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病態焦慮 醫師教你如何「安定身心」(組圖)

作者:陳紹祖 發表:2020-03-04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面對疫情,一般人也可能出現病態的焦慮。
面對疫情,一般人也可能出現病態的焦慮。(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案例1:L女士,之前被診斷為焦慮症,因為擔心很多事情,情緒容易煩躁不安,經過藥物治療,已經長期保持穩定,但是自從12月底中共肺炎疫情傳出後,就變得很焦慮,想到明天不確定能不能買到口罩,就覺得胸悶、心悸,喘不過氣來,徹夜難眠。

◎案例2:W先生,重鬱症患者,以前會有強烈自殺意念,覺得生命無助無望,經藥物治療後,完全康復,後來申請退休,照顧父母,經常進出醫院。中共肺炎疫情傳出後,他開始覺得陪伴父母進出醫院,壓力很大,憂鬱情緒再起,終夜煩惱、失眠。

前天陪伴父母去看病時,居然拿下口罩,對父母的制止置若罔聞,父母覺得不對勁,要他提前回診精神科。經過會談才發現原來W先生因為壓力太大,憂鬱症復發,想直接不戴口罩,讓自己感染,死了算了,免受煎熬。

其實面對疫情,並非只有精神病患會顯露焦慮不安,一般人也可能出現病態的焦慮。

一位感染科醫師在門診就遇到自稱「前一段時間從北京返台」的男性,他沒有發燒,也沒有呼吸道症狀,但是要求感染科醫師幫他自費檢驗,看體內是否有新型冠狀病毒存在。感染科醫師上雲端病歷並沒有看到他的出國紀錄,詳細詢問才發現,他其實是在半年前前往中國旅遊,但是因為擔心自己是帶原者,所以要求自費檢驗。

這種擔心顯然已經達到非理性程度,有慮病傾向,不但無助自己健康,還妨害防疫工作。

審慎選擇閱聽資訊

不少藥局出現排隊搶購口罩的風潮,多是民眾恐慌、焦慮與不安的行為展現。
不少藥局出現排隊搶購口罩的風潮,多是民眾恐慌、焦慮與不安的行為展現。(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這個自媒體時代,網路上有各式各樣的信息,有些是想報導真相,分享資訊,但是也有許多是為了出名,吸引群眾目光,提升知名度,更有甚者,是為了藉機行銷,想發一筆災難財,所以審慎選擇閱聽資訊,就是「安心」的第一步。

面對疫情升溫,社會逐漸出現「個人恐慌」及「人際緊張度增加」的現象,即便科學數據佐證不需要任何場合都配戴口罩,不少藥局仍出現排隊搶購風潮,多是民眾恐慌、焦慮與不安的行為展現。

對於長期服用藥物、病情穩定的精神科病患,我的建議是應該持續服用,如果太擔心被感染或沒有口罩可以前往就醫,應該跟醫師討論是否可以改用居家治療模式,以持續治療,維持穩定。

過度焦慮建議

就醫對於過度焦慮的民眾,前往身心科診所或醫院,讓醫師傾聽你的擔憂,用正確資訊化解心中疑慮,使用有效又不會成癮的藥物,這些都有助改善焦慮程度,也是可以使自己「安心」的有效方法。



来源:自由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