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軍是蔣介石中央軍五大主力之首,打出「抗日鐵軍」的威名。(看中國製作)
自1924年,蔣介石在廣州黃埔建軍,到國民政府1949年退守臺灣,中華民國國軍英勇奮戰,浴血保衛中華民族。國軍在大陸這25年期間,歷經東征平叛(1925年-1926年2月),北伐統一中國(1926年7月-1928年),抗日戰爭(1937年-1945年),兩次剿共戰爭(1930年-1934年,1946年-1949年),湧現出眾多功勳卓著的王牌軍。
抗日剿共最傑出的國軍王牌軍如下:
第一名:第七十四軍(1937年9月—1949年10月)
代表人物:張靈甫、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余程萬、李天霞、廖齡奇、邱維達、羅幸理
編制:3個整旅(師),3萬餘人。全美械,國軍中裝備最好的軍之一。
第74軍是蔣介石黃埔中央軍五大主力之首,是國軍中裝備最好的軍之一,首任軍長俞濟時。自1937年9月在淞滬戰場上組建以來,74軍參加了華中和華南的絕大多數抗日大會戰,大多以主力使用打硬仗。在俞濟時、王耀武两任軍長領導指揮下,74軍打出了「抗日鐵軍」的威名,可算抗日戰績最輝煌之軍。日軍對74軍深為敬畏,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74軍所轄51師、57師、58師,皆以「5」開頭)。師長張靈甫等人作戰異常英勇,戰鬥力可排全國第一名。在作戰英勇頑強方面,唯一能夠與之相媲美的是白崇禧桂軍。
在1937年淞滬會戰中,面對日軍海陸空三軍的聯合攻擊,師長王耀武率51師像鋼板一樣牢牢地頂住日軍,表現超過當時的中央軍德械師87師和88師,是淞滬會戰中表現最好的部隊之一。唯一可與之相媲美的是在吳興抗擊日軍第一王牌谷壽夫第六師團的白崇禧桂系鋼7軍。淞滬會戰後,王耀武晉升為74軍第二任軍長。
1941年,在羅卓英任總指揮的上高會戰中,王耀武率74軍「拚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是役,軍長王耀武、副軍長施中誠、師長李天霞、余程萬、副師長張靈甫等人皆有出色表現。
1943年,余程萬率57師8000人堅守常德城16天,最後該師所有勤雜政工人員全部上陣,師長余程萬親率衛隊參戰,全師僅剩300餘人,寫下「虎賁師」血戰常德的傳奇。張靈甫率51師救援常德,配合第九戰區歐震兵團反攻收復常德,被蔣中正譽為「模範軍人」。
抗戰勝利後,張靈甫接替施中誠,出任74軍第四任軍長,守衛首都南京。隨後國軍整編,74軍整編為74師。1946年,張靈甫率整編74師赴蘇北剿共,與白崇禧鋼七軍和邱清泉第5軍南北對進,屢次擊敗陳毅、粟裕共軍,連克宿遷、泗陽、淮陰、淮安、漣水等城。第二次攻打漣水之戰,74師重創陳粟共軍王牌6縱王必成部。在鋼七軍等友軍配合下,74軍打得陳粟共軍丟棄盤踞多年的蘇北根據地,逃亡山東。張靈甫受到蔣介石嘉獎,獲三等雲麾勛章。
張靈甫帶領的74軍攻守兼備,敢打硬仗,勇於進攻。論對陳粟共軍的戰勝率,張靈甫率領的74軍勝多敗少,在國軍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对各路共軍幾乎戰無不勝的白崇禧鋼七軍,遠遠優於邱清泉第5軍、黃百韜第25軍、胡璉第18軍等國軍精銳。
不幸的是,1947年5月,在國防部共諜策應下,陳粟共軍在山東孟良崮以人海戰包圍了整編74師(即原74軍),而距離孟良崮最近的李天霞整編第83師消極救援。經過4天血戰,74師陷入彈盡援絕,水糧俱無的絕境。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捨身取義,壯烈殉國,整編74師全軍覆沒。張靈甫被蔣中正總統追贈為陸軍中將,靈牌供奉在臺北忠烈祠第一位,一艘軍艦被命名為「靈甫號」以紀念剿共英勇殉國的張靈甫將軍。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重建整編74師(即74軍),以邱維達任第五任軍長。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中原野戰軍楊勇兩個縱隊和一個獨立旅圍攻安徽阜陽。整編74師羅幸理58旅9千餘人堅守阜陽6天,以自身傷亡2千餘人的代價,數次打退共軍的進攻,消滅劉鄧共軍一萬餘人,直至邱維達指揮蒙城74軍主力和邱清泉第5軍趕來增援。劉伯承不得不下令撤兵突圍。阜陽之役,整編74師獲得蔣介石和陸軍總司令顧祝同的電報嘉獎。
