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訊息救急 地方政府新型創收神器?(組圖)

作者:上官亂 發表:2024-06-13 0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數
 大數據 (圖片來源: 公用領域 pixabay )

【看中國2024年6月13日訊】眾所周知,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重創了經濟。雖然中國領導人屢屢用新能源汽車等「新質生產力」給大家打氣,期待其可以代替房地產成為新的財政支柱,可是這在地方政府眼裡基本是望梅止渴。因為,過去20年,中國每個地方政府都靠土地財政支持運轉,可是如今,卻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能力搞新能源產業。於是,現在,地方政府找到了一種據說可以替代土地財政的新型創收方式——數據貨幣化。換句話說,就是用當地全體民眾的個人資料和數據來賣錢。當然,也順便全面加強對個體財富和人身自由的管控。

雖然地方政府過去大搞基建和房地產泡沫,留下一大堆債務,但是過去十幾年的網路經濟,卻讓每個政府手中都握有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涵蓋每位公民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相關的點點滴滴,以及無數的隱私,如今,都被看作網路時代的遺產,可以轉化為巨大的財富,而且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用這些數據進行融資了。

今年3月,浙江省國有企業溫州大數據運營有限公司將其掌握的公民數據資產作為抵押品,從銀行獲得融資人民幣378萬元。早些時候,江蘇南京公交(公車)集團,也用數百億條市民乘坐公交車(公共汽車)活動訊息從銀行獲得數據資產融資授信人民幣1000萬元。這些數據到底是否合法,是否侵犯隱私,所有權的屬性為何,無人知曉。乍一聽還以為是緬北園區才會幹的事情,沒想到如今成了中國地方政府積極試水的生財之道,而且妄圖以此替代土地財政。

其實,這件事情的規劃早就開始了。2018年,新華社就發過一篇報導:《政府數據資產可望釋放出億萬產值 趕超土地價值》。當時提這個的還是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執行總裁王三壽,他說,「目前可利用、可開發、有價值的數據80%左右都在政府手上,這些瀋睡的數據一旦被激活(開啟),或將釋放出億萬產值。」那時候大家就雄心勃勃,希望用其代替土地財政。

為什麼會在貴州最先提起?因為貴州不僅有牆內iCloud——專屬中國大陸境內的iCloud服務「雲上貴州」項目,還有2015年李克強在貴陽批示成立的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其成立之初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緊盯國家數據安全問題,而是知道這背後有利可圖。據報導,2017年貴州大數據相關產業產值增長了86.3%;同年貴州省GDP總量突破1.3萬億元,較2016年增長10.2%,增速高於全國水平3.3個百分點。每創收100萬美元,銀行業平均產生820GB的數據,數據強度高居各行業之首。而在相同創收條件下,電信、保險和能源行業數據強度分別為490GB、150GB和20GB。

但是,這些行業看似龐大的數據,與政府數據相比也不是一個量級。這位負責人說:激活(開啟)北京市政府這二三十年來的數據資源,就相當於10個阿里巴巴。而現在地方政府所急於變現的,就是他們掌握的跟大眾相關的大數據。

房
中國房地產(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只不過,過去網路經濟好的時候,政府覺得不必自己親自下場,一是不專業,而且沒人能保證大數據能比賣土地變現快。但是現在隨著經濟衰落,網路經濟形勢也下滑,電商之都杭州的餐廳都紛紛倒閉,因為網紅們紛紛出走了。於是手握大眾訊息的地方政府,決定親自下場,並開始歷數數據資產的優點:一、衍生性。就是開發數據資產潛在價值,可以根據用戶畫像研發各種「新產品」。二、共享性。數據資產的共享性,即是實現數據資產價值最大化。三、非消耗性。即是數據資產無限循環利用、價值可持續。環保,不消耗資源。

2019年,中央政府又明確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名義上,數字人民幣是為了「防範打擊洗錢、恐怖融資和逃稅」,但是實際上,學者認為,這是中國政府為了全面管控個人財富,逐步回到計畫經濟年代。而這個時候,數據資產也同步被提出來,一方面是配合數字貨幣的推廣,另一方面,也是配合個人財富和行動的管控。當然,還有一個目的,也是把變現的機會從阿里巴巴這樣的民營企業平臺手中搶過來。

