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最高檢將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的範圍由原來的建設、金融、醫藥衛生、教育、政府採購等五個領域擴大到所有領域。相關記錄將不可刪除或變更,據稱此舉旨在威懾商業賄賂。(9月13日〈人民日報〉)
"行賄黑名單"有沒有跨國企業?
行賄犯罪檔案也被稱為"行賄黑名單",公開查詢既有利於遏制行賄犯罪,也有利於淨化市場環境。之前,這個黑名單僅覆蓋建設、金融等五個腐敗高發領域,現在擴大到所有領域,顯然對防控職務犯罪和商業賄賂發揮更加積極的警示和威懾效應,有力地促進市場經濟秩序的規範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據最高檢今年5月份披露,"行賄黑名單" 查詢工作自2006年1月開展以來,三年來共受理查詢57311次,涉及被查詢單位60505家,個人48741人,其中有254個單位和224名個人分別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置。我相信擴大查詢範圍後,受理查詢的次數、涉及被查詢的單位和個人會更多,期待檢察部門不斷完善這項工作。
但擴大黑名單查詢範圍對商業賄賂有多大威懾力,現在還無法判斷。從相關報導來看,不少行賄人即便是上了"行賄黑名單",生意照樣很紅火。也就是說,"行賄黑名單"很多時候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出應有作用。
究其原因大概有三點:一是行賄人上了"行賄黑名單"後,就會成立新的公司繼續行賄,以金蟬脫殼的方式逃避黑名單的影響;二是"行賄黑名單"查詢者寥寥無幾,行政審批、招標投標、資金撥付、行政執法等機構對"行賄黑名單"不夠重視;三是個別官員通過各種關係和渠道,為進入"黑名單"的企業或個人說情,為這些企業或個人繼續進入市場或者繼續行賄提供便利。
正是由於"行賄黑名單"沒有發揮應有作用,所以在城鎮建設等領域行賄成為頑疾,不僅涉及行賄的企業多,而且行賄金額巨大,行賄手段多樣。就拿我比較熟悉的房地產市場來說,幾乎沒有不行賄的,但有多少開發商因行賄而影響其繼續發財致富呢?反而是行賄越多受益越大。
因此,在我看來,擴大"行賄黑名單"查詢範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須讓"行賄黑名單""硬"起來,有很強的約束力。如何"硬"起來?我以為,首先要不斷更新"行賄黑名單"。即便是一些行賄人註冊了新公司,法人代表為同一人或其家人的,也應將其新註冊的公司補充錄入查詢系統。
其次是要讓行政審批、招標投標等機構主動查詢"行賄黑名單"。有檢察官建議,檢察機關可以會同其他職能主管部門,在招投標、項目審批、設備和材料採購中制定"廉潔准入制度",進行強制查詢。我以為,"廉潔准入制度"應該作為"行賄黑名單"的配套制度。另外,要防止某些官員為進入"黑名單"的企業或個人說情。
最高檢稱,"行賄黑名單"擴大到所有領域,令人振奮。我更關心的是,近年來在華行賄十分猖獗的跨國企業有沒有納入"行賄黑名單"?據安邦集團不久前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跨國企業在華行賄事件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在10年內至少調查了50萬件腐敗事件,其中64%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如果"行賄黑名單"漏了跨國企業,無疑讓人十分遺憾。
眾所周知,跨國企業在華行賄十分猖獗,但在我國似乎很少得到應有懲罰,絕大部分逍遙法外。造成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是,有關方面對跨國企業往往是另眼相看。我以為,"行賄黑名單"應覆蓋所有特權企業,比如央企、跨國企業。否則,"行賄黑名單"就會被公眾認為只打"老鼠"不打"老虎"。
註:《中國人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本網站的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