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去中國化」?(圖)

作者:Ms Yu 發表:2015-09-24 09: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5年09月24日訊】前兩天到學生家上課,看見他的書架上有一套共十二本,名為《中國神話》的叢書。我一眼就認出,因為我小時候家裡也有一套。這十二冊以月份來分配,第一本叫「一月的故事」、第二本是「二月的故事」,如此類推。它們每本都是瀋甸甸的,雖然顏色鮮艷,但文字較多,所以對當時還在小學的我和弟弟來說不能當課外讀物。我倆最愛就是在一個百無聊賴的星期天,按月份拿下一本,要求爸爸跟我們說幾個神話故事。爸爸說故事動聽,從他口中聽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故事特別深刻。當年聽到澳洲上空的大氣層變薄,「穿咗個窿」,我第一時間想起女媧。

當年小學,有一科叫「社會」,科目除了教授社會現況常識外,偶爾會有一課提及歷史人物。小二那年便讀到一課有關兩位好孩子的故事。一個是黃香扇枕溫衾,我記得是因為我當晚便跑會家,功課不做便鑽進被窩呼呼大睡,媽媽回來問我幹麼,我說我花了一個下午為她暖被子。結果沒有被讚。另一個是孔融讓梨的故事,那故事簡直是當兄姊的福音。每當有不公平的情況,譬如說弟弟的那隻雞髀比我的大,我便會正氣的說:「弟弟,你有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嗎?」謝謝孔融打破大讓細的定律。

到大一點,當學到中國人的美德包括禮讓、仁義和克儉時,我深信不疑。因為故事這樣說、歷史這樣說,就連我身邊的人和事都不斷在證實這是真確的。不經不覺,我便建立好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和驕傲。屬於我們那極度「中國化」的特質不是一聲刪去便能成事。而且那都是美德,不用刪。

正正因為我們知道「中國人」應該是什麼模樣,所以我們才看到今天的強國人欠缺了什麼中國人應有的美德。

在某些內地遊客的態度裡,我看不到禮讓;在大陸水貨客的行為裡,我看不到仁義。在官二代、三代的氣質中,我看不到克儉。

到底是誰在「去中國化」?

香港的本土意識,根本一直都把中國的文化,無論是好的壞的都保存下來。那百年的殖民統治,比起那流傳了千秋萬代,祖先的家訓與期望,算什麼?即使不看膚色,我們根本已經很「中國化」了。

我們悲,是因為眼前的一切跟我們心目中對「中國人」的期望落差實在太大了。我們怒,是因為不甘心眼巴巴看著原本很「中國化」的家與國被「大陸化」。

有人說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有國才有家」。可是我想問句,沒有家哪來國?我對國幾千年的認識與個人情感卻是從家裡一點一滴累積回來的。所以我今天會悲會怒。幾千年的歷史是瀋重的,不是一句「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便能輕輕帶過,但既然要把它搬出來當論據,不如在批評我們如何不濟之前,先說服我今天佈滿世界各地的大陸人,他們的態度與言行舉止,到底哪裡像「中國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立場新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