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 輕似蟬翼白如雪 抖似細綢不聞聲(圖)

發表:2013-11-19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流傳至今的古籍珍本、名家書畫墨跡,大都用宣紙保存。(Fotolia)

【看中國2013年11月19日訊】宣紙,號稱「紙中之王、千年壽紙」,品質純白細密、柔軟均勻、棉韌而堅、光而不滑、透而彌光、色澤不變,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損,為中國書畫藝術不可或缺的載體,最能表現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特色。

宣紙是由「紙祖」蔡倫發明的植物纖維造紙術發展演變而來的。從公元四世紀,造紙業由北方轉向南方。隨著造紙原輔材料的逐漸充足,促進了造紙術的迅速發展和傳播,繼而各種材料的紙張應運而生。據史料記載:東晉時產生了籐紙,隋代大批量製造了楮皮紙,宣紙聞名於世則是始於唐代。

宣紙原產於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

江東紙白如春雲

宣紙的誕生相傳為蔡倫的弟子所創。東漢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倫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他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年復一年,終未如願。一天,孔丹徘徊於峽谷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於流水終年沖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而潔淨的纖維。孔丹取以造紙,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大功告成。這就是後來的宣紙。

「宣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學者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事實上,在張彥遠之前,就有將宣紙作為貢品。《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陝西太守韋堅向朝廷進貢時,各郡貢品就有「宣城郡船載……紙、筆、黃連等物。」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 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宋朝時期,宣紙的需求大增,宣州各地所產宣紙供不應求,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六月朝廷曾「詔降宣紙式下杭州,歲選五萬番」。

而涇縣宣紙則更為文人所收藏,宋代詩人王令在〈再寄權子滿〉詩中曾寫到:「有錢莫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雲。」

紙壽千年 韻萬變

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的特點,並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耀目生輝,產生出特殊豐滿的藝術效果。

不僅如此,宣紙還有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的特點,一張宣紙可以保存800至1,000年,而且越老越適於書寫。中國流傳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書畫墨跡,大都用宣紙保存,依然如初。如距今已逾1,200年,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就是現存最早的宣紙畫作。

宣紙的傳統製造工藝非常考究,以青檀皮及沙田稻草等為主要原料,經浸泡、灰掩、蒸煮,再均勻地置於山麓坡上,任四季日晒雨淋自然侵蝕而變成白色,然後經人工一絲絲、一片片地揀剔選優後,入池打成紙漿,進行水撈、貼烘等。優質成品宣紙要經過近二十多道工序,一百多項精細操作過程,歷時一年多的時間方能製造出。正如人們所感嘆:宣紙之獲,實非容易!

宣紙是中國繪畫、書法所必用的「文房四寶」材料之一,不僅有著悠久的傳統和歷史,更因其所獨有的「紙壽千年」的特性,「墨韻萬變」的藝術表現效果而深受藝術家所喜愛和收藏。



来源: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