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與臺灣人為何產生了文化隔膜?圖為中正紀念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什麼叫文化的隔膜?本來我以為自己跟臺灣人沒有什麼文化隔膜,都是中國人,說中國話,彼此之間也沒什麼矛盾。但是後來我發現了,所謂文化的隔膜和差異,就是聊天聊半小時到一小時以後,找不到詞了。
當然這一小時不是商務談判的時間。開商務會議,三五個小時都可以談下去,因為大家的語言系統是一樣的,都是談錢,談規則,談利益。但是如果撇開這種空洞的商務活動,談別的談一小時,有時候就很難找到共同話題。
在臺灣的時候,除了睡覺,我們基本上從早到晚都跟臺灣人在一起。那我們總得說話呀,但我就發現找不到詞。不是沒詞,是我怕「說錯」。
比如說,我們不能談關於溥儀的事,因為臺灣人彼此之間不知道對方是「藍」的還是「綠」的,所以避免談政治。再比如我們在大陸會講葷段子,在臺灣又不敢說這些。為什麼?怕人家說我們大陸人沒教養。所以又得「裝」,這也不能談。
於是我只能像一個糊塗長輩,問他們:多大了?在哪工作?上過什麼學?這些話十分鐘也就說完了。而且像我們大陸關心人家的私生活關心到吃飯、睡覺、過日子,如果要在臺灣問這些問題,也不知道適不適合,所以也不好問。
其他還能聊什麼呢?那就聊我擅長的企業管理吧,這也可以聊上一陣子,但聊這玩意兒幹嘛呢?到後來還是沒話說。幸好還有另外一個大陸人跟我一起,結果最後變成我們兩個在一起暢談。
這樣近距離、深入地跟臺灣接觸以後,我才發現,實際上我們兩岸的文化差別非常大。
還有一次,實在沒什麼話說了,我就跟他們聊買房子的事。那時候正好北京又開始說什麼五環漲價,藉著這件事兒,我就分別問他們說:「假如你買不起房,你有三種選擇,第一,認為是政府的原因,房地產政策不好;第二,認為是開發商太黑心,抬高房價;第三,怪自己,說自己怎麼運氣不好,掙不著錢。你們會如何選擇?」
我問的基本都是年輕人,都是大概二十七八歲的樣子。結果沒有一個人抱怨政府,也沒有一個人說地產商的不是,都說是自己賺不到錢。男的是這樣的,女的也是這樣,有些歲數大的也是這樣。
有兩個人稍微展開講了一下。一個說,市場總是波動的,貴的時候我買不起,那可以考慮便宜的時候買。另外一個說,如果政府來管這件事情,讓每個人都能夠買得起房,那麼越干預,社會的成本就會越高。這是一個集團公司的部門經理,他學的是經濟,說得也有他自己的道理。
我想起來,在爬玉山的時候,我的嚮導是一個大姐,在路上我就跟她找話說。
於是我也問她,「你買房了嗎?」
她說:「沒有。」
「那你是租房嗎?」
「我租房快二十年了。」
「你有小孩嗎?」
「我有三個孩子。」
「三個孩子你還一直租房嗎?為什麼不買呢?」
「我買不起,我老公也買不起」
「那你以後怎麼辦呢?」
「沒什麼,就一直租房啊。就算賺不到錢,我也喜歡這種生活,我已經爬了九十多次玉山了。」
「那你的小孩呢?」
「那是他們的命,讓他們自己去想。」
我就開始想,為什麼他們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呢?
如果你來臺灣玩,到每個村、每個鄉、每個鎮、每個市去看,都會發現有很多廟,光道教的廟就超過一千個。因為臺灣人這樣「敬鬼神」,所以他們會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歸因為自己的「命」不好,不埋怨別人。
中國十三億多的人口,官方統計信教的大概只有一億多人,再加上信馬克思主義的,加起來不超過兩億。十多億人不敬鬼神、誰都不怕,那確實很可怕。如果一直埋冤別人,一有事就罵人,而不反省自己,那麼這樣的社會就是一個極其容易「爆炸」的社會。
我們社會未來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如果我們能逐步過渡到臺灣社會這樣的人心、次序上來,其實挺好的。
責任編輯:美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