1949年1月,重建後的74軍在徐蚌會戰中再度全軍覆沒。此後74軍二度重建,在同年8月的福州戰役中再遭重創,餘部被合併入李天霞指揮的第73軍。從此74軍的歷史劃上了句號。
第二名:第七軍(1924年—1952年底)
代表人物:白崇禧、李宗仁、夏威、廖磊、張淦、徐啟明、鍾紀、李本一
廣西鋼七軍在北伐、抗戰和剿共作戰中屢建殊勳。(網絡圖片)
第七軍是白崇禧奉國父孫中山之命,為消滅反叛孫中山的陸榮廷、沈鴻英舊桂系,於1924年聯合李宗仁創建的廣西軍隊,是國軍中最英勇頑強的軍隊,也是在大陸戰鬥歷史最悠久輝煌的軍隊。特別擅長山地作戰,近戰夜戰。假如配備有中央軍同等的優良重型火炮裝備,戰鬥力可排第二位,僅次於張靈甫第74軍。
自1924—1925年消滅叛逆陸榮廷、沈鴻英舊桂系,以少勝多打敗7萬入侵广西的雲南唐繼堯、龍雲滇軍,統一廣西后,第七軍在北伐、抗戰和剿共作戰中屢建殊勛,被敵軍稱為「鋼軍」,令北洋軍閥、日軍深為敬畏,也是最令毛澤東共軍恐懼的國軍王牌。第七軍參加的戰役,許多已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經典戰役。
在大陸近30年的戰爭期間,鐵血桂軍先後湧現一級上將李宗仁、白崇禧兩人;戰區司令長官、省主席、集團軍總司令級別的上將8人,如黃紹竑、黃旭初、夏威、葉琪、李品仙、廖磊、劉士毅、韋雲淞等人;兵團司令張淦、徐啟明兩位中將;軍、師級中將和少將至少40人,如蘇祖馨、李本一、區壽年、覃連芳、莫德宏、莫敵、鍾毅、鍾祖培、周祖晃、何宣、闞維雍等人。可謂人才濟濟,群星璀璨。
第七軍打響了北伐統一中國的第一槍,參加了北伐所有重大關鍵戰役。1927年江西戰場力挽狂瀾,「四・一二」清黨救國,龍潭戰役消滅北洋軍閥孫傳芳10萬「五省聯軍」,奠定蔣中正南京國民政府基業,這些北伐最重大關鍵戰役的頭號主力均為第七軍。從廣西鎮南關,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打到平津山海關,殲滅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張宗昌主力,第七軍都是參戰主力之一,是北伐戰爭中戰功最高的軍隊。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廖磊鋼七軍(參謀長張淦)171師一日之內收復黃埔中央軍和湘軍丟失的陣地。第7軍以徐啟明170師和172師兩師兵力,在浙江湖州市吳興阻擊日軍第一王牌第六師團(時任師團長谷壽夫)10晝夜,掩護數十萬國軍主力和浙江省政府安全撤退,為中國堅持持久抗戰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和保護了國軍主力。
1938年武漢會戰,白崇禧指揮廖磊第二十一集團軍(張淦第7軍、張義純第48軍)以大別山為依托,在黃梅、廣濟地區構築工事,與覃連芳第84軍等友軍,頑強抗擊日軍第一王牌第六師團(時任師團長稲叶四郎)月餘,給日軍以沈重打擊。日軍無法越過桂軍防線一步而西犯武漢,不得不再增派援軍。
武漢會戰之後,鋼七軍奉命在大別山堅持抗日游擊戰,屢次打退日軍的進犯掃蕩和陳粟新四軍的進犯,大別山抗日根據地巍然屹立整整7年而不倒。
1938年11月—1939年8月,在短短10個月中,鋼七軍在豫南、鄂東大別山地區,便對日軍作戰大小戰役300餘次,殲敵逾萬,策動偽軍反正投誠人槍各達1.6萬之多。
