着一个大汉正在向行人询问,行人指着这个“专门接骨”的小屋,显然是在给求医者指点就医处所。在画中,街道僻静处的一个小院的门旁写着“祝由科”几个字。“祝由”是古代祈祷治病方法的名称。最早见于《内经》,后世称用咒符祛病的为祝由科。它有浓厚的道教色彩,也借助于一些药物进行治疗。由图可见祝由科在当时是正式为政府所承认的。元代太医院分十三科,其中有祝由科,元代以后,就渐渐只流行于民间了。

由“人参,本堂葵兑川广地道药材”可知道宋代药店除卖药外,还兼营药物中转、兑药材,促进南北方药材交换和流通。也可见当时在对待药物品质上,讲究药材地道,注重产地选择,四川、两广的药材以质好、量多而闻名于世,至今仍为医药界公认。图中还画一药店伙计端坐凳上,脚踩碾槽,此类工具在现今的中药房中仍然是必备的常用工具。在我国历史上,宋代是医药事业比较发达兴旺的时期,《清明上河图》上关于医疗和药材情况的描绘,为后人提供了生动的、难得的形象资料。

《清明上河图》还反映了中药的经营情况。图中接骨医家屋旁,有“家大口堂”药店,门前招牌上大书“本堂法制应症药剂”几个大字,店内有两个人站柜台外,门前停着一辆车,一个人从车上搬着什么,可能是刚进的药材吧。由清代画院本上还可见到“人参,本堂葵兑川广地道药材”等,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宋代医疗和药材经营是在同一机构中,医生多为坐堂应诊。还可以看出宋朝政府对药铺炮制熟药、成药的成分、剂量,炮制方法有一些规定,各药店必须依“法”来炮制药材,配制成药,这一措施,不仅可以保证药物品质,而且由于这些规定的广泛推行,也使许多行之有效的前代方书和民间验方得到推广。医家、病人学得了必要的医药知识,在普及医药知识,发展医药事业等方面,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医事活动说明宋代医疗事业已相当发达,在挂牌行医的职业医生中,有官医,也有民间医生。分科渐趋精细,仅图中就可以看到有内科、儿科、骨伤科、祝由科,而且从“贫不计利”看出,对医生医德有要求,崇尚医德。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