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朋友鲍叔牙(图)

发表:2011-12-10 14: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管仲和鲍叔牙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管鲍之交”,它是指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交情,这个成语让两个人青史留名:一个是管仲,一个是鲍叔牙。说起这两个人,管仲的名气远远大于鲍叔牙,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但是让人奇怪的是正是由于被人们忽略的鲍叔牙才让管仲名垂青史。其实这两个人最初的身份都是商人,就是在经商做买卖的过程中,两人开始成就了一段佳话。

合伙经商的三大考验

管仲和鲍叔牙为什么要去经商呢?管仲祖上曾是贵族,但到他这一辈时,家道败落,管仲的父亲去世得早,管仲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难。鲍叔牙和管仲是同乡,比管仲大两岁,他的家境要好一些。管仲和鲍叔牙从小一起玩耍,一起读书。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就是说,要想脱贫致富, 搞农业不如从事工业;从事工业,不如从事商业;妇女如果在家里织布、绣花,不如去开个小店,那样来钱快一些。所以当时很多穷人都把从事工商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捷径。

管仲家里很穷,为了脱贫致富,他和鲍叔牙一起经商做买卖。而他们的交情之所以成为管鲍之交,不是因为他们儿时的感情基础,主要是他们一起经商时,经受住了3个重大的考验。

第一,多拿多占。管仲回忆和鲍叔牙的交情时曾经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就是说,管仲早年很穷,和鲍叔牙一起经商做买卖,赚了钱分红时,管仲每次都多拿,比如,赚了100块钱,按规矩管仲只能拿50块钱,但管仲每次都要拿60块钱,甚至70块钱,不仅拿的数量多,而且拿的次数也多。管仲每次都多拿多占,有人就对鲍叔牙说,管仲次次占便宜,太不像话了。鲍叔牙就解释,你们不知道,管仲家里穷,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就让他多拿些钱吧。根据经济史学家的研究,管仲和鲍叔牙一起经商,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合伙制企业。现在的股份公司制度,就是从这种合伙制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合伙制是很多中 小商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经营方式。鲍叔牙的家境比较好,管仲家比较穷,所以鲍叔牙出的钱可能更多一些,如果赚了钱分红,鲍叔牙应该拿大头,但恰好相反,每次 都是管仲多拿多占。摊上管仲这样的合作伙伴,一般人恐怕早就受不了了,但鲍叔牙不仅忍耐,而且非常理解管仲,认为这不是管仲贪财、可恶,而是他家里穷,更需要钱。这是管鲍之交经受的第一个考验。

第二,越办越糟。管仲回忆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就是说,管仲曾给鲍叔牙管理一个事,结果越管越赔钱,越管鲍叔牙越穷。但鲍叔牙没责怪他,他不认为这是管仲愚蠢,而是时机不利。时机不利,人是无能为力的,鲍叔牙很懂得这个道理,因此非常理解管仲。管仲没有说究竟给鲍叔牙管的是什么事,但是,既然他越管鲍叔牙越穷,说明也是管钱管物的事,也是跟经商做买卖有关系的。

第三,负贩受辱,依然跟经商做买卖有关系。管仲回忆说,“吾尝与鲍叔负贩于南阳,吾尝三辱于市,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欲有所明也”。就是说,管仲曾跟鲍叔牙背着东西到南阳去做买卖,因为他们是外来人,当地人欺生,经常在市场上欺负他们。管仲每次受了欺负总是忍气吞声,从来不敢跟别人计较,有人就说管仲是一个胆小怕事没有骨气的窝囊废。但鲍叔牙认为,这是管仲好汉不吃眼前亏,不是他没本事,是因为他心怀大志,是将来要办大事的人。

鲍叔识人的智慧

除了这些事以外,管鲍之交还经受过其他一些考验:比如,管仲后来曾经3次做官,3次被人罢免,有人就议论管仲真没本事,恐怕一辈子再也当不成官了。鲍叔牙说,不是因为管仲没本事,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机遇,没有遇到一个好领导。再比如,后来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冲锋时,管仲总是在最后边,而撤退时,管仲却跑在最前边。有人又议论管仲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鲍叔牙站出来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是因为家里有老母在堂,万一管仲有个闪失,老母亲靠谁去奉养呢?

做官被免、打仗消极,当然都是属于对管鲍之交的考验。但对于管鲍之交考验最严峻的依然是和经商做买卖有关的那3件事,也就是多拿多占,越办越糟,负贩受辱。因为做官也好,打仗也罢,都是给别人干的事情,而这3件事都是跟鲍叔牙的切身利益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事,是管仲自己说出来的,在一般人眼里,管仲早就是个一事无成的窝囊废了,唯独鲍叔牙认为这些窝囊事、龌龊事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为什么鲍叔牙的眼光跟一般人不一样呢?难道说鲍叔牙是一个是非不分、黑白不辨的糊涂虫?不是的,历史证明鲍叔牙识人是正确的。