抗戰期間,戰區司令長官李品仙奉蔣委員長和白崇禧副總長之命,指揮鋼七軍、48軍等桂軍多次挫敗陳毅、粟裕新四軍破壞抗戰、搶奪地盤、赤化民眾的企圖,打得陳粟新四軍在桂軍防區無法立足,只好逃竄到江蘇,為禍江蘇韓德勤國軍。毛澤東、陳毅、粟裕對堅決反共的白崇禧、李品仙、李本一等人恨之入骨,污蔑他們是「桂頑」。
日軍戰史記載,鐵血桂軍是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軍隊」,國軍「雜牌軍中的王牌」,「戰鬥力可以和中央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比」。美軍駐華司令史迪威將軍評價說:「廣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1946年,鋼七軍(軍長鍾紀、副軍長兼171師師長李本一)奉命擔當戡亂剿共的主力軍之一,協同友軍連續發動泗縣戰役、兩淮戰役,擊潰數倍於己的共軍,致使毛澤東決定將華東野戰軍的實際指揮權由陳毅轉交粟裕,以挽回頹勢。在泗縣戰役中,南北城門皆為共軍所破,鋼七軍172師兩個團依然重創陳毅共軍第八師,共軍團級幹部傷亡4人,營幹部傷亡23人,排長傷亡殆盡。共軍抱怨說從未打過這樣的「窩囊仗」,陳毅不得不做戰敗檢討。在兩淮戰役中,鋼七軍與張靈甫整編74師精誠合作,雙方打出了國軍罕見的默契配合、守望相助的經典戰例。打得陳粟共軍被迫放棄盤踞多年的蘇北根據地,逃亡山東。
1947年7月,張淦率鋼7軍、第48軍在山東追擊粟裕共軍葉飛和陶勇縱隊,消滅共軍兩萬餘人,打得葉、陶兩個縱隊基本上喪失戰鬥力,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開始緩過氣來。
1947年11月,蔣介石命國防部長白崇禧統一指揮豫皖贛湘鄂五省戡亂剿共作戰,以消除大別山劉鄧共軍對首都南京、大都會武漢的威脅。白崇禧指揮桂系張淦第三兵團(鍾紀、李本一第7軍、張光瑋第48軍)和中央軍精銳(包括胡璉第18軍、黃百韜第25軍、羅廣文第10軍),在大別山圍剿劉伯承、鄧小平中原野戰軍。
針對共軍特點,白崇禧下令採用堅壁清野、堡壘戰術,並加強鄉村武裝和保甲制度,發展情報網,廣泛發動當地民眾支持配合國軍作戰。在短短一兩個月內,就逼得劉伯承先後兩次分兵,打得劉鄧共軍無法立足,至少損兵7萬人,輜重盡失,成為中共四個野戰軍中唯一一個戰力嚴重下降的野戰軍。被打殘的劉鄧共軍被迫丟棄在大別山佔據的30餘座縣城和根據地,只能去投靠陳粟共軍,從此再也無力獨當重任,只能淪為給陳粟共軍打下手。
論對陳粟、劉鄧、林彪、彭德懷、朱德、葉挺各路共軍的戰勝率,鋼七軍在國軍中位居第一,在1949年10月前幾乎戰無不勝,是真正的共軍剋星。當時流傳一句話叫「鋼軍硬,共軍不敢碰一碰」,指的就是陳粟共軍被桂軍打得聞風喪膽。中共大將粟裕對桂軍深為懼怕,多次向毛澤東發電報申訴,尋找各種理由要求避打桂軍。粟裕說:「如果是既有美式裝備又有廣西口音,那絕對是國民黨軍中最精銳的!」(《粟裕戰爭回憶錄》)。1947—1948年,國民黨在中原戰場上的五大剿共主力軍,即邱清泉第5軍、胡璉第18軍、黃百韜第25軍、李本一第7軍和張文鴻第48軍,桂系就佔了兩個軍。
1949年8月,在國民黨大勢已去,兵敗如山倒,湖南程潛、陳明仁率領數萬國軍叛變投共的艱難情況下,白崇禧指揮張淦兵團李本一鋼7軍和徐啟明兵團第46軍共三個師兵力,在湖南永豐青樹坪設伏,幾乎全殲林彪四野鍾偉「虎賁師」。這是國民黨自1948年遼瀋、平津、淮海戰役後的首次大勝。白崇禧再次粉碎了「林彪不可戰勝」的狂言,令毛澤東十分震怒,污蔑詆毀白崇禧為「中國境內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
