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如果在約一週後的公投後脫離歐盟公投,將可能給全球政經圈投下震撼彈(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6月15日訊】6月23日,英國將舉行一次全民公投,以決定英國繼續留在歐盟還是脫離歐盟。最新的多個民調結果顯示,支持脫歐比支持留歐要高出幾個百分點,反映出反歐情緒仍然高漲。
為什麼英國有這麼多人要脫歐呢?這要從幾方面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英國人非歐洲人」
筆者在英國居住生活了20多年,記得剛到英國不久,曾經與住在附近的一位英國老先生討論英國與歐洲的關係問題。當時這位老先生斬釘截鐵地對我說:「我是英國人,不是歐洲人」,我對此不以為然,於是問到,「難道英國不是歐洲一部分嗎?既然英國是歐洲的一部分,英國人自然也就是歐洲人了?」而老先生則回答說:「英國是英國,歐洲是歐洲大陸,兩者不是一回事。」
我承認,當時不太理解這位英國老先生的話。但後來在英國住久了,對不少英國人的反歐心理也逐漸明白了。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英國是一個島國,不少英國人都心存「島國心理」,習慣於「自我孤立」。英國著名憲制及歷史學家伯格達諾爾教授(Professor Vernon Bogdanor)就這樣說過,「雖然孤立的時代早已過去,但其對英國人的影響仍在,使他們不願意與歐洲大陸建立聯繫。」
不過正如BBC記者威爾遜(Sam Wilson)指出的:歐盟成員國當中也不乏島國,例如愛爾蘭,馬爾他及塞普勒斯等,但這些國家並不反對把更多權力交給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因此他認為,英國的反歐情意結,或許是島國心理再加上對大英帝國的留戀同時作怪所致,因為「英國人習慣了對他人發號施令,而不習慣接受他人的發號施令。」
的確,據筆者在英國多年的觀察,不少英國人都喜歡懷舊,特別是懷念大英帝國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輝煌年代。而我也經常聽到一些英國人說,英國人就是比歐洲人強——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大陸很快就落入納粹德國的手中,許多歐洲國家不堪一擊甚至不戰而降,唯有「大英帝國」獨力抗爭。雖然因此使英國國力元氣大傷,最終還是在美國協助下取得勝利。為此,許多老一輩英國人都瞧不起歐洲人,並認為歐洲人在關鍵時刻「靠不住」。
因此,雖然不少英國人每年度假時都往往把歐洲國家作為首選目的地,甚至有大約150萬名英國人自歐盟成立後,選擇移居歐洲大陸,但許多英國人在感情上,卻從未對歐洲有任何親近感,反而覺得英國自己過得很好,根本不需要加入歐洲大家庭。
入歐三心二意
其實,成立歐盟的建議最初是由英國提出的。早在1946年,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就倡議建立「歐羅巴合眾國」,但到了其它國家對此興致勃勃的時候,英國卻變得態度消極。直到1961年,英國才首次主動申請加入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但遭到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的拒絕。直到1973年戴高樂去世後,英國才獲准加入。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2014年曾經撰文分析:在歐盟現有28個成員國中,絕大部分是出於非常清晰和長遠的目的而加入歐盟。例如,對於德國和法國來說,成立歐盟就是為了癒合過去的戰爭傷疤;而像比利時這樣的小國,則希望通過歐盟在國際舞台上發出更強有力的聲音;至於波蘭等東歐國家,則是為了不再受俄羅斯的欺凌而加入的。
相比之下,英國在加入歐盟問題上一直三心二意。後來終於加入,也讓不少人覺得,英國只是為了希望從歐洲的單一經濟貿易市場中分一杯羹。例如,筆者曾在幾年前到布魯塞爾參觀歐洲議會,聽到一些歐洲議員私下抱怨:英國在歐盟中自私自利,總是想著如何佔便宜,而沒考慮如何為歐盟承擔責任和義務。
當然,指責英國對歐盟沒有承擔也有點言不符實。根據英國議會在2015年發表的一份有關英國與歐盟關係的報告指出,2014年,英國對歐盟預算的淨貢獻(即支付減去所得)為98億英鎊,比2009年的43億英鎊還多出了一倍以上。正因為如此,一些英國人總覺得加入歐盟是「上當受騙」,不但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反而付出太多,有點得不償失。
