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了,別離吧!(圖)

《一個心理學教授的苦笑》16

作者:揚子江 發表:2015-09-13 01: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一個一個心理疾病患者的病史

(接上期心理學教授的苦笑15)

婚姻關係的心理困惑和挫折(2)

2、婚前不夠瞭解,因自身的原因,草率結婚又離婚,是我在心理諮詢中多次碰到的,而且以年輕人居多。

姜某(男),在一所中學任聘體育教師。他人高馬大,外型清爽、英俊,大城市出身,還彈得一手好洋琴,會吹小號。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姜某成為眾多女青年愛慕和追求的對象。在一個企業機關工作的丁麗,高中畢業沒有大學可考(文革停招),在父親的單位工作,接父親的班。她是個體態輕盈、嬌姿奪目的女子,對人生、婚戀有較高的追求。那時,社會上時興跳交際舞,姜、丁在舞池相識,雙方對外貌深為滿意。一個是中學老師,一個是機關幹部,半年交往,就走上人生幸福之路。

丁麗來到我的「心理諮詢室」時,已是他與姜某結婚快十年了,還有一女,那時九歲。丁麗告訴我,結婚第三年起,倆口子經常吵架、打架,家裡的暖水瓶、掛鐘、鍋碗瓢盆不知摔過多少回又買過多少回,鄰居反應,打起來了不顧一切,甚至滿院子追趕著打鬥。中學和機關調解無數次,很快和好了,為點芝麻小事又重開戰。最嚴重的一次,丁麗帶一卡車她娘家的人,把姜某打癱,住了一個月醫院。中國大陸「家庭計畫」只要不打死人,只是鄰居、組織(單位領導、公會、婦聯)調解調解,毫無法律介入!姜某出院後又「太平無事」。吵架、打鬧成了姜、丁的家常便飯。

姜、丁兩人,我分別勸和辨析過,也找兩人同時勸導過。我理出了根本原因所在。

結婚的第三年,丁麗發現姜某文化水平較低,文化素質較差,「有常識沒有知識」、「有風度沒有修養」。待人接物顯得很粗魯,談吐簡單,對什麼事都是一知半解。丁麗告訴我,只是在舞池,他熟練的步法,瀟灑的舞姿讓她著迷!姜某喜歡女兒,真的當成掌上明珠,但對女兒的教育一竅不通;丁麗越是計較姜某,越是發現姜某不可容忍的毛病,原來姜某婚前及婚後一段時間,有意無意對丁麗隱瞞了自己的許多應該讓丁麗知道的事情。

姜某出生在大城市一個普遍市民的家庭,文化大革命前小學畢業就沒有學校可上,所有中學停課「鬧革命」。他就在社會上混了好幾年。看見許多街坊鄰居的青少年「上山下鄉」,他個高,私自到居委會報了名,父母也只好同意,因為姜某兄弟姊妹六人,就隨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下放到了農村。他聰明好學,在農村參加所謂「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與帶洋琴下鄉的同隊「戰友」成了莫逆之交,學會了打洋琴,學會了跳「紅衛兵舞」。下鄉知識青年返城,他首批回到城市已經十七歲,高不成、低不就,到初中混了半年實在無心「蹲課堂」,十八歲時,父親未到退休年齡提前退休,讓兒子「頂班」,當了一名水電工程局的澆筑工。年少氣盛,成了工程局體育、文娛活躍份子,籃球健將,洋琴高手。他所在的工程局家屬、子女由各省市一股腦湧入水電工地。相繼辦了好幾所中小學。姜某與其他九名青年工人被選拔到體育學院「術科培訓班」,學了半年以就急之需,回來分配到一所中學當了體育老師。他很珍惜這些「成就」。可他從來未受過系統的文化知識(科學)的教育,也沒有認真受過良好的道德教育和薰陶。當然有不少壞習氣,卻沒有什麼惡習和劣跡!

丁麗與姜某生活快十年,逐漸不適應並認為姜某騙了自己,無可容忍,所以打打鬧鬧五、六年了!毫無收斂,提出離婚。我盡其努力也不可能使他們平靜愉快的生活下去!?

