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示意圖/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8年12月31日訊】據海外中文媒體報導,去年,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藝術系教授Kip Fulbeck以客座講師的身份上課,他發現有許多同學上課睡覺、玩手機以及示意去洗手間卻再也沒回來,也注意到似乎犯這些錯誤的學生大都是中國學生。
於是,今年秋季學期開學時,他用英文和中文雙語的課堂規則PPT作為開場:Turn your phones off.Go to the bathroom now.(立即關閉手機。現在就去洗手間。)
幻燈片內容(圖片來源:留學爆米花)
PPT被打開後,有的學生倒抽了一口氣,有的學生聳聳肩不在意,有些學生拍下了PPT,並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出去。
很快就有中國學生團體提出這是種族歧視,併發起了請願,要求給出官方解釋,一時喧嘩一片。
隨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副校長David Marshall表示,學校已瞭解情況,並要求雙方都坐下來討論此事,最後由教授在課堂上就此事道歉,併發布聲明,才算告一段落。
據報導,在過去十年裡,加州大學國際生數量增加了兩倍多,而中國留學生則增長了八倍多。留學生所支付的高昂學費幫助加州大學抵消了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的資金大幅削減。僅2017年,UCSB就招收了2173名中國學生,是最大國際生比例。
除了Kip Fulbeck,也有其他老師表示:大學根本沒有為迅速增長的中國學生潮做好充分準備。近年來他們一直敦促校方嚴格篩選國際生的語言技能,並且為國際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輔導、生活幫助,同時指導國際生瞭解大學相關規範,包括學術誠信、尊重課堂等。
一位紐約大學的中國史教授也曾提出過類似問題。當時,她在《華爾街日報》中「毫不留情」地指出,中國學生對她上課構成負擔,因為她不得不為了他們調整上課形式。許多中國學生「極度準備不足」,「他們幾乎不知道對一段文本進行分析是什麼意思。對於他們,做到分析性思考和寫作(analyticalthinking&writing)非常困難。」
這樣的言論在「人文學科」的課堂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在這位教授「中國歷史」的美國老師看來,中國學生存在著一些較為普遍的不足之處:
第一,中國學生在批判性閱讀和「分析」能力上的確有所欠缺。
例如:面對兩三份來自不同視角或立場的有關同一個事件或主題的材料,中國學生在分析時往往是:選擇一種跟他們的理解更相投,讓他們看起來更舒服的解讀。
這不僅反映了人文學科思維方式和技能上的短板,還體現出某種「國家主義傾向」——「有時中國學生相信他們應該選擇一種對中國最有利的解讀,然後忽略材料的其他部分。」
正是中國學生在當今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培養出的應試能力,使得他們希望迴避美國博雅教育所要求的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使得他們去選擇自以為對授課內容已經有所瞭解、有一定基礎的課程,因為他們覺得在這些課程上,憑藉自己的「應試」策略,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於是他們將自己從小到大所記憶的能夠應對中國歷史考試的內容,搬用到美國的中國歷史課上,以為這就夠了。但這些為學生往後的學術研究打下基礎的課程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確認中國學生以為他們所掌握的、從以前受到的教育中得到的對中國的既定看法。
第二,中國學生想要「正確的」答案。
他們太害怕失敗,這就意味著——適得其反。這正意味著他們在人文學科的課堂上很難取得成功。
人文學科的課程要求闡釋的能力,而中國學生並不相信他們自己的闡釋能力,而試著去敲定一個標準答案,因此他們「僅僅是把我(教授)說過的話重複給我」,相信那大概就是「正確的」,就是「我想要聽到的話」。
「優秀的標準不是客觀的對與錯,真和假,而是分析性的,而且更加主觀。中國學生不太容易理解這一點」,而更嚴重的情況,是他們「不知道什麼叫抄襲」,儘管這在學生手冊、教學大綱與課堂上被反覆重申,仍然時有發生,而且中國學生比其他地方的學生更容易犯這個錯誤。
前幾年,《華爾街日報》曾對美國50所國際生佔比較高的公立大學進行學術誠信分析,從數據來看,相較於本土學生,國際生作弊比例確實較高,並且高得多。並且,在採訪過程中,很多大學特地指出中國留學生作弊情況普遍。
對此,就有中國學生表示,學費壓力實在太大了,有些父母以及學生本人希望能拿個漂亮分數提前畢業,於是選擇最糟糕的方法——作弊。
報導稱,中國學生在多年來為美國大學提供充足的經費來源的同時,還是要認真考慮一下留學是為了什麼,以及怎樣達到這些目標的問題。
責任編輯:傅美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