舉個例:過去對於傳統銀行來說,最困難的是發放小額貸款,原因在於資訊不對稱,不知道要不要給個人客戶貸款,貸多少合適,客戶還款能力怎樣。但在大數據時代,銀行只要調取你個人都數字貨幣記錄,就知道了——當然,政府和犯罪集團更希望掌控。

於是,到了2020年8月,澎湃新聞就有報導兩件事情被熱議,一個是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另一個是數字貨幣的發行。截至此時,數據首次成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並列的生產要素,和驅動經濟發展的新能量。

此後,數據資產的重要性被不斷推高。2022年,《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超過50萬億元,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到41.5%,位居世界第二位。到2025年中國數據資產的總值將達到75萬億,其中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的年增長率為10%。」當時的政府認為,從土地財政到數據財政,這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體現,也是一個時代的標誌。

但是真正開始廣泛試水,還是從2023年底。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3月份的報導,今年(2023)已有城投公司通過數據資產融資了。近期已有13家城投或其下屬企業實現數據資產入表,希望藉此推動轉型,資產以公交、供暖、供水等公共事業數據為主。比如,南京揚子國資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月份完成首批3000戶企業用水脫敏數據資產化入表工作,成為水務行業全國首單數據資產入表案例。再如,南京市城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資二級集團南京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南京公交集團」)今年1月成功完成約700億條公交數據資源資產化並表工作,成為江蘇省首單城投類公司數據資產評估入表案例。從這些案例都可以看出一個讓人擔憂的細節:在中國,一個城市的國有企業下屬單位就可以拿到700億條公民乘坐公交車數據的數據準備賣錢,而無需經過任何人的同意。

為了迎接接下來的大規模數據資產變現,2024年2月5日,中國財政部發布了一則《關於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數據資產管理的通知》,其中規定了交易數據資產的原則,包括:

開放共享。積極推動數據資產開放共享,在確保公共安全和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加強數據資產匯聚共享和開發開放,促進數據資產使用價值充分利用。

審慎處置。各部門及其所屬單位應當根據依法履職、事業發展需要和數據資產使用狀況,經集體決策和履行審批程序,依據處置事項批覆等相關文件及時處置數據資產。確需徹底刪除、銷毀數據資產的,應當按照保密制度的規定,利用專業技術手段徹底銷毀,確保無法恢覆。

嚴格收益。建立合理的數據資產收益分配機制,依法依規維護數據資產權益。

大
上海大數據再失守近5000萬人個資外泄(圖片來源:  網路圖片/大陸)

以上的每一條,都讓人擔憂,地方政府手握這麼多數據去交易,真的能「確保公共安全和保護個人隱私」嗎?真的能科學銷毀,確保無法恢復’嗎?公民的訊息被賣了,能參與「合理的數據資產收益分配機制」嗎?這些原則又是誰來監督呢?

關鍵是,數據資產的確權,是一個覆雜的過程,涉及多方利益主體。權利界定不清晰,可能導致法律糾紛和經濟利益的損失。誰來承擔損失?當然了,對於大眾來說,也許又會誕生新的問題,如果人們知道自己的數據能給自己帶來收益,那他們可能會有有意識地做出偏離正常的行為,從而對數據的真實性產生影響。那誰又來為數據的合規性負責呢?可是這些問題明明沒解決,卻已經有不少地方在拿這個融資了。

而這些動輒數百億條的數據,又能換多少錢,對地方財政有多少助益呢?據報導,2023年12月,泰山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將其自有的「泰山易停」停車數據資產入表,獲得了泰安泰山農村商業銀行授信,成功拿到了貸款500萬元。

2024年4月25日,溫州銀行順利落地「信貸數據寶」質押融資,溫州市大數據運營有限公司順利獲得融資授信378萬元,接近資產入表價值的4倍。該項「信貸數據寶」也是中國全域首單成功入表的數據資產。

就目前的案例來看,這點錢對地方政府債務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車薪。

但是,最近這兩天,越來越多的政府下場了。而且融資也越來越多了。6月5日,濟南官方新聞,《數據資產化:濟南加速起步》,前不久,濟南公交集團公司完成了首個「數據資源包」的數據治理、合規確權、資產登記、質量評價、資源入表、資產評估等工作,涉及入表數據約190億條,資產評估價值約1390萬元。

如今以公民訊息安全和個人隱私為巨大代價的數據資產,以如此廉價而危險的方式兜售,很難不讓人擔心:這即將又是一場賤賣公民權利的大躍進,而最終可能對地方財政無所助益,但對公民的普遍監控卻無限制地擴大了。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