3銀髮族了,別離吧!

幾起銀髮族夫妻的苦楚讓我的心也憋得慌!老人家不知把痛苦埋藏了多少年,也不知經過了多次痛下決心,更不知在我的「心理諮詢室」門前排回了多久!

杜嫂(與我的年齡相比)知道自己患頭疼的病因,主要來自心理壓力,然而這壓力的根源卻長期無法排除;時代、歷史和歲月累積起來的羞愧、悔怨和憤怒,想要解脫吧,猶猶豫豫,決心難下!

杜嫂的老公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老革命」。戰爭中負傷後就成了「榮譽軍人」,三十多歲,帶著「敵人」肉博中負傷而殘廢的左手來到地方,領導十分關懷「榮譽軍人」,為他從幼兒師範學校畢業的女學生中,挑了一位十八歲漂亮的杜。杜的家庭出生成分偏高,自由戀愛在那些級鬥爭的年代摸不清門道,組織動員她嫁給「老革命」不僅生活無憂,而且政治前途有了保險。若是自由選擇,後來的歷次政治運動,前景堪憂是一定的。老革命除了左手殘廢,其它身體狀況和形象還說得過去。其實,也不容杜多思量,也不給時間讓她有麼選擇。

兩個不同年齡、不同出生環境的人要生活在一起了,杜還是個「大小孩」,一下子要變成為一個三十多歲陌生人的、已經顯現出粗魯的男人的「妻子」,杜好似跌入無底的黑暗的深淵!領導教育她要熱愛「老革命」的誘導一股腦記起來,只覺得可怕、無助也無奈!頭一年,杜是膽戰心驚地過來了。老革命雖是「榮譽軍人」、「傷殘軍人」,可是杜更無法忍受那粗魯高昂的性生活,杜到我那「心理諮詢室」時,已是快五十歲的人了,她說:「說個不害羞的話,我幾十年來從未體驗過’情愛’,因為沒有情。我對他沒有情,他拿我當’性工具’。」這讓我十分震撼!婚後第三年,杜生了一個兒子,第七年又生了一個女兒。照理他應該是一個何等幸福的家庭。老革命也還疼孩子,但完全不懂得怎麼教育孩子。與幼教師範學校畢業且在幼兒園當教師的杜,一直不斷地幾十年產生巨大衝突,杜對我說:「我只得向隅而泣!」

杜從小家較嚴格,在環境和父母的教育和薰陶下養成了做人的許多美德,例如,她一直堅持從裡到外整潔、乾淨的好習慣,可老革命全然不在乎,洗臉、洗腳、漱口好似節日的事,怎麼說都建立不起來,居家衛生的基本要求很難做到。常常為此爭吵,老革命還發脾氣說「這是資產階級思想」。杜說,「他不洗臉不洗腳上床,我簡直無可容忍。」他的許多壞習慣受舊觀念支配已經根深蒂固,隨興的生活他已成習,如隨手丟東西,任由菜屑掉落滿桌,雞子上桌啄食,亂髒都無所謂!杜說,這種痛已伴隨我的一生,「我不想帶進棺材。」

我做過努力、勸解、誘導、建議:老了,都銀髮族了,不能維持嗎?杜說,孩子都大了,一個一個離開了,若退休後,年紀漸老,體力衰退,加上長期累積的心理厭惡感,內心已經糾結,兩人世界更是過不下去。多年婚姻品質已在瑣碎的小事中磨得越來越惡劣低下,老革命長期來也容不下杜的嘮叨,杜更無法容忍老革命的我行我素。我通過調查、交談,發現雙方都有了離婚的念頭。

杜與丈夫各方面都不合套,幾十年了,從來不好溝通。「老革命簡直是一頭無法溝通又蠻不講理的怪獸,他不通人情,發起脾氣就像一場狂風肆虐,一陣陣刮得我遍體鱗傷。」

我知道杜與丈夫無法突破生活的盲點,不能釋懷的心結,無情的捉弄他們;我知道,那是幼時的家庭、環境的影響和長期養成的個人習慣在作祟,它讓人不得不承認,某些習慣(當然首先是觀念)確實會影響人一輩子的幸福,如果安於固定熟悉的習慣模式(當然首先是觀念),不思改變,就注定出現無法挽救的結局。

