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6日中国天津,美国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Wendy Sherman)会见了中共外交部长王毅。(图片来源:美国驻中国大使馆Travis Glynn摄影)
【看中国2021年7月29日讯】美国安排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问中国,希望通过天津会谈,达成管控双边冲突的共识。但是,北京当局却回避美方的合作意愿,把天津会谈变成了“阿拉斯加会谈的2.0版”。北京当局其实完全了解管控冲突的重要性,但试图籍此来操纵中美关系。今后的中美关系将面临一种中方完全没有合作意愿的状态,美国的应对方略需要重新调整。
一、天津会谈的主旨是“防火”
美国国务院2号官员、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问中国,在天津与中国外交官举行了会谈。这是拜登当局早就计划好的事,目的是寻求改善美中关系。行前虽然中共的反应令舍曼的访问计划一波三折,但最终双方在天津总算是完成了会谈。
但是,这次会谈之后,中国的外宣媒体不断放话,声称中方取得了优势,而美国的一些媒体则语焉不详。究竟这次天津会谈的主旨是什么?迄今为止国际舆论界关于这次会谈的报道多半没有仔细分析美国的原初意图。美国计划这次访问,其基本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中美之间“起火”。所谓的“起火”,不是指在两国关系当中不太重要的小事,而是指可能把两国拖入战火或其他种类的冲突。
由于中国去年上半年通过三项军事威胁行动(即1月的中途岛演习、3月宣布强占南中国海作为战略核潜艇对美发射阵地、6月宣称北斗卫星系统提供对美国全境核打击的精准导航),点燃了中美冷战,美中关系进入了一种越来越危险、越来越对抗的局势当中。今年1月到4月,双方海军的航母舰队又在南海海域展开了大规模演习;6月以来,北京又大肆宣传要准备武力攻占台湾。虽然此刻西太平洋进入了台风季节,中美双方海军不会大规模活动,但局势很可能会在秋冬季重新紧张起来。
正是因为这种状况下可能出现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的苗头,美国希望双方能随时有效地沟通,进而达到共同管控冲突的战略目标。关于白宫的这一意向,美方不但事先与北京沟通过,而且公开说明,美国希望在双边关系方面建立“护栏(guardrail)。公路边上防止汽车冲下坡的栏杆就是护栏,拜登想要让中美关系在双方合作中不要脱轨。
二、热线不灵?
7月1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刊登文章说,拜登政府正在考虑与中国政府建立紧急热线的可能性,该热线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建立的“红色电话”,让美方能直接与克里姆林宫沟通,以避免核战争。CNN的文章提到,有两名消息人士表示,如果开通高级别通信的北京热线,拜登或其国家安全团队的高级官员就可以随时向习近平或他身边的人发送加密电话或信息。例如,可以共享关于突然军事行动的紧急信息,或关于网络黑客的警告信息。CNN还提到,据知情人士透露,与北京建立热线的想法,奥巴马时期就有过,特朗普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这个设想被列入了一份机密的国家安全备忘录。
中美最高层之间的热线畅通,是防止冲突的必要保障,因为一旦有紧急事态,往往无法通过双方大使馆及时处理解决。中国的外交系统只单纯处理外交层面的事务,并不掌握军方动态或谍报动向,北京真正能了解各种冲突苗头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习近平。所以,白宫如果不能直接与习近平随时沟通,中美冷战时期的冲突管控不可能在外交对话当中实现。因此拜登才安排舍曼访问中国,希望先在外交对话中试探一下中方的合作意向。如果北京愿意合作管控风险,自然会同意建立可随时有效沟通的热线电话。
笔者这一节的小标题之所以用“热线不灵”,是因为美中之间形式上早就有了元首之间、外交部门之间、军方之间的多条热线,但中国方面除非是自己需要和美方沟通,才接通电话,否则就不理睬美方的通话要求。因此,对美国决策层来说,真正有效的紧急热线并不存在;也因此,多年来,在紧急事件上,美国没办法确保北京方面能迅速对白宫的查询作出回应,这一直是一个问题。
但是,在7月15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其发言人赵立坚对7月14日CNN文章的反应是,已经有了几条热线,那就够了。他的这个态度表明,中国并不想与美国在冲突管控方面保持真正有效的热线,对“热线不灵”这种现状,北京似乎宁可听之任之。
三、北京回避美方的合作意愿
