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看账本愁眉不展。(图片来源:PEDRO PARDO/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官媒和党报纷纷高唱赞歌,强调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指挥”和“部署”之下,会议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外界对这次三中全会并不抱太大希望,认为会议结束时的公报可能包含一贯的“高大上”的目标,以突显中共的“伟光正”,但是,几乎不可能提供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
不过,地方政府却期盼着能在财政和税收方面“改革”,中央财政松松手,让地方财政多些收入,不然“紧日子”太难过了。
地方政府过“紧日子” 财税改革杯水车薪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日前发表要求各地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文章,敦促各地政府将“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作为每季度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情况评估的重要因素。声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围绕当好“金算子”、管住“一揽子”、防止“开口子”等。并且强调,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也是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需要。
随后苏州市政府对党报习惯过“紧日子”的呼吁作出实质性回应,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苏州市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公务车未满10年不报废、闲置房产要拍卖等。
要知道苏州可是有全国最强地级市的称号,今年1月30日,2023年苏州市经济运行数据出炉,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53.4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个数字与山西省和内蒙古等省份的经济总量差不多。
苏州都要过“紧日子”了,其它省份和地级市的财政状态就更堪忧,所以,地方政府亟需增加财源。
本次三中全会最有可能改变政策的是消费税,在中国四大税种中,消费税是唯一尚未实行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种,因此在新一轮改革中受到关注:扩大征收范围、后移征收环节、税金下拨地方政府是未来消费税改革的三大看点。
消费税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中共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税收入规模达1.6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整体税收比重的8.9%,规模和占比仅次于增值税(38.3%)和企业所得税(22.7%)。在中国,消费税主要在生产环节,由生产方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收入完全归属于中央财政。
消费税自1994年在中国首次登台以来,消费税经历了多次调整,包括2006年消费税制度改革、2008年成品油税费改革、以及2014年税目和税率调整等。
不过,这点儿财源对地方政府来说是杯水车薪,因为债务压顶。
截至2024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2.38万亿元。并且,更严重的是大量的隐性债务。
目前,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规模没有准确数字,主要通过融资平台等非官方渠道举借,没有纳入官方统计体系,大部分机构预测在50万亿-70万亿元左右。
按照地方融资平台平均负债成本5%-6%计算,地方政府每年需要为隐性债务支付利息超过3万亿元,占地方政府预算收入的30%以上。在过去,土地财政对隐性债务形成有力支持,债务风险不明显。近几年,受房地产危机爆发的影响,作为重要还款来源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使得地方财政资金吃紧,债务风险暴露。
过去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很高,但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滑。2023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5.8万亿元,比上一年下降约14%。2022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约6.7万亿元,比上一年减少约2万亿元,降幅高达23%。
财政收入四本账 习近平愁眉不展
中国经济下滑,房地产危机、通货紧缩加剧、地方政府债务日益严重,这些都是难解之题。并且中共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打击外资,对内严控金融及数据流动。一切迹象都表明中共在倒行逆施,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总加速师及助手们都努力在想保住中共政权,后果就是要闭关锁国。同时,中共体制内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了。
中国大陆流行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或是习近平内心真实写照,对外“大撒币”买通外国政府官员和企业,对内拉拢军方、太子党和红色后代、对付百姓的“维稳”等等都需要钱。
特别是随着习近平越来越集权,不像以前,各派系从上到下都有不同的队伍,现在各地方官员一眼可以看到晋升的天花板,和“习派”无关联的就没有晋升希望。并且近年中央上收财权,如果再没钱刺激地方积极性,那么地方官员就会摆烂、躺平,懒政、怠政不作为。因此,时有传出地方财政支撑的公交等事业单位发生停摆的事件。
中共财政收入有四个账本,按收入规模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是全体中国人创造财富并且要缴纳大量名目多而又模糊的税。
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组成,即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占比最高。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包括医保及养老金在内组成的,即老百姓的救命钱和养老金,算成了中共的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项目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出售收入、公共财政预算转入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其重要的一项功能是用于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例如,国有企业的利润和投资收益等,用来补充中央财政。
此前的“清零”防疫政策清空了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十个锅子九个盖子”的游戏中,已经难以为继。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正常税收,一部分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还有一部分就是卖地收入(国有土地出让金)。
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只到省一级,由于疫情等因素导致经济增速减缓,省级收入在减少,向地级市转移支付的能力也在减弱。
大权在握的习近平已经开始了第三个任期,但“紧日子”不是闹着玩的,没钱谁听他的呢?站在中共这艘千疮百孔、即将覆没的破船上,还试图开启中共新一百年的征程?
过去的十年间,习近平不断提出大项目、大战略并“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从“十万亿芯片工程”到“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等等,这些项目既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决策,更没有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投入了巨量的资金,要么后继乏力、要么腐败丛生,成为一个个“烂尾”工程。例如,2020年10月1日,中国官媒《瞭望》新闻周刊发文称,“6个百亿级半导体大项目先后停摆,业界担忧,造芯热引发烂尾潮,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再加上之前中共党魁江泽民挥霍无度造成国库空虚,习近平愁眉难展。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