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甚至假惺惺地问叶剑英:你们那时为啥不来找我嘛?你们写写,我批上几句嘛!
*为何起用老干部*
文革专家宋永毅说:
“对毛泽东来说,他解放这些老干部,他是被迫的。如果说原来林彪那帮人仍然在这个权力机构里边,他不用解放,或者他不用急着解放。那么林彪那批人是他清洗的对象,那么他要依靠谁去清洗呢?他当然要依靠人去清洗。清洗完了,这些工作当然要有人给他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毛泽东当然急于要做这个事情。这是第一。
“第二个呢,毛泽东是一个权术老手。只要他活着一天,他永远是在党内的各个派别之间搞平衡。现在既然林彪搞掉了,他当然要扶植另外的派别上来,以便于他搞平衡。
*悼死者以收人心*
毛泽东急于借恢复老官员名誉的机会收买人心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1972年1月6日抱病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文革专家高文谦在《晚年周恩来》一书中说:
“据知情人说,毛泽东本来并没有决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但后来听说陈毅死后,三零─医院门口自发地聚集了不少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老干部。他们站立在寒风中等候,久久不肯散去,坚持要向陈毅的遗体告别,而且人数越聚越多,这件事后来惊动了高层。毛正是在看到这一点后,才在最后一刻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的。”
*周恩来顺水推舟*
善于体察毛泽东意图,坚决贯彻毛泽东旨意的周恩来非常乐于看到毛泽东起用老官员。他后来以捧毛的方式表示老官员是忠于毛泽东的。他说:“毛主席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使我们这些老干部、使我们忠于主席的人,都很感动。”
周恩来和陈毅的密切交情有几十年的渊源。文革初期,周恩来曾经亲自出面保护陈毅。但是在“二月逆流”之后,毛泽东将陈毅打入冷宫,并且在中共九大上让陈毅作为“右的代表”进入中央委员会,周恩来只好疏远陈毅。
后来,陈毅在庐山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和陈伯达、汪东兴、以及林彪的亲信一起围攻张春桥。毛泽东发怒之后,周恩来也曾经落井下石,当众批评陈毅和陈伯达“二陈合流”。
陈毅去世的时候还算是“犯错误的人”,因此陈毅的悼词最初曾经有“有功有过”的评价。周恩来有心为老战友送好最后一程,加上“功大于过”的字句。毛泽东则索性好人做到底,将功过评价的字句全部删掉,表示:“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作。”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在追悼会前接见陈毅的家人,说陈毅是“好人”,是“立了功的”,并且把陈毅抑郁而死的责任推给林彪,他说:“要是林彪的阴谋搞成了,是要把我们这些老人都搞掉的。”
*不顾文革派反对 解放大批官员*
周恩来则乘势着手“解放”老官员。1972年4月24日,周恩来亲自审阅了《人民日报》的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指责林彪对官员“打击一大片,保护一小撮”,强调“90%以上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老干部”和文革中的“新干部”“都是党的宝贵财富”。
周恩来提出一份有300多名老官员和老将军的名单,并且多次亲自主持中共政治局会议,不顾江青等文革派的反对,逐一“解放”了这些官员。
*周壮大权力基础*
记者问文革专家宋永毅:周恩来为什么积极促成解放老干部呢?
宋永毅:第一,这是毛泽东的意思。他是个大忠臣嘛,他永远是积极贯彻的。另外一点呢,就周恩来来说,这些老干部好多都是他的部下。他促成解放,对他来说,也是巩固他势力的一个机会。你不要以为周恩来完全是大公无私啊。周恩来在这件事情上是既有公,又有私。或者我认为,私大于公。
“你比如说 151个还是157个将军,周恩来找每一个人谈话,解决他们问题的时候。这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周恩来已经不在军内任职。但是他找每一个人谈话,他把每一个人都分配到一个很满意的位置上。这一百多个将军,经过他的手解放,就是他的人了,就是他和叶剑英的人了。后来确实也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最后就奠定了叶剑英后来能够一举搞掉四人帮的基础。
