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念,比古瓷更美更硬的靈魂(圖)

作者:朱大可 發表:2015-02-25 08: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鄭念

【看中國2015年02月25日訊】2009年11月2日,傑出的中國女性鄭念在美國華盛頓仙逝。這個日子,距離柏林牆被推翻20週年的紀念日,只有短短的一個星期。鄭念的《生死在上海》(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方耀光等譯,上海百家出版社,以下簡稱《生死》),是中國大陸第一部以"筆述實錄"方式反思"文革"的獨立回憶錄,由此推動了中國個人回憶錄出版的多米諾骨牌。出版者在封面加上"自傳體小說"的字樣,是一種自衛符號,以便在遭政治追查時,可用虛構性體裁的理由自我辯護。此類手法在上世紀曾被廣泛運用。例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前社長韋君宜,撰寫關於延安整風運動的回憶錄《露莎的路》,不得不飾以"小說"體裁。讀者須在閱讀時進行語法轉換,才能握住"小說"的真實意義。

但《生死》不是虛構性小說,而是真正的歷史紀實文本,像里程碑那樣,屹立在中國現代史前沿。《生死》以第一人稱直陳事實,時間和地點確鑿無疑,文中所涉人物,絕大多數都以真名出場。無論從內容到樣式,都呈現為典型的回憶錄。

21年前,我第一次讀到了《生死在上海》,驚詫於鄭念的這段黑暗記憶,跟我的生活曾發生過戲劇性的交集。根據鄭念的描述,她於七三年出獄之後,被政府安置在上海太原路45弄1號2樓居住,跟我所在的25弄,屬於一個小區,我們兩家之間,相隔只有幾十米。這一歷史細節,啟動了我的童年記憶。

我出生於襄陽南路,兩歲時,全家便搬到太原路上。這是典型的歐式建築群落,包含四排西班牙風格的建築和一個小小的汽車間廣場,當時號稱"外國弄堂",如今改名為"太原小區"。

我還記得,七三至七七年間,我時常看到那位叫作姚念媛(鄭念)的"無名氏",獨自出入於弄堂,風姿綽約,衣著華貴。她的孤寂而高傲的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鄭念家南面斜對面,63弄2號,住著知名翻譯家方平,七六年前後,我時常去他家玩,以一個技校學生的身份,跟他闊論文學、攝影和政治。鄭念家正對面和隔壁,住的都是我的小學同學,也是我童年玩耍的主要地點之一。

跟鄭念同排、相隔幾幢房子、也即我家南窗的對面,住著中國胸外科奠基人之一、上海胸科醫院院長顧愷時。《生死》曾提到過這對患難夫婦。王若望在長篇報告文學《慾望三部曲》裡,把顧愷時當做共和國苦難事的主人翁,精細地描述了他在文革期間的悲劇命運。他的女兒,一位在雲南插隊的知青美女,曾跟我的外號叫"大頭"的密友鬧過短暫而狂熱的姐弟戀,而我這個毫無經驗的"菜鳥",一直在幕後給予熱心指導。

"外國弄堂"及其四周,住著許多"不三不四"的"歷史餘孽",例如民國首任總統黎元洪的大公子、中共創始人陳獨秀的女兒。陳獨秀的外孫,跟我玩過兩年,後來突然失蹤,據說去了新疆。民國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人物、《秋海棠》的作者秦瘦鷗,就住在我家隔壁,他們夫婦倆經常併肩出入,身材高瘦,猶一雙形影不離的筷子。他之所以被紅衛兵批鬥,除了寫毒草小說之外,還因為他居然膽敢用印有毛像的報紙包書。

回憶錄裡,還提到了居委會主任盧英和派出所的戶籍警"老李",這也是我熟悉的兩個人物。12歲時,一名兇惡的鄰居突然衝進家門來毆打我,我被迫舉起菜刀自衛,被其他鄰居死死抱住。事後,盧英同志對我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而"老李"則沒收了我的菜刀,還耐心指導我寫下生平第一份"檢查"。他給我的唯一稱讚是:"小赤佬,你的字不錯啊!"

