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09月13日讯】《笑傲江湖》第二十四回,讲到令狐冲与恒山群尼吃过午饭,没钱买单,只好学秦琼卖马的故事,拿坐骑换饭钱:
令狐冲道:“郑师妹,你和于嫂牵一匹马去卖了,官马却不能卖。”郑萼答应了,牵了马和于嫂到市上去卖。众弟子掩嘴偷笑,均想:“于嫂倒也罢了,郑萼这样娇滴滴的一个小姑娘,居然在市上卖马,倒也希罕得很。”
读过这一回的朋友都知道,那官马是令狐冲等人抢来的,抢来的东西不敢卖,自然是怕别人认出来;然则群马混杂,连分个公母都要俯身查看,别人怎么能认出来哪匹是官马呢?答案是:官马身上有记号。
翻开艾纳道人的《豆棚闲话》,某大盗骑官马拦路抢劫,被一老者制服,那老者举刀一挥,将大盗坐骑的尾巴割下来,“拿了马尾烙印到道里报了。实时查出,乃是××的马。”假定这段描述符合历史事实,那么它能说明三个问题:第一,在古代某个时期,官马身上有烙印;第二,这烙印烙在马尾上;第三,每匹官马的烙印都是独一无二,借助该烙印不仅可以识别该马的身份,还可以找到该马的归属。这么一来,古代的马有似于现代的车,马尾巴上的烙印就是车牌号。
我们对上述假定作一探讨。按秦朝《厩苑律》,秦时官马要烙印标记,登录造册,并定期上报数目;按王夫之《船山全书》,汉代马政有“烙尾印”的职责;翻查唐、宋、明、清历代正史中的《兵志》,都有给官马打烙印的记载。也就是说,在整个封建时期,官马身上的烙印一直是挥之不去的。但是,要说烙印烙在马尾巴上,这又违背我们的常识,因为马尾巴的表面积很小,又覆了厚厚一层毛,很难把标记烙上去,即便烙上去了也瞧不清楚;如果剃光了再烙,那就很不雅观。想象一下,神骏非凡如关云长之赤兔马,日行千里如秦叔宝之黄骠马,后面都拖一条光秃秃的大香肠,该有多难看。
《元史·兵志·马政》里记载道:“马之群,或千百,或三五十,左股烙以官印。”由此可见,官马烙印的地方并非马尾巴,而是马屁股(至少在元代是如此)。《豆棚闲话》的作者艾纳道人可能没见过官马,望文生义,把“尾印”当成了马尾巴上的烙印,事实上,“尾印”是指马屁股上的烙印,这个叫法至今流行,经营过马场的朋友可以证实。
屁股上烙完这尾印之后,官马就非同一般的马了,它像今天的公车那样享有诸多优惠。铁木真召丘处机去漠北,在旨意里劈头就问:“丘神仙,沿路好的铺马得骑来吗?”铺马是半军事化的官马,可以想见,丘处机跨上铺马,在黄沙漫漫的国道(元代称作“官道”)上疾驰,途经收费站(元代官修的津渡、河桥大都收费)时,人家让下马交费,丘处机鼻子里哼一声,调转马屁股,亮出来一个大大的“传”字(铺马的尾印),于是顺利通行。
来源:新浪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