在7月20日美方尚未和中方敲定舍曼访问行程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柯比(John F.Kirby)谈到和中方的外交接触时强调,美国仍然有兴趣和中方举行务实(practical)、实质(substantive)、直接(direct)的对话,“负责任地管控”(responsibly manage)双边关系。7月21日舍曼的访问行程确认之后,柯比又强调了上述说法,并提到,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将在即将进行的中国之行中向北京展示,负责任和健康的竞争可以是什么样子,而且美国希望确保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两国关系存在“护栏”,以避免竞争演变为冲突。
北京懂不懂美国的这一意图呢?其实心中一清二楚。中国的外宣官媒《多维新闻》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口吻转变,白宫要划中美激烈竞争的警戒线》,文中写道,“什么才是实质性和建设性的对话?按照美方的标准,就是舍曼此行能够见到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如果见不到王毅,就谈不上‘建设性’和‘实质性’”。实际上,舍曼见到王毅面谈,只是直接沟通的前提,只有当双方达成管控冲突的共识时,才算是达到柯比提出的“负责任地管控”冲突的第一步。
客观地讲,如果北京的思维和行为是理性的,拜登的这个意图对中美双方都有利。但是,北京当局却刻意避开这个管控冲突这个重要议题,一开始甚至不让舍曼与王毅见面;等到最后中方同意双方见面之后,又一直避免就冲突管控问题作出承诺。
四、王毅只是传话人
美国这次派出的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虽然在美国政府官员的行政序列里不可与部长级并列,但已经是美国外交官员当中仅次于国务卿的最重要的人了。因为,在美国的体制里,行政官员中总统、副总统之下就是排位第三的国务卿了。按照中国对应的行政官员序列,这前三位对应的是中国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家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而在这前三位之下,中国的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王毅和美国的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正好地位相当。
但是,舍曼这次要谈的不是单纯的外交层面的话题,而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冲突管控问题。这个议题实际上超出了王毅的管辖范围,中国的外交部门只管纯粹的外交业务,其权限比美国国务院小很多,王毅不但不了解军事动态,也不能过问谍报业务,一旦双方会谈的内容超出王毅所掌握的范围,特别是管控军事、谍报活动这样的内容,他便只能向高层传话,完全没有决策权。所以,如果北京准备认真谈管控冲突风险这个议题,为了谈判顺利推进,不要浪费时间,最好是派一个比王毅层级高一些的主管副总理来参加会谈,才可能就实质性的事务在会谈中表明态度。
现在北京虽然让王毅和谢尔曼见面谈了两个小时,但王毅其实只是个传话人;而中国还故意安排外交部第五副部长谢峰主谈四个小时。这有明显的双重用意。其一,展示出刻意的怠慢;其二,故意避开美方主要想谈的冲突管控议题,把会谈内容局限到外交部所管事务的狭窄范围内,从而达到让美方到访的主要目的完全落空,这是一种技术性阻断双边谈判的手法。
五、中国新任驻美大使的使命
很多国际媒体只是就事论事地批评中国的谢峰像“战狼”,其实,谢峰这样做不是单纯发泄情绪,而是另有目的,那就是,一定要破坏美方的会谈目标。所以,从会谈人选到会谈内容,中共的既定方针就是,让美方理性的声音发不出来,最后把冲突管控这个议题不了了之。
这次会谈结束后,7月26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份新闻稿《舍曼常务副国务卿出访中国》,这份新闻稿也同时在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网站上以中文发布。新闻稿很短,其中提到一句,双方讨论方法来设定负责任地管控美中关系的条件。看来,美方似乎只是提出了管控冲突风险这个话题,就此讨论了一些原则性的方法,但并未就此达成美方期待的结论。而中方在谈判中向美国提出的“纠错清单”以及“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实际上是要求美方全面取消特朗普时期的对中国决策,这样的要求包含有谈判条件的意味。也就是说,北京当局把美方希望管控冲突风险的愿望当作要挟美国的机会,要以此为杠杆,谋取对中国有利的局面。
7月28日,中国的外宣官媒多维新闻刊登了一篇文章,《强硬派秦刚任驻美大使的三大任务》,其中提到,秦刚首先要直接传达中方立场和诉求,把上述“清单”作为“问题”来“解决”;同时,让影响拜登对华决策的各方因素相互作用,使美国有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其次,从中方角度和美国管控双边关系,避免因为沟通不畅或互信低而导致双边关系不断滑向冲突。
这样的表述说明,北京当局完全了解管控冲突的重要性,但故意把冲突管控降低到大使级的低层面,并且试图籍此操纵中美关系。今后的中美关系将面临一种中方完全没有合作意愿的状态,美国的应对谋略需要重新调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