鄭念是深居簡出的,她對人的審慎和猜疑,流露在她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表情上。她唯一親密接觸的幾個人中,應該包括瀋克非的妻子程韻。這是其回憶錄裡被省略的部分。程韻是我母親黃佩英的好友,裡弄工作的積極份子,熱衷於在知識份子和大資本家家屬間展開聯絡,組織各種活動。

程韻的丈夫瀋克非,中國外科學奠基人,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兼中山醫院院長,曾任民國衛生署副署長。由於她的牽線,我母親不僅跟宋慶齡有過往來,也跟鄭念有過少量接觸,作為燕京的校友,她們似有些共同話題。但到了七七年,由於父親去世後長期陷於抑鬱狀態,母親需要徹底改變環境。我們不得不跟"外國弄堂"告別,搬進陝西南路紹興路交界的一處花園別墅。母親告別了自己的悲痛記憶,而我則告別了陰鬱的童年。

"外國弄堂"的文革情境,鄭念本人並沒有見識過,因為她的搬入,已是文革後期。六六年至七七年間,這個小區完全陷入了紅色恐怖的迷霧。每天早晨,都有灰皮運屍車駛入,從某幢樓裡抬出用白布包裹的屍體。

這種陰鬱的景象印刻在我的記憶裡,猶如揮之不去的噩夢。而鄭念的噩夢則固化在臭名昭著的"第一看守所"裡。在那裡,鄭念必須獨自面對各種納粹式的暴行——飢刑、銬刑、拳打腳踢刑和精神虐待刑,以至於遍體鱗傷,內外交困。

但鄭念奮力抗辯,堅決捍衛個人的自由與尊嚴,拒絕莫須有的"間諜"罪名。她甚至拒絕被釋放,除非當局向她道歉。這是極其罕見的場景。我們就此看見了中國女性反抗暴政的偉大品格。

依據網際網路上的時尚解讀,鄭念的家庭被闡釋為"姚家三美女"。這個"性感組合",包括姚念媛(鄭念)、鄭念的妹妹姚念貽(配音演員,曾為影片《奧賽羅》女主角苔絲蒙娜配音),以及鄭念的女兒鄭梅萍(上影廠演員)。鄭梅萍在文革中被造反派迫害,"自殺"身亡,死因至今仍為懸謎。而在丈夫亡故、女兒被殺、家人背叛的情形下,鄭念四面楚歌,孑然一身,卻保留著良知與勇氣,這內在的美麗,穿越了文革時代的嚴酷黑夜。

鄭念就學於左派陣地的倫敦經濟學院,其立場是不言而喻的。而正是這信念促使她選擇跟家人一起留在大陸,以期能以自己的西方背景,為新中國建設效力。這曾是無數知識份子的良善理想,但經過包括文革在內的歷次政治運動,這夙願早已化為齏粉,彷彿是一堆被颶風捲走的塵土。

正是由於英國殼牌公司的背景,鄭念淪為瘋狂猜疑和迫害的對象。鄭念的遭遇儼然是白樺電影《苦戀》中那位畫家的現實投影。在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裡,奧威爾進一步闡釋了這種荒謬的極權語法,那就是——永不停息地從自己人中間製造"敵人"以及"敵人的幫凶"。

作家約翰·庫切深感驚異的,是鄭念非凡的個人勇氣,而我閱讀《生死》時,還要驚異於文明的脆弱與堅硬,猶如高貴的瓷器。紅衛兵抄家砸爛了那些優雅的明清古瓷,鄭念以自己的機智,庇護了殘剩的藏品,並在文革後把它們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這是一次富於象徵意味的事件。面對極權主義的狂熱暴力,華夏文明像明清瓷器一樣破碎了,而只是由於鄭念們的抗爭,它們才有望跟鄭念一起殘留下來,成為未來文化復興的種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亞洲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