對於英國加入歐盟後的經濟得失,英國多個商業組織或智囊機構也先後進行過研究,得出的結果卻大相逕庭。不過,根據英國議會的報告,歐盟帶給英國的經濟好處,至少有兩點無容置疑:首先,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44%的出口及47%的進口均來自歐洲;其次,英國近一半(48%)的外來投資來自歐盟,使歐盟成為英國外來投資的頭號來源地。當然,支持脫歐的陣營則反駁說,即使沒有歐盟的存在,英國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取得這些好處。
英國政壇「毒藥」
英國社會反對歐洲的聲音此起彼落,也難免會影響到英國政壇。
1994年,金融大亨戈德史密斯爵士(Sir James Goldsmith)創辦「公投黨(Referendum Party)」,極力爭取就英國與歐盟的關係舉行全民公投。但當戈德史密斯在1997年7月去世後,該黨也隨之銷聲匿跡。
另一個鼓吹英國完全退出歐盟的右翼政黨「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則稍早在1993年成立。該黨最初並沒有什麼影響力,但近幾年來卻異軍突起,逐漸成為英國第三大黨。在201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英國獨立黨更以26.6%的得票率高踞英國各政黨首位,該黨領袖法拉奇(Nigel Farage)也成為英國政壇上反對歐洲的代表性人物。
伯格達諾爾教授曾表示:「對於英國政壇來說,歐洲問題就像是一種毒藥」,不但會導致不同政黨之間針鋒相對,「還會造成各個政黨內部的分裂」。
的確,以目前執政的保守黨為例,過去就先後有兩名黨領袖,因黨內在歐洲問題上的分歧而被迫下臺。這次圍繞歐盟公投的問題,首相卡梅倫為首的「留歐派」與司法大臣戈夫及前倫敦市長為首的「脫歐派」之間互相攻擊的程度,也不禁讓你懷疑他們究竟是同僚還是政敵。
事實上,卡梅倫在2015年承諾要舉行歐盟公投,目的也是為了安撫保守黨內的脫歐派,防止黨內分裂。但從目前發展來看,卡梅倫這一險招反而使黨內矛盾公開化。有分析家指出,無論這次歐盟公投結果如何,都會對保守黨造成難以治癒的「內傷」,首相卡梅倫也有可能被迫提早下臺。
不過,因為歐洲問題而出現黨內分裂的情形,同樣也曾發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英國工黨身上。
1973年,保守黨首相希思帶領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但在隨後一年的大選中,工黨成功組成少數黨政府取代保守黨上臺執政。這時,包括現任工黨領袖柯爾賓在內的一些工黨左翼議員發難,強烈反對英國加入歐共體,指其為「資本主義的產物」,只會導致英國勞工失去就業機會。為了平息黨內反歐聲音,工黨首相威爾遜決定在1975年舉行公投,結果,三分之二的英國公眾投票贊成英國留在歐共體。
反歐呼聲更高
但與41年前上一次公投相比,英國目前的反歐聲音顯然要強烈得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外來移民問題的出現。
歐盟自2004年開始的東擴行動,導致大量東歐國家公民湧入英國工作和生活,他們被指搶走了不少英國人的就業機會,並製造了不少社會及治安問題,而近來大批來自中東地區非法移民紛紛抵至歐洲大陸,更讓不少英國人擔心外來移民人數會激增。
此外,1975年公投時,英國正面臨嚴重經濟危機,而歐洲大陸的經濟水平則普遍高於英國,當時加入歐共體,對英國的吸引力很大。但近年來,歐盟成員國接連出現經濟問題,其中尤以希臘的問題最為嚴重,直到現在還沒有解決的跡象。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認為,歐盟已經變成沈重的經濟負擔,需要英國不斷「奉獻」來幫助這些「窮國」。
與此同時,近年來在歐洲大陸接連發生的暴力襲擊事件,也讓許多英國人覺得:只有脫離歐盟,關閉邊界,才能阻止這些襲擊事件蔓延到英國。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這次退歐公投的結果至今難以預料,也是可以想像的。而且筆者相信,從現在到6月23日投票日,投票形勢還會隨著某些事件的發生而出現較大的波動。
来源:端傳媒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