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40多年,一直担任相国,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管仲临去世前,齐桓公问他,仲父,万一你有个闪失,您的位子由谁接替好呢?您看鲍叔牙怎么样呢?管仲说,鲍叔牙是一个正人君子, 道德品质非常高尚,但是他并不适合担任相国,因为鲍叔牙疾恶如仇,容不得别人的过失,他一旦看到有人犯了什么错,就会耿耿于怀,一辈子都忘不掉。常言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鲍叔牙人是个好人,就是气量有点小,做相国对他并没有什么好处。

在管仲的评价中,鲍叔牙是一个疾恶如仇、善恶 分明的人,绝不是一个只讲感情不讲原则的人。鲍叔牙之所以理解管仲,是因为他了解管仲的本质。在他看来,管仲之所以看上去很龌龊、很窝囊,那只是表面现象,就本质讲,管仲既不贪财,也不怕死,更不是没本事,只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机遇,一旦时来运转,管仲一定能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因为鲍叔牙始终不渝地理解管仲,后来管仲感慨地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是个小商贩,鲍叔牙同样也是个小商贩,如果说管仲当小商贩时仿佛是金子埋在土里面,那么鲍叔牙当小商贩时却独具慧眼,认准管仲一旦得到机遇,一定是一个怀有经邦济国杰出才干的优秀人才。所以说,管鲍之交的故事说的不是管仲有多么大的本事,而是鲍叔牙能包容,有眼光。

司马迁就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在《史记》里讲,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就是说,天下人议论起管鲍之交,并不是多么夸奖管仲的才干,而是纷纷对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大加赞许。如果说管仲是一匹千里马,鲍叔牙就是伯乐,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做伯乐就更难了。所以说千万不要以为商人只会识货,他们识别人才的本领也是非常高的,鲍叔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管仲和鲍叔牙,两个小商贩出身的人,通过互相了解、理解、帮助和信任,成为历史上所有好朋友的楷模。每当评价或者形容某几个人关系密切、是知己,往往称他们是管鲍之交。历史上的管鲍之交,最早就是两个商人在共同经商的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才得以建立的。

朋友”二字的起源和真谛

实际上,不仅管鲍之交和经商做买卖有关系,就连朋友这两个字,它最早的含义也跟经商做买卖有关系。朋友讲的是人和人之间是好伙伴、交情好,怎么跟经商做买卖连在一起了呢?

甲骨文的“朋”字,是个象形字,象征着一串海贝被穿在一起。这个海贝不是一般的贝壳,是海边出产的一种特有的贝壳,叫作贝币,它是最早的钱。商朝时,贝币按朋为单位来计算,5个海贝串在一起,两串贝币合在一块儿,叫作一朋。所以朋这个字的本意指的就是贝币,也就是钱。

拿着钱走南闯北,买东西卖东西的人,当然就是商人了。金文里有两个字,也是象形字。其中一个字,是一个人挑着很多的朋在外面行走;另一个字,是一个人挑着很多的朋站在船头,后面还有人划船。根据研究,金文里面的这两个字就是商人的“商”字。

那么朋友的友字又是什么意思呢?甲骨文的“友”字也是一个象形字,根据专家研究,它象征着两个人的手合在一起。我们的老祖宗在古代时还没有握手这种礼节,根据专家的解释,两个人的手合在一起,表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搞交换,所以这个友字也是跟经商做买卖有关系。

可见,朋指的是贝币,是钱;友指的是交换。这两个字都跟经商做买卖有关系。

既然朋友这两个字最早的含义是拿钱来搞交换,为什么后来朋友这两个字会引申出好伙伴的含义呢?大概是沿着两条线索发展出来的:

第一,两串贝币合在一起叫一朋,如果拿掉了一串,就不够一朋了,所以朋这个字就引申出来缺一不可、亲密无间的意思。现在说人之间有交情、关系好,是朋友,指的是两个人,或者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叫朋友。

第二,“友”是搞交换。从事任何商品交换,首先要讨价还价,买卖双方要就交换的数量、价格等达成一致。同时,还需要买卖双方建立一个基本的信任关系,如果人们互相猜忌,这个买卖肯定做不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多数情况下要么是先拿货再给钱,要么是先给钱再拿货,这是一种信用交易关系,它的基础就是买卖双方互相信任,这是做成交易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这就是朋友这两个字引申出来彼此信赖的线索。

朋友这两个字后来之所以只剩下了好伙伴的含义,词义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古人认为商人和商业都是值得信赖的。讲究诚信,诚实经营,是我国古老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朋友这两个字词义的变化就已经完成了。例如,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友谋而不忠乎?”孔子所讲的朋友指的都是好伙伴,跟现在的含义是一样的。管鲍之交之所以成为管鲍之交,靠的就是两个商人互相帮助,彼此信赖;朋友之所以能够成为朋友,靠的同样是人和人之间互相帮助、彼此信赖。

