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少取能夠多得;貪多反而迷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不自以為聰明才是真正的聰明,不拿自己的狡詐手段刻意妄為,持守淳樸善良的德行,才是真正的智慧。
一、狡詐抵不過善良 手段抵不過坦然
人這一生,決定自己站得穩走得久的主要因素有兩個: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能力。
「德行」是讓我們在人生中站得足夠穩的主要根源,而「能力」是讓一個人達到自己目的的有效方式,但是這種能力絕對不是投機取巧的狡詐手段,而是以德行為基礎的的真正智慧。
戰國時期,魯國的孟孫打獵時得到一隻小鹿,就派秦西巴把鹿裝到車上帶回去。
秦西巴把鹿裝上車正要回去的時候,發現母鹿一直跟在車子後面啼叫,秦西巴看了非常不忍心,就把小鹿還給了母鹿。
孟孫回來之後,一到家就跟秦西巴索要小鹿,秦西巴這個時候就解釋說:「我看到母鹿一直在車子後面追趕,於心不忍,就把小鹿還給了母鹿。」
孟孫聽了非常憤怒,一氣之下把秦西巴攆走了,過了還不到三個月,孟孫又派人把秦西巴找回來,讓他做自己兒子的師父。
孟孫的車夫就問孟孫:「過去您把他治罪,趕了出去,如今又把他召回來當你兒子的師父,這是為什麼呢?」
孟孫說:「他這個人不忍心傷害小鹿,又怎麼會忍心傷害我的兒子?」
一個人或許會因為自己過於善良而遭受別人的欺負,但是請不要疑惑,更不要灰心,人生所有的忠誠和善良走到最後,一定會讓你受益。
因為人這一生,心性之中產生的任何念頭都會在自己人生中產生作用,無論好還是壞,而且最終影響的都是自己,哪怕這個事情表面看似毫無關聯,但是背後都存在著潛在作用。所以說狡詐不如忠誠,賣弄機巧不如坦然做人。
你不在這世間萬事上刻意爭奪的時候,世間瑣事反而不會奪取你本身擁有的利益,當你喪失了德行過度爭搶的時候,那麼自身展露的鋒芒都會讓你受到災禍。
二、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會謙居人下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會謙居人下,正如《道德經》中所言:「我恆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秉持慈愛,謙下,節儉等各種看似「匱乏」的狀態,最後得到的反而真正充盈的人生。
楚莊王取得了勝利,回來之後獎賞孫叔敖,孫叔敖就告訴自己的兒子,只接受漢水附近那一塊叫「寢丘」的地方。
孫叔敖的這個舉動讓人感到詫異,因為那塊地名字不好聽,而且沙石滿地,根本不適合耕種,選擇那一塊土地是不是「傻」。
但是這個看似吃虧而又有些「傻」的舉動,最後反而讓孫叔敖的子孫受益。因為在楚國,享受俸祿和獎賞的大臣,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土地,但是因為孫叔敖的那塊土地過於貧瘠,沒人在乎,所以子孫好多代都能享用那一塊封地。
所以,你認為的吃虧不一定是吃虧,你認為的佔便宜也未必能夠真的佔便宜。
對於我們來說,智慧不是壞事,但是很多人卻拿自己的自作聰明當作智慧,殊不知人的思維淺見,怎麼能夠窺探天地自然發展的必然規則呢?
所以不自以為聰明才是真正的聰明,不拿自己的狡詐手段刻意妄為,持守淳樸善良的德行,才是真正的智慧。
責任編輯:wend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