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长阳路上的犹太教堂
来自上海的女硕士生朱佳,作为毕业作品的一部分,本周在伦敦西城举办了一个颇为轰动的历史影展。展品追溯了几个世纪在不同时期的欧洲犹太人在上海安家创业的历史。开幕之日,来自中国大使馆以及英国犹太社区的各方人士纷纷前来祝贺,使得上海与伦敦这两个国际大都市之间有增添了一条充满人情味的联系纽带。
据朱佳介绍,能有今日的成果,最应该感谢的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在四处拆迁、建筑超现代化的今日上海,虹口区长阳街上一座160岁的俄式犹太教堂早已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教堂里边更是给人一种回到过去、回到一个被遗忘年代的感觉。正是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两年多前,女大学生朱佳找到了感觉、选择了自己的毕业论文主题,也无意中寻到了上海与伦敦一丝鲜为人知的感情联系。
耄耋守堂人
上年岁的还能隐约记得当年的犹太邻居
第一次偶然步入这座不起眼教堂的时候,八旬老人王发良所讲述的一段街区历史深深感动了朱佳。
据悉,老人虽然身体不是很好,而且早已经被搬到离长阳街很远的朱家嘴,却仍然坚持经常来到教堂看守,因为这教堂中留着一些让他无法背弃、无法忘怀的记忆。
据朱佳介绍,在老人心中,无时不念记着当年的老犹太邻居们;虽然他们早已远去,他们的后代也早已迁徙到了世界各地,但是老人表示只要活着一天,就会尽一切努力让这些上海犹太人的记忆活在长阳街、活在这曾经也属于过他们的上海。
万里寻根记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大学毕业之后,朱佳申请到了来英国伦敦西南的金斯顿大学研修媒体通讯硕士。知道很多当年的上海犹太人离开后来到了英国,朱佳便把找寻这些英伦“老上海”,并为他们或他们的后代万里寻根作为自己的研究项目,并得到导师的鼓励与支持。
1949年之后,多数定居上海的犹太人被“遣返”;其中不少来到了伦敦重新安家。时隔半个多世纪,又远隔重洋,真能在伦敦找到“老上海”吗?两年前刚开始研究项目的朱佳心中也是没有底。不过当她在一两份犹太社区报刊上登出一小条“寻人启事”之后,没几天竟收到几十个电话,真可以说是反响热烈。
人们纷纷为朱佳贡献出珍藏的史料,向她陈述老一辈讲述的上海故事。最令人感动的恐怕是一对家住伦敦的年轻夫妇。据说,他们的叔父生前年年不忘自己度过年轻时代的上海滩。这对年轻夫妇不但协助朱佳搞研究,还特别恳求她在回上海探亲的时候,到当年他们叔父的家门口照一些相片回来。据朱佳介绍,相片拿回时,夫妇感激万分、热泪盈眶;虽然街道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他们还是郑重地给相片镶了框子、珍藏起来。这次朱佳搞研究成果展览,这对夫妇还坚持拿出自己的钱来赞助。
新上海情结
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30年代末曾大批移居上海
中国人最讲究因果报应。如果说老上海在欧洲犹太人几次遭难的时候收留了他们,给与了他们一个藉以生存繁衍的中国家,积下德行,那么如今的新上海,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因由,开始吸引来源源不断、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寻根团”。
据悉,如今上海仅存的几处旧犹太人故居、教堂,在旅游旺季,常常每天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外来观光团。据说,继续看守犹太教堂的王发良老人,当年从老邻居们那里学得道地的英语。如今他不但为中国游客描绘着昨日上海的那一页,也用英语为今日的洋“寻根团”讲述着他们先人的往事。
即将成功结束在英国学业的朱佳,除了图片资料外,还采访录制了一部文献纪录片,专门记载这一段鲜为人知的上海犹太故事。据说,今年10月,上海市外宣办还可能要在上海旅游节上展览朱佳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各地的游人播放她的纪录片。
朱佳说,纪录片已送了拷贝给长阳路上的犹太教堂,因为那是她还送给王发良老人的一份礼物。朱佳希望王老人的故事、上海犹太人的故事,还有上海和伦敦间这一出出“双城记”,会从此永永远远流传下去。
中国犹太人简史
8-9世纪(唐末) 第一批犹太人沿丝绸之路来到长安(今 西安)
13世纪(宋) 犹太丝绸商人在开封等地定居
1840年后 欧洲和中东犹太商人开始在上海定居经商
1920年代 大批俄国犹太人逃避内战移民哈尔滨、上海等地
1938 奥地利犹太人逃避纳粹政权移居上海
1939年 更多欧洲犹太人逃避大屠杀来到上海
1943年 日本占领军强迫犹太人集中在虹口区租界居住
1948年 以色列在上海设领馆,欢迎犹太人“回国”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遣返”犹太人
1976年 文革结束时仅有10名犹太人还留在上海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