各为其主,共创霸业

管仲和鲍叔牙后来不再经商了,他们到齐国的首都临淄做了官。齐国国君叫齐鳌公,他有3个儿子,老大叫诸儿,老二叫纠,老三叫小白。老大诸儿已经立为太子,齐鳌公任命管仲、召忽二人担任老二纠的师傅, 任命鲍叔牙担任老三小白的师傅。鲍叔牙心想,小白年龄小,母亲早就去世了,孤苦伶仃的,看来小白是最没有政治前途的。鲍叔牙对这个差事非常不满意,就请病假不愿意上任。管仲和召忽来看望鲍叔牙,问他,你怎么在家里待着不出来上任啊?鲍叔牙讲,古人说,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君主大概认为我是最无能的,所以才让我担任小白的师傅,我可不愿意干这种劳而无功的事情。召忽性格直爽,对鲍叔牙说,你不想干就不干,我去跟国君说,国君不会难为你的。管仲听了却摇了摇头,对鲍叔牙说,我们都是国家的官吏,应该给国家出力,怎么能挑三拣四呢?再说将来谁当国君可不一定,你还是上任吧。召忽说,诸儿是老大,最有希望继位当国君,接下来要轮到老二纠了,小白恐怕是最没有指望的,不如我们一起辅佐纠吧。管仲又摇了摇头,他说,不对,纠的母亲名声不好,使纠受到连累。小白母亲早就去世了,孤苦伶仃的,大家反而都很同情他。诸儿虽然年长,但品行不端,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所以我们三个人中必须有人辅佐小白。鲍叔牙听懂了管仲的意思,于是出来担任了小白的师傅。管仲和召忽担任了纠的师傅。管仲还和鲍叔牙约定,将来无论是纠当国君还是小白当国君,管鲍二人都要互相推荐。管仲还一再地嘱咐鲍叔牙,教导小白时一定要尽心尽力,这样才能得到小白的信任。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管仲所料,诸儿继位当了国君,即齐襄公,他荒淫无耻,凶狠残暴,搞得齐国政局动荡。管仲和召忽保着纠跑到了鲁国避难,鲍叔牙保着小白跑到莒国避难。后来,齐襄公在暴乱中被人杀死, 鲍叔牙和小白捷足先登准备回齐国上任。管仲为了让自己的学生纠上台继位,于是在半路拦住小白他们,管仲冷不防射了小白一箭,幸亏只射中衣钩,小白没有丧命,回国继位当了国君,就是著名的齐桓公。这时,鲍叔牙记着跟管仲的约定,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不愧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捐弃前嫌,任命管仲担任相国。鲍叔牙甘居管仲之下,二人齐心协力辅佐齐桓公开创大业,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的第一霸主。齐桓公、管仲还有鲍叔牙,这几个人能凑到一起共创霸业,是有多个非常难得的因素促成的。首先,是管仲深谋远虑。当初如果不是管仲竭力劝说鲍叔牙担任齐桓公的师傅,大概就不会再有后来的故事了。管仲之所以这样做, 一方面是他作为政治家的老谋深算,另一方面也是他成功地把商人特有的智慧运用到了政治上。

第二,是齐桓公胸怀大度,爱惜人才,和与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握手言和。

第三,是鲍叔牙知人荐贤。鲍叔牙不仅信守他和管仲当年的约定,更重要的是他以国事为重,知道自己的才干不如管仲,而齐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管仲的杰出才干,所以极力劝说齐桓公捐弃前嫌,任命管仲为相国。

识才善任才是最大的资源

鲍叔牙始终不渝地支持管仲,帮助管仲,也赢得了长久丰厚的回报。

司马迁在《史记》里讲,“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就是说,鲍叔牙靠着知人荐贤,赢得了所有人的好评和爱戴,所以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做官,有十几代人拥有封地,还出了很多有名的大夫。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人力资本。人以及人才,作为资本的作用要比资金及其他物资重要得多。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讲,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那就是人。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先有人才后有钱财的道理。培养人才、帮助人才、支持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投资。在这方面,鲍叔牙是一个先行者,而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先行者。管仲早年的贫穷生活以及艰难的经商经历,使得他深刻地认识到经济状况对于一个人以及一个社会的极端重要性。过去,如果不是因为家里穷,还用得着多拿多占吗?所以管仲说了这样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时,把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尤其在发展农业基础上继承了姜子牙开创的一些传统、政策,大力发展工商业。其中,管仲采取了一项具有创意的措施,即把社会上的成员按照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部分。让相同职业的人集中居住在一起,叫作四民非业聚居。管仲采取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社会的分工相对稳定下来,促使他们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技术水平。在2600多年前的古代时期,这种做法是非常先进的,因为在古代的传统经济中,生活技术、经营技巧主要依靠的是经验的积累,相同行业的人集中居住到一起,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经验的总结、继承和传播。从管仲开始,士、农、工、商这样的职业划分也就长期沿用下来。

管仲当相国时,士、农、工、商只是职业的划分,没有社会等级贵贱的差别。比如,士最早指的是贵族,后来主要指读书人、知识分子。工商业者和作为下层贵族的士相提并列,说明工商业者在当时地位还是相当高的。商鞅变法后,随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士、农、工、商的说法才开始有了贵贱等级的差别。



来源:《百家讲坛》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