婚姻關係的心理困惑和挫折(3)

4一方與對方家庭嚴重失和

李蘭(化名)平日巧舌如簧。她的同事和鄰居都懼她三分。其實她十分熱愛這家,對丈夫(張某)體貼入微,照顧有加。無論是穿戴、飲食,方方面面都讓丈夫稱心如意。李蘭文化水平比丈夫低,她中專畢業。在工廠做檢測工作。可她對孩子教育有一套。一個女兒聰慧乖巧,人見人愛。可是好景不常。張某的家在農村,兄弟姊妹又多,農田收成總是不好,父母要兒子多照顧兄弟姊妹,張的母親也希望到城裡,讓兒子贍養,這本是做兒子該孝敬的。

張某是長子,父母含辛茹苦,確保他由小學上到大學畢業,而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都只能止於小學畢業在家務農。張某算得上是孝子。讀高中二年級開始直到大學畢業,一直勤工節儉,無論學習如何緊張,都要作家教,到市場搬運貨物,纍纍不停。為父母省了不少錢。每每學校放假,整個假期都在打工中渡過,即或是回家也是自己掙來的路費。張某結婚以後,仍然保持布衣蔬食的習慣,不抽菸、不喝酒,每月的薪水都交給妻子,每個月給父母寄些錢也是通過妻子的手。夫妻之間並無芥蒂。

夫妻之間的矛盾以至衝突,由張某的母親來城裡治病開始的。母親長年在農村勞作,已落下一身的病。孝子張某向妻說明事由,妻子也答應了。可是母親的病是日積月累的慢性病,並非十天半月能治癒!必須留住在兒子家裡。李蘭是獨生女,她的父母對她嬌養慣了。現在的家井然有序,挾雜著來一個農村老太婆不到一個月,李蘭受不了了。開始找丈夫訴說婆婆的不是,又有意無意向著母親嘮叨,甚至叫苦不迭。天下的婆媳間關係難以相處的十有八、九。細心的張某也看出了蹊蹺,枕頭旁邊勸告妻子,農村條件太差,母親辛苦一生,作兒女的怎麼能撒手不管!?妻子認為母親的來到,「打亂了小家庭溫暖溫馨平靜的生活」,再說,農村老太婆的生活積習也受不了!從此後,李蘭沒有了快樂,下班後也不叫媽,砸東西、摔提包,大聲斥責本來守規矩的女兒!母親善良、寬厚,把苦楚放在心裏。漸漸冷卻的家庭氣氛,溫暖不在,連奶奶的活潑孫女也停止了歡笑,害怕媽媽吼她!

張某最難過了,不曾想妻子如此狠心;張某也難以忍受了,因為到了吃飯時間,妻子居然不請母親上桌!事態的總爆發是母親為客廳打掃,不小心把李蘭平日最愛的「金魚缸」打碎了。積壓的怒火,早已厭棄老太婆的心態,對丈夫護母的不滿,總爆發了。李蘭向老太婆吼道:「你笨手笨腳的,打破了你賠得起嗎?」母親跪在地板上,一點一點清理碎玻璃,留著眼淚,嘖嘖地說:「我怎麼賠得起呢?」這一幕正好讓剛下班回家的兒子盡收眼底。兒子也跪下來,扶著母親站起來,母子抱成一團哭得震天動地!深明大義的母親老淚橫流:「兒子,買張火車票快快送我回家吧!」張某抬起頭看了妻子一眼,這一眼是丈夫從來沒有過憤怒的神態。妻子應該收歛吧!可她的氣不知打哪兒出,把手上的拖布向丈夫一扔,氣沖沖地跑進臥室,碰的一聲關上了房門!