“对于一个忠臣来说,你说他不防毛泽东?他当然防毛泽东。怎么防毛泽东?怎么使得毛泽东不能轻易把他搞掉?当然也是把自己的根基,把自己的势力越是扩充越安全了。所以我觉得,在温情脉脉的忠臣的幌子下面,实际上都是有那些黑暗的,或者是肮脏的权术的。”
*毛:权交周恩来*
“林彪事件”以后,周恩来无意之中成为党内第二号人物。毛泽东把中国的党政大事都交给周恩来办理。1971年10月3日,毛泽东撤销了由林彪属下控制的军委办事组,成立了由军队元老叶剑英元帅为首的军委办公会议来控制军队。毛泽东亲自指示说:“凡讨论重大问题,要请总理参加。”
1972年初,毛泽东大病一场。1月18日,毛泽东由于心肺功能问题而发生休克。醒来以后,毛泽东当着江青的面表示要把权力交给周恩来。他对周恩来说:“我不行了,全靠你了。”“我死了以后,事情全由你办。”“就这样定了。”
毛泽东过去从来没想过要周恩来接他的班。他确立的接班人最早是刘少奇,在刘之后是林彪或者邓小平。在1972年,刘少奇和林彪死了,邓小平还由于刘邓路线而落魄江西。毛泽东似乎是在一时找不到接班人的情况下临时准备将大权交给周恩来。
*江青指责周逼宫*
此时的周恩来对毛泽东忠心耿耿,也从来没想过要当中国的头号领导人。毛泽东昏厥过去,周恩来曾经紧张得大小便失禁。因此对于毛泽东向他交权的想法并不愿意接受,也不敢接受。在毛泽东病情有所好转之后,他立即向毛泽东表示:“我们还是在主席领导下工作。”
但是即使这样,江青后来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仍然指责周恩来逼毛泽东交权。周恩来感觉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味道。林彪死后,周恩来就曾经当着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和纪登奎嚎啕大哭,说“你们不明白,事情不那么简单,还没有完”。
周恩来当时心里到底担心什么,人们无从所知。但是周恩来后来的境遇的确是非常艰难。
*毛记仇 猜忌周*
文革专家宋永毅说:
“从历史上来说,毛泽东从来不放心周恩来。历史上,周恩来和毛泽东非但有过矛盾,可以说有过一点仇的吧。尤其是在三十年代。毛泽东这个人是非常记仇的。你看他临死的时候还把批周恩来的那些文章拿出来读。
“毛泽东是出于无奈,他接受一个现实,就是因为林彪的倒台,党内的第二号人物,而且是最有权的人物就变成了周恩来。也就是说,周恩来大大的填补了林彪所带来的权力真空。那么毛泽东对他就更不放心了。
*毛夫妇逼周检讨*
1972 年五、六月间,中共召开有各地党、政、军负责人参加的批林整风汇报会。在会议中间,毛泽东单独找周恩来谈话,说是要总结“党内路线斗争的历史教训”,让周恩来在会议上发言,谈谈建国前党内六次路线斗争。江青随后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要周恩来在发言中“多讲点历史事实”,也就是多讲讲自己的问题。
开始周恩来只写了一个提纲,但是江青逼着他“联系实际”。周恩来只好关起门来花10天的工夫写了一份30多页的发言,主要是讲自己曾经在王明的所谓左、右倾路线中犯过严重的错误。
*毛周旧怨*
在国共第一次内战的1931年和1932年的中共“宁都会议”上,毛泽东曾经先后两次被剥夺军权。接替他的就是当时毛泽东的上级领导周恩来。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
“那时,周恩来与‘三人团’(指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中的其他人站在一边,阻挠毛的建议。......如果说,没有证据表明周恩来支持博古和李德要搞掉毛的阴谋的话,也没有证据表明周恩来曾参与反对此种阴谋。”
“宁都会议”之后,失去军队指挥权的毛泽东曾经向周恩来表示:“前方如有急需,可来电报,我即前去。”但是周恩来从来没有找过毛泽东,而是依靠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朱德、林彪的军事才能取得了所谓的“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毛泽东是否有被冷落的感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在四十年以后的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压力之下被迫“自我批评”时把“宁都会议”列为所犯“路线错误”之一,说自己曾经大力执行“王明路线”,在“宁都会议”后“未曾向主席求教过一次,现在反省起来,对照主席在宁都会议的临别之言,我真无地自容!”
