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舊城南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由於每年「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大地草木枯萎,只有高聳的昭君墓上草色青青,人們把昭君墓稱作 「青塚」。「青塚擁黛」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古往今來,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人,慕名前來觀光遊覽,憑弔千古傳頌的為民族團結做出巨大貢獻的漢明妃王昭君。
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晉時,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西漢晚期生於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
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係。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讚。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關於昭君出塞,《後漢書·南匈奴傳》有一段生動的記載,王昭君「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呼韓邪單于為能得到這樣一位美麗的妻子,十分歡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昭君出塞和親,是當時漢匈雙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漢元帝為紀念這次和親,改元為"竟寧",意為和平安寧。呼韓邪單于把昭君封為寧胡閼氏,即胡漢友好皇后。匈奴呼韓邪單于歸漢和昭君出塞,也反映了當時各族勞動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要求。在呼和浩特市附近的漢城和包頭市附近的西漢晚期墓葬中出土的「單于和親」、「千秋萬歲」、「長樂未央」、「單于天降」等瓦當和「單于和親」4字磚,以及「單于和親」、「千秋萬歲」、「安樂未央」12字磚說明長城沿線各族人民對和親和昭君出塞的熱情頌揚。昭君出塞和親,播下了漢匈和平睦鄰的種子,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對以後漢族與北方各兄弟民族的團結友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不幸的是,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結婚僅兩年,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韓邪單于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呼韓邪單于死後,昭君又依據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習俗,改嫁呼韓邪單于第一閼氏所生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昭君與雕陶莫皋生有兩女,長女名叫須卜居次,即須卜公主,小女名叫當於居次,即當於公主。
昭君和呼韓邪單于結婚時,年齡大約20歲左右,估計在新莽年間(公元前9年∼23年)去世。據敦煌發現的唐代《王昭君變文》記載,昭君去逝後,埋葬儀式按匈奴習俗進行,非常隆重。「棺槨穹窿,更別方圓」。「醞五百瓮酒,殺十萬口羊,退犢燖馳,飲食盈川,人倫若海。一百里鋪氍?毛毯,踏實而行。五百里鋪金銀胡瓶,下腳無處。單于親降,部落皆來,傾國成儀,乃葬昭軍(君)。」漢孝哀皇帝(公元前6年∼1年)也差使楊少征前往單于處弔唁。隆重的葬儀,反映了匈奴對昭君的懷念和對漢匈和親的肯定態度。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民間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于。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于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谷、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後來,王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裡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鐘,酉如樅"。就是說,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峰,中午猶如一座鼎鐘,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團結友好的象徵,她的功績也得到後世的尊重。考古學家從昭君墳得到的文物推斷,金元時期,墓前就有享堂之類的建築物。清代康熙年間,張鵬翮和錢良鐸途經呼和浩特時,還看到青塚南琉璃瓦碎片成堆,並有黑色的石虎、石馬各一個,白色的石獅一個,石頭房子一座,石頭小房子上還豎著用蒙古文書寫的幡旗,以及當地人在青塚頂用土壘的一個小方亭,方亭內藏佛像、綢布和豆麥。青塚旁還有一棵古柳,濃蔭覆地,蒼翠扑人。那些石虎、石獅、石馬、石頭房子和小方亭,寄託著當時呼和浩特地區各族人民對王昭君的深刻眷戀和哀思,忠實地陪伴著這位遠嫁的漢家姑娘。
歷代文人墨客對昭君出塞多有評說,說是最貼切的是唐代詩人張仲素:「仙娥今下嫁,驕子自同知。劍戟歸田裡,牛羊繞塞多。」
除青塚外,大青山南麓還有十幾個昭君墓。歷史學家翦伯讚說的好:「王昭君埋葬在哪裡,這件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昭君墓。」顯然,這些昭君墓的出現,反映了內蒙古各族人民對王昭君這個人物有好感,他們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