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顶碗舞随想曲

作者:徐天麟 发表:2007-01-07 06:0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曾经席卷欧亚非的蒙古旋风,蒙古的英雄时代作为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已经无情地进入了时光隧道,但反映蒙古少女的善良真诚、豪爽好客,柔韧奉献精神的明目皓齿及多变的婀娜舞姿却作为传统文化的积淀,似乎永恒地活跃于舞台。反映蒙古节日气氛的盅碗舞就是这样的一个传统节目。它似乎已经流传了数百年,虽细节随时略有创新,蒙古少女的风情体态,在草原长风中的飘逸扭摆,沉醉于审美激情的瞬间的颠动,沉醉于节庆气氛的神韵仍不减当年。

2006年圣诞前夕,新唐人电视台在百老汇彼肯剧场上演的盅碗舞与往日略有不同,配乐中还加入了嘎达梅林交响诗的主旋,这种主旋曲调,嘎达梅林对于自由的热烈追求以及他的英雄气概,在蒙古家喻户晓,似乎铸成了我们当代人文精神的楷模,或许正因为如此,加上贴题的主旋律,美轮美奂的服饰,顶碗的高难度功夫,才使这一节目受到空前广泛的欢迎接纳而成为保留节目。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顶碗舞者的柔媚奉献本为雄烈狂放的英雄男儿准备,而舞台上并没有出现男性。舞蹈只是通过舞者的飘逸扭摆,全身的奉献颠抖,通过热情豪爽而略带心灵沉醉所展示的美来反应。乐曲同样令心灵沉醉,在沉醉中起舞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美,为远方来客而沉醉起舞,在庆宴的气氛中进入高潮。

蒙古王朝来去忽忽,犹如旋风,所以蒙古文化着重审美激情奔放的瞬间而不太在乎单调沉闷的理性永恒,所以盅碗舞者的舞蹈中有相应的跪地仰面朝天的激烈颠抖,在颠抖中更使心灵沉醉。嘎达梅林交响诗的主旋律一直在蒙古草原上空飘逸,更通过盅碗舞,飞跃到大洋彼岸,回响于百老汇的舞台,可以肯定的是他还要在无线电城的音乐厅上演,或许还会紧随音乐诗剧《猫》的踪迹,成为永久保留的节目。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姿多彩的,透过盅碗舞演出者时而飘逸,时而热情奔放的舞姿,豪爽好客满面春风的豪情,人们看到的是另一个历史上的中国朝代---元朝。在那个朝代,打破了沉迷于欢歌漫舞的南宋湖山一梦,游牧民族的草原雄风代替了重文轻武的宋王朝,是通过蒙古女儿的时而飘逸,时而热情奔放的舞姿迂回展现的,蒙古女儿的真诚善良,柔韧奉献,通过舞者热情好客,豪爽明快,展现的是另一个中国朝代的特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