晚上,夫妻倆,背對著背躺了一晚上,兩人都沒有說話,兩人都沒有睡著。

張某找到我的「心理諮詢室」講了我上邊敘述的故事。

徵得同意,我與李蘭有過幾次互動。結果並不理想。張某向法院提出要與李蘭離婚,我的心理諮詢也到此為止。

這次為張某和李蘭心理諮詢,似乎讓我又一次看到中國人的婆媳關係解決的難度。……

快樂的婚姻不是機會的產物,它像建築物似的,必須要設計,需要有理智的。我認為大凡婚姻解體、決裂,其心理因素是主要的。心理角度的原因,如性的不調適十分突出;休閑的興趣不同,也就是心理需要不協調;經濟拮据和鋪張是心理需要在物的慾望上的典型反映;還有在兩個人相處時的心理、身體、情緒的反常也是婚姻危機和終結重要原因。

婚姻對某些人來說,似乎已經設下在自毀的漩渦中無法自拔的心理陷阱。例如有些天性有求敗的性格,天生自取其敗;有的自戀狂,妄自尊大,這些人一頭撞進自毀之門;有些情感幼稚的人,用幼稚行為引起他人的注意,很難得到對方的尊重,其行為成為打擊自己的方式;抱有虛幻期待的男女,志大才疏,對自己的「愛的資源」不能做出明智的估測,愛情動機、情感尺標極不現實;甚至還有追求刺激、尋求注意、愛走偏奉和執拗多疑、欺世情緒都對成為在「愛的領域裡」失敗的心理原因。

這是我對現代愛情、婚姻、家庭失敗的心情原因分析。

婚姻關係的心理困惑和挫折(4)

4一方與對方家庭嚴重失和(2)

(以下我抄錄幾段我發表在2009年8月29日第392期上的文章。是我來到美國後見到的中國人的故事。是我對婆媳關係導致兒女離婚深層次心理動因的看法。)……

有一段時期我很納悶:在中國大陸已難得一見的「惡婆婆」為何在美國不乏其人?同時,不敬老、乏孝道的「兒媳婦」也絕非個別現象。許多現象讓我感覺到。惡化的婆媳關係,是「兩個女人的戰爭」。戰火必然燃及全家。這樣戰爭還有「冷戰」與「熱戰」之分。婆媳雙方互不尊重、不服氣、不搭理,同居一屋咫尺天涯,時而怒目撐視,秘而不宣;時而嘮嘮叨叨,拿兒子(或丈夫)出氣,曰「冷戰」。含沙射影、指桑罵槐,唇槍舌戰,砸碗摔盆、大吵大鬧、又哭又叫,曰「熱戰」。一位求助者(媳婦)找我約談,哭訴著婆婆使她整日不得安寧。發威時「逼著她兒子打我」(沒有打我,可能是那兒子不願打吧)……

我認識的一位不壞的「兒子」,受母親的多次挑唆、威逼,施以家庭暴力,打了自己的妻子,很快就被警察拷走了。警車的鳴叫聲是否讓婆婆「警醒」?一家人精疲力盡、處於極痛苦之中。不太參與鬥爭的「公公」一氣之下把老伴罵得狗血淋頭,調轉臉就回了中國大陸,扔下一句話:「再也不來了。」……

其實,大多數中國大陸的老年人來到美國,貫於安常處順,對兒孫疼愛有加。有的一生含辛茹苦,為了兒女孫子毫無怨言。兒女們本應心疼老人,感恩戴德。可有的媳婦自私吝嗇,總是看不慣公婆「關心兒子和孫子」,「怠慢了自己」,或嫌棄他們「不利索」、「不衛生」、「不懂西方規矩」或「嬌慣了孩子」等等為藉口,產生隔閡和衝突,完全不懂得或不尊重老人的感情。……

