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顽强搏杀 成建制突出重围的国军(组图)

发表:2022-09-14 1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南京保卫战顽强搏杀成建制突出重围的国军
粤军在抗战中。(网络图片)

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发动了对中国首都南京的疯狂进攻。中国国民政府调动了十多万部队进行南京保卫战,其中有德式装备的中央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71军、72军、74军、78军;有湖北地方部队第2军团;有川军部队,守卫南京外围广德一线;还有广东地方部队(粤军)两个军,第66军、第83军,守备淳化镇至汤山、凤牛山一线。

众所周知,在南京大屠杀前夜的保卫战中,由于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只有零星士兵得以侥幸逃脱。

然而,在这场战役中,却有这样一支部队,经过顽强厮杀,从日军的重重包围中实现正面突围,成为成建制突围的部队。这就是来自粤军部队的第66军和第83军。

美国记者记录汤山战况

广东地方部队,当时通称粤军。粤军不是蒋介石嫡系部队,装备远逊于黄埔中央军,但他们的战斗力和为国献身精神却丝毫不差。

南京保卫战顽强搏杀成建制突出重围的国军
1932年,以广西士兵为主的粤系蔡廷锴第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日,使日军四易指挥官。(网络图片)

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蔡廷锴粤军第十九路军曾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军,打得日军落花流水、四换主帅,从而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扬。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粤军第66军、第83军迅速投入淞沪会战,搏杀三个月,直到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后,奉命撤退至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粤军来到南京后,两支部队奔赴南京外围的最前线,守备淳化镇至汤山、凤牛山一线,并向句容附近派出有力之前进部队。当时担任第83军军长的是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将邓龙光,第66军军长则是叶肇。

此前已经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艰苦征战,部队因为无法休导致战斗力大减,但粤军一赶到战地便投入了战斗。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德丁于12月6日,自行驾车深入汤山最前线,近距离观察了粤军将士的战斗。他写道:“记者于正午驱车前往句容,未曾想到刚驶出南京城仅16英里就到达了前线阵地……绕过一座山,我们来到一个可以将战线一览无余的地方。在前方1英里远的地方,中国和日本的机关枪手正隔着一条狭窄的山谷进行激烈的枪战。在左侧,双方的炮兵部队隔着一道有三座山峰的山梁互相炮击。在右侧,我们可以听见日军大炮正在从远处炮轰汤山附近阵地的中国军队……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可以看出,南京东部一带到处都在做着抵抗日军的工作”。

粤军将领提议主动出击

粤军不仅打得英勇,而且打得机智。第83军参谋处处长刘绍武侦察到日军部队的配置、活动情况及其指挥部所在地,就建议,“以(该军)第156师全面出击,解决敌指挥部后,即将矛头指向句容西进之敌截歼之,为南京守城部队赢得准备的时间”。但南京卫戍司令部副司令长官刘兴却消极地否定了这一出击的方案。

第83军参谋长陈文复“以同乡关系,用电话向唐生智作同样的建议,也不得唐的重视”。

12月8日晚,日军全线突破中国军队的外围防线。外围一线的中国守军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放弃阵地,退向复廓一线阵地。第66军、第83军退进南京城内,协同各部防守。

1937年12月12日上午10时以后,在日航空兵与重炮兵强大火力的支持下,日军各部突入南京城内。下午5时,唐生智在其百子亭住宅中召开守军各军、师长会议,下达全军撤退的书面命令,制订了各部队的突围方向与目标、方案。

在一场战役中,军队的有序后撤与军队的有序进攻都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指挥官组织、指挥战争能力的最重要的表现。如果说,唐生智在组织、指挥南京保卫战中层层防守、被动挨打、能力低下、乏善可陈的话,那么,他在组织、指挥中国守军撤离南京时,则表现为惊慌失措、放弃指挥、不负责任,甚至丧失了起码的军事道德,抢先渡江逃走。

24人组敢死队 多名将军突围牺牲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的研究,在之后撤退到南京城内后,粤军这两支部队被南京卫戍司令部指定为机动部队,参与南京城防战,“哪儿有围歼就去哪儿”。12月10日,南京守卫部队拒绝了日本的劝降,于是日军再次派出敢死队,意欲突入光华门,战况十分焦灼,城门数陷敌手,“我们刚刚把城门的铁门关起,日军几百人就已经冲到了城门东,大约有几百人,他们非常疯狂地冲击光华门。

就在南京保卫战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第83军受命增援,从156师调出24名敢死队员,在城墙火力压制下,用缆绳吊下城,剿灭日军敢死队,“消灭日军敢死队员后,这些战士却不爬回去,他们每个人身绑手榴弹,冲向日军,与日军同归于尽,就这样把日军先头部队与后面部队的联系切断了”。

12月12日下午5时半开始,中国守军奉命放弃阵地,开始突围与撤退。由于日军的火力猛烈,更由于唐生智口授命令的致命错误与严重影响,致使约10万中国守军中,绝大部分部队都向城北下关一带江边溃退,形成了“大部渡江,一部突围”的被动局面。但当大部分守军部队溃退至城北挹江门一带、企图出城时,由于在此防守的第36师宋希濂部没有及时得到新的命令,仍依唐生智以前关于不让一人一枪出城的指示,阻止溃兵通过,不仅延误了撤退时间,而且导致各部秩序大乱,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只有第66军、第83军这两支广东的粤军部队,迅速集合,从太平门出城,从正面冲破日军战线,经紫金山麓,沿宁杭公路,向浙皖边界突围。他们在太平门、岔路口、马群等地遭到日军的疯狂阻击,与日军展开了拚杀血战。第66军第159师因师长谭邃有病先期过江,由代师长罗策群少将指挥,奉命打前锋,在紫金山北麓的岔路口遇敌火力封锁,数次冲击不果。

罗策群用粤语对部下高呼:“弟兄们,跟我来,几大就几大,勿好做衰仔呀!(意为‘死就死,不要做懦夫呀!’)”带头向敌冲锋,不幸中弹殉国。罗策群祖籍广东兴宁,出生于1893年,保定学校第六期工科毕业。

在罗策群于岔路口牺牲前后,第83军156师参谋长姚中英少将、第66军160师参谋长司徒非少将、第83军第156师468旅旅长李绍嘉少将、第66军159师477旅副旅长黄纪福上校在太平门等地牺牲,第66军160师956团团长蔡如柏上校在汤山牺牲……

无数粤军官兵的鲜血染红了突围的道路。这两支粤军部队的勇敢行动出乎狂妄的日军的意料,给日军很大的杀伤,在自身也付出很大的牺牲的情况下,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历尽艰险,经紫金山麓进入浙皖边界山区,最后回到皖南中国军队防区。

早期粤籍将领大多在惨烈南京保卫战殉国,现在南京还有广东山庄埋葬着牺牲的粤军将士。

 



责任编辑:岳君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