*批经验主义即批周*
中共“延安整风”期间,周恩来被指责犯了“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毛泽东的整风干将刘少奇指责周恩来没有同王明、博古“另立中央”的行为进行斗争,成了“教条主义的帮凶”。江青等文革派后来批判“经验主义”,就是要指桑骂槐地批判周恩来。
周恩来后来在中共的批林整风汇报会上连续三天做了“自我批评”发言,并且说:“我一直而且永远自认为,不能掌舵,只能当助手”,表明自己没有夺权的野心。
*毛曾批极左*
在“林彪事件”后,毛泽东曾经将林彪定为极左派。1972年6月8日,毛泽东在会见外国客人的时候说:我们的“左派”是什么一些人呢?就是火烧英国代办处的那些人,今天要打倒总理,明天要打倒陈毅,后天要打倒叶剑英。这些所谓“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总后台叫林彪。
毛泽东还曾经指示要“深挖516反革命集团,批判极左思潮”。
*周恩来贯彻*
从1971年年底到1973年,周恩来试图借批判林彪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来对经济领域进行整顿,恢复规章制度和正常秩序,发展工农业生产。
不料,周恩来的努力同文革派发生了冲突。在1971年12月,张春桥就反对下发周恩来支持的《1972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声称批“空头政治”就是批“文化大革命”。
周恩来在1972年8月1日和2日向驻外大使和外事机构的人员发表讲话说:
“实际上各单位的极左思潮都是林彪放纵起来的,极左思潮就是夸夸其谈,空洞、极端、形式主义,空喊无产阶级政治挂帅。”
由于毛泽东当时表示要调回驻外机构中搞极左的人,周恩来也说:“如果驻外使领馆现在还有人搞极左,就要把他们调回来学习,不要妨碍我们的对外工作。”
*毛泽东得势便转向*
然而毛泽东此时却感到批极左不对头了。高文谦在《晚年周恩来》一书中说:
“毛泽东在看到周恩来在外交部批极左的讲话后,曾把他这种内心的隐忧向张春桥、姚文元这两位文革派大将谈过,表示不赞成批林彪的‘精神万能论’、‘唯意志论’和‘空头政治’,认为这样搞,将会批到邪路上去。
“毛之所以在林彪事件后的一段时间里,对周恩来批极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要是因为当时迫于形势而不得不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作出某种限度的松动。现在,毛自觉已经渡过难关而决心在政治上刹车了。”
*文革派反击*
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便充当了毛泽东的马前卒。他们在审议1972年中国国庆的社论时删去了“要批判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特别要批判极左思潮”这句话。并且说:批左不要过头。
1972 年10月中旬,《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整版批判无政府主义的文章,是该报理论部王若水根据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的讲话精神而组织撰写的。江青等人对《人民日报》社大兴问罪之师。张春桥、姚文元说这几篇文章是“大毒草”,提出“当前要警惕的是右倾思潮的抬头”。随后,《人民日报》社被责令在内部开展“反右倾回潮”运动。
1972年11月底,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外交部的一份外事工作报告提出要“彻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煽动的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周恩来批示同意。但是张春桥在报告上批道:“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否仍然是极‘左’思潮?批林是否就是批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
江青则提出应批林彪卖国贼的“极右”,“同时也应着重讲一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周恩来无奈,只好同意删掉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字眼。
*政策之争 + 权力之争*
记者问宋永毅:是周恩来主动地向文革派挑战了呢?还是文革派主动地向周恩来挑战了?
宋永毅:我认为是文革派主动地向周恩来挑战。
记者:文革派反周恩来,是因为周恩来那些做法,文革派认为是在否定文革呢,还是说就是一场权力斗争,就是说文革派认为周恩来阻碍了他们更上一层楼的路呢?
宋永毅:我认为这两个因素都有。但是更大的因素,我认为是你说的第二个,周恩来阻碍了他们全面夺权。
*王若水上书*
1972年12月5日,文革后曾经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王若水对《人民日报》社内的“反右倾回潮”运动不满,写信给毛泽东,表示同意周恩来批极左思潮的做法,同时反映张春桥和姚文元反对批极左。
王若水是希望毛泽东支持周恩来,支持批极左。哪想到结果适得其反。12月17日,毛泽东召见周恩来、张春桥和姚文元,明确提出:“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他指出,林彪“是极右”,是“修正主义”。
*翻云覆雨批极右*
记者问宋永毅:在这个时候,周恩来为什么就不能顺着文革派?为什么就不能说,我不批极左?那些规章制度难道一定要恢复起来吗?
宋永毅:“当时的情况下,我不认为周恩来知道这个事情会和文革派发生那么大的冲突。第一个呢,周恩来在理论上他不是很敏感的。
“第二个呢,你如果看一看林彪事件以后中共中央发的那些文件,当时没有把他(林彪)说成是极右,是把他说成是极左的。所以毛泽东这个人呀,他老是给人家当上。明明是当时他定的调,那些中央文件他都是看过的嘛。说他(林彪)是极左的,没有说他是极右。
“等到周恩来要批极左,要做一些具体的改善的时候,文革派当然觉得,你光批林彪当然行,如果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了,讲穿了,林彪和江青,他们都是文革派嘛,如果触及到他们,他把这个事情提到毛泽东那里去了,那毛泽东当然觉得他要压一压周恩来了。他就说林彪不是极左,是极右。
“因为这个触及到对文化大革命的根本否定的问题。并不是说当时周恩来有意要借批极左来达到和文革派发生冲突(的目的)。周恩来只不过是根据当时毛泽东定下来的调子在做。因为当时的所有中央文件都是说批林彪极左的嘛。
*周恩来转舵改口*
毛泽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周恩来只好见风使舵,说“林彪叛党叛国,那是极右了。”“说林彪是‘左’,在原则上是错误的。”“不能把群众中的一些自由主义说成是无政府主义和极‘左’思潮。”
1973年,中共“两报一刊”的元旦社论强调批林整风的重点是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极右实质”,算是正式结束了这场“左右”之争。
周恩来批极左,本来是要贯彻毛泽东的旨意,没想到却被毛泽东和文革派打了一闷棍。毛泽东和周恩来在林彪事件以后一度出现的蜜月期也就此结束了。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