我認識來自四川的兩位老人,他們是專程為照顧生孩子的媳婦而來。愛護兒孫的老倆口,喜得孫子,興奮快樂無法形容,包下了所有的家務事,並按照中國的傳統調養「坐月子」的兒媳。他們的小孫子是個「哭夜郎」,兩位老人幾乎無法安神,媳婦夜裡鼾聲反而是公婆的安慰。可是這位媳婦不懂人情事故,常常對公婆指手劃腳,說三道四,言語苛刻辛辣,強詞奪理,甚至不時把公婆奚落一頓。開始,公婆「看在小孫子面子上」,只好忍氣吞聲。但「度日如年」(兩老人的原話)實在忍不下去,被逼無奈、難以割捨地放下剛滿月不久的孫子回到四川成都。如今,孫子已經五歲,沒見老倆口再來過。……

另一位在中國大陸從教40年的中學教師,早年喪父,中年喪夫,守寡育兒。退休後來到美國與兒子、媳婦和剛出生的孫子團聚。她感到很幸福,忙碌著家務,照料著孫子,直到孫子上小學。突然有一天媳婦令她搬進老年公寓(整個聯繫、確定過程,這位老人全然不知)。她孤身一人,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理應與自己的兒孫同堂生活,對別人或許不適合,對她確實最適合了。她不會英文,兒子的房子1500多呎,佔地5000呎,偌大的房子只住三口人家,居然容不下辛勞勞作、來日無多的老太婆。

她在我面前潸然淚下,覺得自己被拋棄,傷心透了,她說:「我把孫子帶大,媳婦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使我傷心透頂。」她說:「再活著有啥意思。」我再三勸導,她還是回到中國大陸去了。她對我說過,國內只有一個妹妹是唯一的親人,還有原學校分的二室一廳的教工宿舍。……

許多來諮詢的個案,讓我明白了婆媳關係失睦的真諦!我感受到,婆媳關係是家庭和睦、夫妻恩愛的潤滑劑和試金石。但是,在中國人當中,婆媳失睦的現象比較普遍。有學者研究說:相處得好的婆媳關係只佔18%,有小矛盾的佔25%,矛盾尖銳的佔30%。這是基本符合實際的結論。我也發現,中國來美的老年人,婆媳關係成了他們的「心疾」。……

我從「心理導因」來分析婆媳失睦。試想,婆媳之間既無血親關係的隱定性,又無姻緣關係的親密性,可說事毫無相干的兩個女人碰到一起了。婆婆愛子才認識了媳婦,媳婦則由於愛丈夫才認識了婆婆。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她們之間的連結是缺乏內聚力的。

婆媳中間的一道屏障即「兒子」或「丈夫」,或叫做婆媳的「中介人」。婆媳關係在多數情況下是靠「中介人」來維繫的;婆媳雙方始終懷有戒備心和疑慮感。婆婆在兒子那裡稍有不快,馬上轉嫁禍到媳婦身上;反之,媳婦從丈夫那裡感到哪怕是細微末節的疑惑,也必然首先懷疑是婆婆使的壞或遷怒於婆婆。

在「兩個女人的戰爭」中,雙方的潛意識裡、猜忌心、防備心與失落感、孤獨感總是交替產生,使得雙方都有防不勝防之感。婆婆對媳婦若有比較好的禮遇和款待,多半是為了讓兒子放心;媳婦對婆婆的尊重或孝敬,也多半是為了讓丈夫滿意。由於雙方互存戒備或偏見,遇事總會懷疑對方使壞。作為「中介人」,這時的解釋或勸說,不僅不能消除婆媳的疑團,反而使她們相信,他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幫妻(或幫母)開脫,或許還與妻(或母)串通一氣來迷糊自己呢?因此,婆媳間的心理障礙,常常有意無意地形成或加厚。

我認為,幸福的家庭並不太相似,不幸福的家庭卻差不多是相似的,只是表現形成或許多種多樣而已。婆媳關係的深層心理導因相當複雜,即或是解決得好一些的,也只不過趨於緩和,多屬於「表面的和平共處」,很難有徹底解決的「靈丹妙藥」。誰能發明解決中國婆媳關係失和的靈丹妙藥,絕對可以獲得「諾貝爾世界婆媳關係和睦獎」。

(文完)

心理學家楊子江教授更多故事請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8005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