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官」一詞,《辭海》註釋曰:「舊時稱州縣官為『父母官』,大抵始於宋初。王禹《謫居感事》 詩『萬家呼父母』,自註:『民間多呼縣令為父母官。』」其實「父母官」一詞的來歷,是出於真實的歷史人物故事。
《上蔡縣誌》載,召信臣(召信臣為人之姓名)於西漢元帝時,以明經甲科為郎,遷為上蔡長,「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
召信臣為人,「勤力有方略,好為民興利,務在富之。躬勤勸農,出入阡陌,止舍離鄉亭,稀有安居。」「其化大行」,百姓「莫不耕稼力田」「戶口增倍,盜賊訟衰止。」
故人們尊稱其為「召父」。後升為南陽太守,「其治如上蔡」。
《後漢書》載,杜詩,東漢光武帝時河南汲(衛輝)人,「少有才能」,初為沛郡都尉,後遷為上蔡長。
上蔡城西有一條南北長約四十五里、寬約十里的黃土崗,名曰「臥龍崗」 。
據古籍記載,由於臥龍崗地勢較高,一到夏秋兩季,「大雨驟驟,崗水下注」,使崗東平原的大片良田變成澤國,百姓深受其害。
杜詩看到洪水後的荒涼景象,憂心如焚。於是決定興修水利,鏟除災害,經過認真考察,周密規劃,精心組織並指揮上蔡百姓自北向南開挖了五條溝,有效地解除了水患,為上蔡人民締造了洪福。
上蔡人民對杜詩感恩戴德,就把這新開的五條溝統稱為「杜母溝」。
召信臣、杜詩先後為上蔡長,且都因治理有功而升遷南陽太守,民間稱讚此事說:「前有召父,後有杜母。」
他們謝世後,上蔡人民為之立祠,父老鄉親命名曰「召父杜母祠」,香火繼之不絕。
其後,人們便稱愛民的縣官為「父母官」。到北宋時,「父母官」便成為地方官之代名詞了。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