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醫師專欄】秋季潤燥養生(圖)

作者:鄧正梁 發表:2015-10-02 01: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秋季天氣逐漸轉涼,養生要從「養陽」轉向「養陰」。(網路圖片)

秋季從立秋開始,到立冬結束,中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五個節氣。

秋季天氣逐漸轉涼,要防秋燥,養生也從「養陽」轉向「養陰」。忌食辛辣生冷,少吃油膩、煎炸的食物,因為油膩煎炸食物易積聚胃中,加重體內熱氣積滯,不利於潤燥,又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所以秋令飲食忌過燥食物,如:煎炸類。

秋季宜吃蔬菜,尤其是綠色蔬菜,如:菠菜、青菜、芹菜、茼蒿、莧菜、胡蘿蔔等深色蔬菜;也可多吃藕,因其有消瘀、清熱的性能,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

對於秋季產生的乾燥,潤燥的方法主要是應用中藥的滋陰涼補藥物,現在介紹常用藥物如下:

1.沙參:甘微苦寒,可養陰清肺、益胃生津。對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或咽乾音啞等有良效。

2.天門冬:甘苦寒,可養陰潤燥、清火生津。對於陰虛肺熱的燥咳與腎陰不足的潮熱盜汗、消渴便祕有良效。

3.麥門冬:甘微苦微寒,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對燥熱的乾咳痰黏、口咽乾渴、大便燥結、心煩不眠等有良效。

4.百合:甘微寒,可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燥熱咳嗽、失眠多夢有良效。

5.生地黃:甘苦寒,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對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有良好作用。

6.玉竹:甘微寒,可養陰潤燥、生津止渴。對於乾咳少痰、內熱消渴有良好作用。

7.枇杷葉:苦微寒,可清肺化痰、降逆止嘔。對肺熱咳嗽、胃熱嘔吐有良好作用。

秋季易受燥邪侵擾,應用以上藥物,可舒緩燥熱、養陰生津。



来源:看中國週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