鐵血桂軍是最令毛澤東共軍恐懼的國軍。1949年5月,林彪挾遼沈平津戰勝之威,統帥80萬四野虎狼之兵渡過長江南下,追擊千里,費盡心機,也無法捕捉到白崇禧統帥的20多萬桂軍主力;在青樹坪戰役前,甚至連一個營的桂軍也沒有消滅。更早在1934年的湘江戰役中,白崇禧指揮廖磊第7軍、夏威第15軍(第48軍的前身)約3萬兵力,與湘軍夾擊紅軍,令中共紅軍遭到自1927年成立以來最大的傷亡慘敗,紅軍從江西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人。號稱紅軍「鋼鐵之師」的紅34師被桂軍打得全軍覆滅,師長陳樹湘被俘自殺,該師是整个30年代國民黨多次圍剿紅軍作戰中唯一被全殲的中共師。而桂軍在整個湘江戰役僅傷亡2千餘人,可見其強悍戰鬥力。在1949年10月第七軍、第48軍在衡寶地區敗於林彪四野人海圍殲戰之前,鋼七軍對各路共軍作戰幾乎戰無不勝,第48軍也極少打敗仗。
毛澤東、鄧小平、中共元帥劉伯承、林彪四野將領也都認為桂軍最強。1947年9月,毛澤東發電報指示劉伯承:目前幾個月內作戰,要先避開桂系第7師(即鋼7軍)、整編48師(即第48軍),最後才打最強之桂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國解放戰爭史》)。劉伯承在大別山制訂的殲敵順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隊,再打較強之中央軍,最後打最強之桂軍」(大陸《讀者報》)。1948年1月,鄧小平電告毛澤東,表示桂軍對劉鄧中原野戰軍危害最大,再次請求撤離大別山。劉伯承、鄧小平還同時發電報向粟裕請求支援,稱目前中野在大別山處於極大困境中。多位參加過青樹坪戰役的林彪四野軍、師級將領這樣評價桂軍:「我們從東北打到湖南,打敗過蔣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中的主力,王牌軍中的王牌孫立人新一軍和廖耀湘新六軍,但從沒見過如此頑固勇猛的國民黨軍。」
1949年12月,大陸已經淪陷,在台灣白崇禧將軍的部署和遠程遙控指揮下,堅強不屈的廣西軍民與百萬林彪共軍又再打三年艱苦卓絕的「反共救國總體戰」,一直堅持到1952年底,等於再打了一次三年國共內戰(1946-1949年)。這在全中國都是獨一無二的,流芳千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桂系第48軍,代表人物是軍長夏威、蘇祖馨、區壽年(原蔡廷鍇第19路軍將領,抗戰勝利後任中央軍兵團司令)、師長莫德宏、莫敵等人。48軍被譽為「加鋼黃鱔」,喻其戰鬥力強悍,且打仗刁滑,令敵軍非常頭疼。早在1934年的湘江战役中,曾在北伐龍潭戰役中立下卓越功勳的鋼七軍第二任軍長夏威率第15軍(即後來的第48軍)給中共紅軍以重大殺傷。抗戰期間,48軍的戰績在某些時候甚至超過鋼七軍,在國軍王牌軍中至少當列前15名,但知名度不如鋼七軍。
鮮為人知的是,桂系48軍創造過全中國獨一無二的輝煌抗日戰績:整個抗戰期間,唯一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最高級別日軍將領,並非是中共宣傳說的被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而是被桂軍擊斃的日本第11軍司令官塚田攻大將。塚田攻是1937年南京大屠殺的主要策劃者和元凶之一,也是日軍在中國「慰安婦制度」的創建者,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1942年12月18日,蘇祖馨48軍李本一138師12團3營9連,在安徽太湖縣山區,以高射重機槍擊落日機一架,當場擊斃日本第11軍司令官塚田攻大將、高級作戰參謀藤原武大佐、兩名飛行員等12人,給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
(未完待續)
點擊延伸閱讀 《精忠報國 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十大抗日名將》
點擊延伸閱讀 《抗战期间 中国最高统帅部和军事指挥系统(上)》
點擊購買電子書:《滄海:改變中國歷史的北伐戰爭》
國軍抗日剿共十大王牌軍——第七十四軍 第七軍(看中國原創視頻)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